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0 15: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生活中启发想象 于导图中理清思路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每一次人类的大胆想象,预示着科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本课的教学着力借助铅笔、书包等为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源于生活,从而找到写作的素材。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和课文经典片段,让学生的想象更清晰、更有序地呈现出来,从而落实第二学段习作“写清楚”的目标。
课文简析:
《我的奇思妙想》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作话题。教材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启迪学生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要求学生将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以及功能写清楚。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材还提供了范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也试着画一画思维导图。本次的修改与评价可以和同桌一起完成,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想要发明的事物,以及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写下来。
2.能够借助图示,从样子、功能两方面清楚地介绍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
3.能够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图示,从样子、功能两方面清楚地介绍自己想要发明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借助游戏,引发想象
1.观看表演,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支铅笔(一会儿飞针走线,一会儿指挥大合唱,一会儿钓起鱼来),引导:现在我用它来当表演的道具,同学们猜猜我表演的分别是什么?
(2)学生模仿表演。请大家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借用这支铅笔进行表演,想一想,用这支铅笔还可以表演什么?
预设:教鞭,电线杆,收音机的天线……
(3)点拨:我们借用铅笔发散思维,大胆地想,变通地想,竟想出了这么多外形类似的物品。难怪牛顿这样说——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2.揭示课题:正是有了奇思妙想,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这节课,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板书:我的奇思妙想)
板块二:例子引路,启发想象
1.板书“会变大变小的书包”,猜一猜,小发明家为什么会想发明这样的书包?
预测:装东西时,书包越大越好,能放下很多东西;存放时,书包变小才方便存取。
点拨:看来这位小发明家是在使用书包时遇到了困难,想通过增加书包的功能来解决困难呢!(板书:解决困难)
2.发散思维:如果让你来发明,你想要怎样的书包?
预设:会变色的书包,能根据小主人的喜好,每天变换颜色。
点拨:我猜,你是想到了多色圆珠笔才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
预设:能自动整理的智能书包,放学回家时,能根据小主人的回家作业自动整理,不遗漏;需要用课本的时候,能自动查找、递送。
点拨:你把现代化的智能系统组装到了书包上。
预设:会走路的书包,不用背,能跟着小主人自行回家。
点拨:书包成了你的好伙伴,能和你一样走路,有了和人一样的能力。
……
小结:你们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将其他事物的功能嫁接到书包上,两相组合,便产生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板书:组合功能)
3.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将事物的功能相组合而产生的奇思妙想还不少呢!你能接着往下想吗?
学习活动:
1.结合生活实际的需要,你想发明哪些神奇的东西?写在课本范例的旁边。
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
2.选择最想发明的东西,和同桌交流,并说明原因。
4.集体交流,随机评价学生的奇思妙想,是否符合“善良、美好、科学、进步”的社会正能量。
板块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1.结合课文中的“会飞的木屋”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交流:确定了小发明,我们该怎么把它写清楚呢?
我们的思考可以围绕要发明的事物,逐步发散。比如“会飞的木屋”,先确定可以从它的“样子”和“功能”两方面进行介绍。然后分别围绕“样子”和“功能”展开想象,如样子,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是怎样,功能又分哪些。
2.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理清作文思路。
(1)我们也像这位小作者一样,也来绘制自己的这项发明的思维导图吧!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2)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小发明,同学相互帮助多角度构思。
(3)选1-2个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构思,集体完善小发明的样子及功能。
(4)点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可谓无奇不有,但是新奇并不等于离奇。所有的想象都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投射。要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注意汲取科学知识,只有以这些内容为依托,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建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奇妙的世界。
板块四:展开想象,开始创作
1.温馨提示,鼓励创作。
温馨提示:
注意书写格式,“样子”和“功能”可以分成两段来写,每段开头空两格。
2.学生自主展开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板块一:共赏佳作,强化评改标准
1.聚焦“样子”,学习表达顺序。
我的智能书包外观上与普通书包没什么差别。书包整体呈蓝色,正前面有一个银白色的米老鼠图案,看似普通,实际上是个太阳能收集器。图案中还隐藏着密密麻麻的按钮,这就是书包的“大脑”。书包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可以调节大小的口袋。书包底下有暗格,里面隐藏着四个可以伸缩的滑轮。——《智能书包》
(1)作者朗读片段,师生共同点评。
(2)引导关注表达顺序:小作者在介绍“样子”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各部分的介绍能不能交换顺序?
(3)小结点拨:小作者在介绍“智能书包”的样子时,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而在介绍局部的时候,又是按照“正前面——两边——底下”的顺序展开描写。表达有条理,书包的样子介绍得非常清楚。
2.聚焦“功能”,学习构段方式。
(1)呈现学生介绍功能的片段,围绕“每项功能是否体现了‘奇思妙想’这一主题”展开评议。
(2)回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三四两段的描写方法。
点拨:在介绍多种功能时,为了使表达更有条理,我们可以在段落的开头增加一个总起句。
3.自我修改,完善习作。
板块二:合作学习,同桌互评互赏
1.同桌相互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赏评要求:
1.用“ ”勾画想象丰富、有趣的地方,用“☆”和简短语句表示鼓励。
2.用“ ”勾画需要修改的地方,用“?”和简短语句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自主完成1-2处修改,让想象更神奇,习作更有趣。
3.把修改后的片段读给同桌听,推选优秀文段,全班分享。
板块三:工整誊抄,完成习作
1.学生按要求认真誊抄,教师个别指导。
2.在班级展示墙展示习作,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按顺序 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