(共41张PPT)
历史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如果公民大会认为有这样的人,过70天左右再举行公民大会正式投票。如果当天投票总数达到6000,得票最多者会被放逐国外10年。10年后,他可以返回:他也可以中途被城邦召回。
▲刻有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特点
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陪审员全体达6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雅典城邦国家的民主(特点)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直接民主;公民主权;轮番执政;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雅典民主的评价:
①积极:公民拥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②局限:民主只被少数人享有,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隶制下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特征: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是雅典城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
虽然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绘有重装步兵的古希腊陶壶
陶壶出土于意大利半岛,距今约2700年。壶上图案展现了古希腊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史料阅读
(斯巴达的)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等译《政治学》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
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特征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罗马公民登记
正常情况下,罗马每五年对公民进行一次普查,确定公民人数以及每个公民的财产,并据此确定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
思考点
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 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点:
都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
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公民,都存在公民大会
都存在选举产生的官员
不同点:
雅典政体基本没有贵族色彩,斯巴达政体贵族色彩浓厚,罗马共和国属于混合政体。
雅典的公民大会的权力最大,斯巴达的相对较小,罗马共和国介于二者之间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在罗马帝国中,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罗马帝国的元首制特点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皇帝(元首)依靠军队的支持得以掌控国家大权,集政治,宗教,司法,军事的最高权力于一身,而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只保留了一种形式,实际上是独裁统治。
学思之窗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古罗马]塔西佗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
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君主政治
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最初的日耳曼人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特征
关系
特征:①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②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时有冲突。
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意义
背景
结果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大宪章》(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特点
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的签署
1)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市民反对。
2)时间:1215年,强迫国王签署《大宪章》。
3)内容: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
②保障了教俗封建主的特权。
③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2)议会的召开
1)开始:1265年,英国召开国会,由大贵族、骑士、市民参加。
2)权力加强:1295年后,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3)发展完善:①分化——14世纪中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
②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
4)作用:①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学思之窗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阅读材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保障人身自由
保障财产权
总的来说,确立了“王在法下”的传统,国王“依靠”议会来统治
历史纵横
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1125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他们选举的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正式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七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这七大诸侯被称为“选帝侯”。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称号。
【议一议】中世纪晚期英法等国的等级代表会议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会、议会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等级代表会议有什么历史贡献?
不同:
中世纪各国的等级代表会议是在国王控制下为国王服务,是中世纪国王政府的一部分,而近代的国会、议会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是资本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级代表会议在当时成为新兴市民阶层和王权合作的机制,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这一时期确立的一些原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
等级代表会议直接发展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阵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机构的一部分。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其中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最为典型。
国家 时间 手段 纲领文献 结果
英国 1640-1688 内战和“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75-1783 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资产阶级共和制
法国 1789-1875 法国大革命和历次革命、战争更迭 《人权宣言》 1875年宪法 经过数年动荡,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此后,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英国议会大厦
时间 主要改革内容 结果
1832年 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 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 大大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1884-1885 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成年男性普选权
1918-1928 给予女性选举权 全体公民普选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③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④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
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②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③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1689年,威廉及其妻子玛丽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①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议会内阁制度。
②国王的权力限于邀请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③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④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5)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①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②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③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1775年,在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次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
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特点
美国的联邦共和制
(1)背景
①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面对新形势显得软弱无力;
②确保国家的共和制度
(2)评价
①美国宪法首次在一个大国中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保持了政治的长期稳定,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为美国内战埋下隐患;
③民主制度仍不完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的公民权利等。
(3)完善
①1865年,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奴隶制,黑人随之获得公民权;
②1920年,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获得公民权。
▲ 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
1787年,各州代表在这里制定了美国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过程。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稳固。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
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经过数年动荡,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1)法国大革命的历程
①1789年攻占巴士底监狱
②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
④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经过19- -20 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历史纵横
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19世紀前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但英国议会议员席位仍根据数百年前划分的选区分配。许多老选区已经衰败,个别选区已不存在,但仍旧选举议员进入议会。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人口众多,却仅有很少的代表或没有代表。不合理的选区划分和选举制度,使土地贵族继续把持议会和政府,政治极其腐败。英国人民多次发起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在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下,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32 年改革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1867 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 -1885 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