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总结。用学生交流阅读时抓住关键语句说感受的方式出示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指出:从古诗的诗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第二句话指出:从课文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想法;第三句话指出:从一句话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感受。“交流平台”和第一单元导语“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意思是一致的。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二部分主要指导学生读一读句子,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两组词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乡下和城市的特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简单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补充给予解答。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诗歌。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句子,体会不同句子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等,结合阅读经验,比较词语的意思,体会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3.能根据要求,模仿句子,选择一幅图画进行描写。
4.积累古诗《卜算子﹒咏梅》,拓展两方面的古诗内容,一方面是赞美梅花的古诗,比如:王安石《梅花》、元代王冕的《墨梅》、卢梅坡的《雪梅·其一》;一方面是卜算子﹒咏梅的古诗,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模仿句子,选择一幅图画进行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孩子们,你们都去哪些地方旅游过?
预设:看来你们真的去过很多地方。刚刚你们说的那么多地方,有些是城市的,有些是农村的,这两条线路,景致可是大不相同呢!
过渡:今天我们来当当小导游,带着大家游览农村、城市两条线路,pk一下谁吸引的游客更多。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一:词句段运用。
过渡:想要成为好导游,可要有不少本事呢!下面老师为两条线路分别提供了一组词语,考考你们这群小导游。
1.出示第一组:
(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
2.学生自读,要求:认真听,想一想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选择一条线路中的两、三个词语,将这些词语展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4.随机出示相关的词语图片,感受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评价:你们很将词语变为画面,讲出了乡下和城市生活的各自特点
过渡:一个好导游,光能说还不行,还要会说!老师告诉你小窍门,如果能在你的介绍中再加入表达情感的句子,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老师先来给你们举个例子。
(1)出示句子,朗读句子,想一想它们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
1.《清平乐﹒村居》,我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2.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3.学习《天窗》这课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
(2)交流初读体会,师生合作补充。
◆要点:
①第一句,出自《清平乐﹒村居》,着重写出小儿子的调皮,在溪边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②第二句,出自《乡下人家》,从文中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理解了作者对乡下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赞美,更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对乡下风景、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第三句,选自《天窗》,结合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们从这小小的天窗中获得了快乐,得到了慰藉,孩子们通过小小的天窗去了解自然界、去亲近大自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过渡:正是有了这些句子,在阅读中,我们更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更能被打动。
5.再次介绍刚刚你所选择的词语画面,同时加入能表达你感情和想法的句子。
6.教师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真向往你们所介绍的地方。在这依山傍水的乡间生活,让人放慢脚步,欣赏人生。在这繁华的城市里生活,不禁赞叹祖国的迅速发展。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第二组:
(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
学生读一读句子,圈一圈句子中提到的风景。
过渡:想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你的路线,宣传画可是很重要的!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图画了,接下来可要你来配上文字。
3.出示图片
4.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照样子来写一写,最好还能加上能表达情感的句子。
5.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内容,同学们投票选择
板块三:布置作业
1.和同学相互欣赏自己的图画内容,并修改装饰,贴在班级的文化布置里。
2.推荐书目:
①描写田园乡村生活:《郊外的秋》、《东郊的早晨》
②描写都市城市生活:《我所爱的香港》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朗读者》吗?今天,我们就来个班级班的《朗读者》,看看说是最棒的朗读者!
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一:日积月累
朗读者初级:读正确读准确
(
卜算子
﹒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出示:
自由读诗。指名读,正音,指导读好节奏。
朗读者中级:读懂内容
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圈出文中的关键语(俏、不争春)
俏:①姿态的俏丽
②这样美丽的姿态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绽放的?找出文中的词句 (风雨、飞雪、百丈冰)——环境的衬托
不争春:①只把春来报——春天的信使
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
请你选择以上梅花的一个形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画面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样的画面吗?
朗读者中高级:读懂情感
听了同学们说的,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品质、魅力?
不畏严寒、坚韧不拔 无私无欲、豁达大度
出示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你觉得作者仅仅只在写梅花吗?还表达了什么?
①卜算子:词牌名
②以“咏梅”为题,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中国共产党人。
(6)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样的精神吗?
朗读者高级:背诵,并跟着咏唱
5.背诵积累。
6.欣赏古诗咏唱《卜算子﹒咏梅》。
7.对比阅读陆游的同名词《卜算子﹒咏梅》。
(
卜算子
·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1)出示
(2)比较阅读陆游、毛泽东同名词《卜算子﹒咏梅》中景、情的异同。
①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②讨论、点拨:
◆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3)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①讨论,点拨:
◆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关于梅花,古诗词中有很多,我们来欣赏这几首:
(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 (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
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
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
梅
一段香。
)例如:
①自由朗读古诗
②同桌相互说说喜欢诗中的哪一部分?
③欣赏古诗
板块三:布置作业
收集、阅读有关梅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