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导读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导读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0 15: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万个为什么》导读案例
教学目标
1.回顾阅读情况,交流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感受科普文的逻辑性。
2.通过对比阅读,品味作品语言特色,体会文艺性科普文的魅力。
3.利用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践,尝试提出问题并解答,激发好奇心。
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品味作品语言特色,体会文艺性科普文的魅力。
课前谈话:
脑力大挑战(再放几个新型的现代词语):老师出示一组词语,看看谁记得多,记得快。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谁发现了?是的,他们都是科技术语,都和科学有关。你们喜欢科学吗?喜欢。那我们来玩一个科学小魔术好不好?有点神奇哦~吴老师看到同学们认真的小眼神,积极的参与学习,真喜欢!希望待会儿上课你们也有这样的表现,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创设情境,探险启动
神秘邀请函
教师神秘语调:“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了一封神秘邮件,你看‘四年级科学探险队亲启’——(停顿)你们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吗?看(投影动态信封,点击播放录音):“滴——大家好,我是米·伊林!我有一块藏宝地叫《十万个为什么》,这里可藏了不少宝贝呢!我想邀请勇敢的你们来我的书中探险。”师:这个邀请你们敢接受吗?
三、任务一:揭秘封面
(一)作家初遇见
在开启探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邀请者吧。“这就是米·伊林爷爷!谁来介绍一下他?”生读:“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小时候最爱趴在窗边观察蚂蚁,并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后来把整个家变成了实验室。”
听了介绍,你发现米·伊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爱读书、爱科学、爱探究
是的,米·伊林从小就喜欢科学,喜欢读书,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科学之美。
解书名意思
正因为他从小的这个爱好,所以才写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生齐读一遍书名。师:十万个为什么?真的有十万个吗?有吗?(你怎么知道的)
其实,这本书的题目大有来历哦。看,它来自于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这句话。(课件)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说问题有十万个,而是指有许许多多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四、看目录谈发现
了解了米·伊林爷爷神秘藏宝地的基本信息,那就赶快翻开书本,开启探险之旅。我们要比一比,最后谁得到的能量值最多(课件出现一张闯关和能量值相对应的计算方式:每闯过一关就能赚取一个能量值)(贴板书羊皮图)出发之前,还需要一张探险路线图,可是并不完整,缺了什么?(缺了站点,在哪里可以快速找到)
1.目录,赶快浏览目录。目录就像一本书的地图,它能告诉我们整本书有哪些内容。
教师整理(上黑板贴六个地点)六个藏宝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灶台、锅架、碗柜、衣柜。这些就是我们要去探索的六个站点,读着这些站点名,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在屋子里的一个地方。同学们真会发现,从第一站到最后一站都发生在屋内,难怪这本书又叫《屋内旅行记》。
读书就要读目录,再看看目录中,站点下面有很多标题,这些标题有什么特点?(都是问题)是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站点提出的。
哪个标题立刻抓住了你的眼球?请在你感兴趣的问题上标上一个问号。用上这个句式来说:我最感兴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往下看,每个篇章都有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吸引你,是吧。目录就这么有意思,那么这块藏宝地中的内容就更有意思啦。
五、站点寻宝——揭秘阅读策略
(1)出示片段,揭秘肥皂泡的奥秘。
上课之前老师已经仔细读完了这本书,我很喜欢这一站的旅行,探寻到了很有肆意的知识宝藏,我们一起去看看——人是怎样让肥皂泡起作用的?我们把书翻到第15页去读一读。别着急,米伊林爷爷有探险要求:1.默读P15《人是怎样让肥皂泡起作用的?》,在难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除了解决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还可以提问)。2.用波浪线画出肥皂泡如何工作的关键语句或觉得有意思的句子。
1.读之前呀,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把通关秘钥——圈画批注。
圈画批注——出示批注案例:你看这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还写了“这个科技术语是什么意思呀?怎么样呢?之类的关键词”。哎,在这里他还画上了波浪线,还打了一个感叹号!说明这里对他很感触。这里还写了一个关键词“哇,好神奇呀”。
我们独立阅读时,就要像他一样,阅读过程在书上进行圈画批注,留下阅读痕迹。
读完了,你觉得有难理解的地方吗?谁先来分享?
2..解科技术语:(这是科普读物,里面有很多科技术语很难理解,你在阅读过程中有碰到吗?)我在阅读过程中,有个词语不理解——烟炱(课件)师:烟炱是科技术语。
关于科技术语,书上快乐读书吧中就有这样一条“小贴士”,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理解的科技术语的方法呢?
预设:可以通过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请教他人等方法来理解。
“烟炱”,现在在课堂上可以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呢?(出示资料)
烟炱:一种十分微小的炭粒,它的边缘凹凸不平。(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就解释了什么是烟炱,这个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一种黑色的物质,燃烧时产生。(联系生活)(其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见过。)
指从烟囱壁分离下来的,或被烟道气冲刷出来后,落到烟囱周围地区的煤烟团。(查资料)(课后还可以查阅资料,老师还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了烟炱是……)
小结:同学们,像“烟炱”这样的科技术语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些拦路虎分散在全书各个小篇章里,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科技术语,
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并收集、整理成知识集锦,或者做成科技术语表,把它附在书的后面,这样的话看上去就一目了然。科技术语一旦解决,拦路虎也能成为通关秘钥。(科技术语理解法)
3.品语言——有趣的收获:解决拦路虎,那么,在刚才阅读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呢?肥皂泡如何工作的?(你觉得还有哪里很有趣呢?)
①生答: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肥皂扑向烟炱,使劲往外拽它,把它从皮肤上的各个角落中驱赶出来了。”
你的分享太棒啦!你看,肥皂是怎么干这件事的?
你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他说肥皂会朝烟炱扑过去,把它拖住,再把它赶出去。(动词变红)你看,作者不仅讲了肥皂泡如何工作的科学知识,而且还把这个知识讲解得这么生动形象。
(哎,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拟人)拟人的手法把肥皂去除烟炱的样子描述的更形象生动了。)
②还有哪句话也讲了肥皂泡如何工作的?读着也很有意思的?请你来。
生答:泡沫由无数个小肥皂泡构成,看上去,像包着一层水膜的小气球。正是这些小泡泡,抓住了烟炱并带走了它。
(课件:泡泡)
和他找到一样句子的同学请举手,这句话中提到是肥皂泡把烟炱抓住并带走了。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泡泡呀?
是呀,看来你平常肯定很爱干家务。是的洗碗时也会有很多泡泡。
米伊林写这本书的时候离现在已经有一百来年啦,随着时代的发展,洗涤剂的种类就更多了,除了肥皂,还有……不管是洗洁精、沐浴露还是洗发水,都会产生泡泡。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些泡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能去污。如果让你陪妈妈去超市买洗涤用品,你要买泡泡多的,还是泡泡少的呢?看来,你们也找到了这一站的知识宝藏,并且还把会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了,真是学以致用的聪明娃!
4.品语言——环环设问
同学们,今天这间神秘宝藏屋中,除了能发现许多的科学知识,我们米·伊林爷爷的文笔,也独具风格,值得我们一学。看,这儿就是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①同桌两个人先试着读一读。
肥皂扑向烟炱,使劲往外拽它,把它从皮肤上的各个角落中驱赶出来了。
肥皂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样的肥皂最好使?是泡沫多的还是不起泡沫的?
泡沫多的好使。这说明,泡沫是关键所在。
那泡沫是什么呢?
……
②这么有意思,我来跟你们合作读。
师:哎,你有没有发现,这段话很有特点。
预测:我发现米·伊林在这里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连用了好几个设问。师:你们的感觉很敏锐。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他不断地去追问,不断地去回答,像剥笋衣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问题,露出里面的答案。类似这样的环环设问,自问自答在书中还有很多,请你阅读的时候多留心。
5.思考提问:在米·伊林爷爷的这块藏宝地探险,要想找到更多知识宝藏,你还要会思考提问。读了这个篇章,你还有什么新的思考吗?(点课件)(那你在阅读时,有疑惑的地方吗?)
矿物颗粒为什么在泡沫里不会沉下去?(好问题,真会思考)
肥皂是怎么来的?(看来你真的动脑思考了)(你真会提问)
肥皂泡除了能帮人们区分开矿物颗粒和矿石,还可以干什么?(是呀,小小的肥皂泡还有什么用处呢?)
只要你愿意提问,愿意探索,就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们阅读这类科普书籍时另一大要注意点,勤提问然后去寻求答案。(思考提问)
6.实验探究:有位同学,读了这个有趣的篇章后,特别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这样,他回家做了个实验,我们来看看。(视频)
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米伊林爷爷的话,这本书中像这样的小实验也有很多很多,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去做一做实验,体会这些知识宝藏的神奇力量!(贴:实验探究法)
小结:哇,我们在《人是怎样让肥皂泡起作用的?》这个站点探险学习时,用上了这么多的阅读方法:圈画批注、解科技术语、思考提问、实验验证,既读懂了科学道理,同时我们又感受到作者把这些科学道理表达得很有意思。
用上方法试一试
那你们还记得前面读目录时,已经在自己感兴趣的标题上留下了问号。现在,我们就回到那个问号,用上学到的新方法,走进这一站去探险学习。请探险小队长先组织队员讨论确定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组织组员们先自己独立阅读,圈画批注,再组内合作完成阅读记录单(记录单)。老师看看,哪队完成得最快,哪一队第一名?哪一队最快成为合格的探险员?
中途师提醒:分享阅读很重要哦,读完以后讨论起来,请队长负责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阅读记录单上。(等全部小组都完成贴上黑板)
好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
选取小队汇报:请第( )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队的阅读成果。
小队汇报:我们小队探究的是“ ”这部分内容,我们了解到( )就是——,读完以后我们还提出了疑问——
(时间允许选2-3组)其他小队老师依次放一下。同学们,看来我们7个学习小组都顺利完成了探险任务。
现在请拿出评价表,根据表中的内容给自己打打星,看看自己能得几颗星。如果4颗星都得到的队员,就可以到队长那里领取一枚科学探险员的勋章。赶快开始自评吧。
名称 自评(打上一颗五角星)
会圈画批注
会解科技术语
会有用实验验证知识的意识
会记下收获(提出问题)
以上4颗星都得到的队员,赶快到组长那里领取科学探险员的勋章吧。得到勋章的请起立,恭喜大家成为科学探险员,掌声鼓励自己,请坐。
米·伊林爷爷的这块藏宝地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险呢!
七、探险升级:制定探险计划
所以呢接下去,科学探险员们,我们是要好好地规划一下,要有计划地去读它。
我们可以在刚才的探险路线图里继续添加,看看第一站有25页,快的同学估计1天就能读完,慢的同学2天读完也没关系,今天是 月 日,我们写上日期,刚才我们已经一起初步阅读了这个篇章,我想在这个站点旁边写下了自己的阅读思考:我知道了肥皂泡的工作原理,那么肥皂是怎么来的?
老师提醒大家,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可以按目录顺序读,也可以从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读的,因为站点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当然我们最好要把一个篇章或站点的内容读完再开始其他内容的阅读。接下来就请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拿出探险路线图,在其中按照自己期待值高低顺序给它们排排序。回去以后把自己的探险路线图做成一份专属自己的阅读计划。
也可以制作这样的计划表,每天完成阅读任务后,针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自己打打星。
还可以填写阅读记录单助力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当然,我们可以和同学展开知识竞赛,互相考一考。
除了看纸质书,我们还可以听,这是喜马拉雅,在这儿搜索《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听故事,还可以看,这个网站是b站,这儿搜出来的就是视频啦。
孩子们,你们看,原来读这一类的科普书啊,会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我们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去探索,就可以获得新知。这也是米伊林爷爷邀请我们去他书中探险的原因啊。
在这个单元,快乐读书吧后面还讲到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读得更多,你还可以读中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等等。
同学们看,如果你在接下去的阅读探险中做到了批画留痕,阅读中还能与同学分享及时分享,能按计划读,按时读完。那就能得到科学探险勋章,看看谁得到的阅读探险勋章最多,我们期待下次推进课中,把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这里有四个阅读勋章:“按时读完”勋章、“按计划读”勋章,“读中留痕”勋章,“及时分享”勋章。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也许到现在我们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它历经百年却依然魅力不减。
圈画批注、解科技术语、实验验证、提问
点评:你看作者的表达总是这么生动、有趣、好玩。(品读语言法)
师小结:综合以上,难怪著名科普作家袁清林这样评价他——
他非常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科学会用来奖励那些喜欢思考、喜欢探索、喜欢阅读的人。愿你们都能够成为像米伊林爷爷那样的人。
记得用上这些擒“虎”之计,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请教他人、查找资料。(课件)你可以在书中圈圈画画,记录下遇到的科技术语的意思,也可以把它整理在表格当中(擒“虎”成绩单),(科技术语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