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情 境 导 入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全等(SSS).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个基本事实是什么?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SS)
AB=DE
BC=EF
CA=FD
2.符号语言表达:
A
B
C
D
E
F
新 课 探 究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2) 三条边
(1) 三个角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SSS
不能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时,有哪四种情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满足两边一角时,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1)两边及其夹角
A
B
C
A
B
C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画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
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得A′B′ = AB , ∠A′ = ∠A , A′C ′ = AC (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D
通过画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探究1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在△ABC 和△ DEF中,
∴ △ABC ≌△ DEF(SAS).
几何语言:
AB = DE,
∠A =∠D,
AC =AF ,
A
B
C
D
E
F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边角边”判定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 ,就可以 得出AB=DE.由题
意可知,△ABC和△DEC 具备“边角边”的条件.
A
B
C
D
E
1
2
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得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解: 在△CAB和△CDE中,
CA=CD,
∠1=∠2,
CB=CE,
∴△CAB≌△CDE(SAS).
∴AB=DE,即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A
B
C
D
E
1
2
例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得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来解决.
归纳
典例精析
解: 在△CAB和△CDE中,
CA=CD,
∠1=∠2,
CB=CE,
∴△CAB≌△CDE(SAS).
∴AB=DE,即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B
A
C
D
△ABC和△ABD满足AB=AB ,AC=AD,
∠B=∠B,但△ABC与△ABD不全等.
探究2
例2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
C
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归纳
典例精析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问题 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从两个顶点处打碎成两块(如图),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请问如果只准带一块碎片,应该带哪一块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
“边角边”的简单应用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AA′,BB′
的中点,经测量AB=9 cm,则容器的内径A′B′为( )
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
B
练习
2.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E,补充下列 哪一个条件后,能应用“SAS”判△ABC≌△DEF( )
A.BF=EC B.∠ACB=∠DFE
C.AC=DF D.∠A=∠D
A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C,D到B的距离相等.
∵AB是南北方向,CD是东西方向,
∴∠BAD=∠BAC=90°.
在△BAD和△BAC中,
∴△BAD≌△BAC(SAS),∴BD=BC.
A
D
B
C
AD=AC,
∠BAD=∠BAC,
BA=BA,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证明:∵BE=CF,
∴BE+EF=CF+FE,即BF=CE.
在△ABF和△DCE中,
∴△ABF≌△DCE(SAS).
∴∠A=∠D.
B
D
F
E
A
C
AB=DC,
∠B=∠C,
BF=CE,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如图,已知AC=AD,AB平分∠CAD,求证:∠C= ∠D.
证明:AB平分∠CAD,
∴∠1=∠2,
在△ABC和△ABD中,
∴△ABC≌△ABD(SAS),
∴∠C=∠D.
课 堂 小 结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解题方法?
3.你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4.你总结了哪些学习经验?
5.还有什么感悟和思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边角边
内容
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SAS”)
应用
为证明线段和角相等提供了新的证法
注意
1.已知两边,必须找“夹角”
2. 已知一角和这角的一夹边,必须找这角的另一夹边
A B C D
1.如图,下列各选项中与△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B
课后练习
2.(人教8上P41改编)如图,AB平分∠DAC,要用SAS确定△ABC≌△ABD,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AC=AD
3.(2024福建)如图,OA=OC,OB=OD,∠AOD=∠COB.求证:AB=CD.
证明:∵∠AOD=∠COB,
∴∠AOD-∠BOD=∠COB-∠BOD,
即∠AOB=∠COD.
在△AOB和△COD中,,
∴△AOB≌△COD(SAS),∴AB=CD.
解:只要测量A'B'.理由如下:连接A'B',
∵点O分别是AA',BB'的中点,∴OA=OA',OB=OB'.
在△AOB和△A'OB'中,
OA=OA',∠AOB=∠A'OB',OB=OB',
∴△AOB≌△A'OB'(SAS).∴AB=A'B'.
4.(跨学科融合)(人教8上P43、北师7下P109)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量哪些量?为什么?
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根据SAS找另一边相等.
5.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1=∠2,BF=EC,要使△ABC≌△DEF,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个即可).
AC=DF
6.如图,BC=EF,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只需填一个答案即可),使得△ABC≌△DEF.
AC=DF
小结: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SAS和全等的性质得出即可.
A.1
B.2
C.3
D.4
7.如图,射线AB交CD于O,AC=AD,BC=B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C
A.2
B.3
C.4
D.5
8.(北师8下P5改编)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BE=CF,DE=DF,AD⊥BC,垂足为点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C
9. (2024吉林一模)如图,点E,B在AD上,已知AE=DB,AC=DF,∠A=∠D,求证:△ABC≌△DEF.
证明:∵AE=DB,∴AE+EB=DB+EB,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小结: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得AB=DE,再根据SAS即可得到△ABC≌△DEF.
10.如图,点A,D,B,E在一条直线上,AD=BE,AC=DF,AC∥DF.求证:△ABC≌△DEF.
证明:∵AD=BE,∴AD+BD=BE+BD,即AB=DE,
∵AC∥DF,∴∠A=∠EDF,
在△ABC和△DEF中,
,
∴△ABC≌△DEF(SAS).
11.(人教8上P55)如图,CA=CD,∠1=∠2,BC=EC.
(1)求证:AB=DE;
(2)若∠A=21°,∠E=39°,求∠ACB的度数.
(1)证明:∵∠1=∠2,∴∠1+∠ECA=∠2+∠ACE,
即∠ACB=∠DCE,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AB=DE.
(2)解:∵△ABC≌△DEC,∴∠B=∠E=39°,
∴∠ACB=180°-∠A-∠B=120°.
★12. 如图,点E在CD上,BC,AE交于点F,AB=CB,BE=BD,∠1=∠2.
(1)求证:△ABE≌△CBD;
(2)求证:∠1=∠3.
0.55
(2)∵△ABE≌△CBD,∴∠A=∠C,
∵∠AFB=∠CFE,∴∠1=∠3.
证明:(1)∵∠1=∠2,
∴∠1+∠CBE=∠2+∠CBE,即∠ABE=∠CBD,
在△ABE和△CBD中,, ∴△ABE≌△CBD(SAS).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