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1 07: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当仁,
  不让于师本章内容:孔子与弟子1-3节:学生评价孔子。
9-13:孔子评价学生。
4-8节:孔子教导学生。【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 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 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诽谤犹言“无用为此”,这样做没用的形作名,才德他人的才德是丘陵超越无从超越,没有办法超越。得,能够。即使自行断绝与对方的关系。绝,断绝句首反诘语气副词妨害副词,只,仅仅显示不知道高低轻重,不自量【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
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
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
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动,表现,显示有才德比名词,话语凭…显示通“智”,聪明,才智动词,说话赶得上名作动,架梯子表修饰得到邦或家使…立于礼就通“导”安抚投奔,归附和睦,团结一心代孔子表句中停顿意动,感到悲哀怎么能加强反诘语气的副词【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
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
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叹气的样子仰望,往上看更加,越发坚实,深奥往前看忽然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使…广博介后,用文献典籍约束介后,用礼这种规范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已经竭尽,用尽卓然,卓越,突出的样子。尔,形容词、副词词尾即使无途径,办法语气词连用【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评析:
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颜回多么有才德。主谓倒置,目的强调谓语盛饭的器具,多用竹做简陋,破旧狭小忍受,承受指代,这、那愁苦句中表停顿他的【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感叹词,相当于“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丧,使…丧命连接谓语和补语,相当于“得”极度悲伤跟着他的人这个人。夫,相当于“此”为谁【译文12】颜渊死了。孔子说:“唉!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
【译文13】颜回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悲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评析]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孔子不逾礼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2)。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
有斯疾也!”患了病。疾,重病探问、问候窗户死亡,这是命啊。之,语气助词。夫,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却【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评析】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句中语气词,表舒缓语气。【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如果那么怎么,哪里不过追求,朝着…去做代圣与仁通“餍”,满足如此罢了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副词,句首或句中,强化语气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的品格【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遇到,面对谦让对。于师,状语后置评析:
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弟子们,诸位以…为:认为…隐瞒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乎,对、对于这【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评析
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7】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之:动,到,往弦歌之声:弹琴唱歌的声音。弦歌,名作动莞尔:微笑的样子 而:表修饰焉:副词,哪里、怎么昔:从前 也:句中停顿 诸:之于,之,代后面的话,于,介词,从君子:地位高的人,做官的人 学道:学习了礼乐的道义爱人:喜爱别人。今:丈夫或妻子小人:地位低的人 易使: 容易使唤是:正确 戏之:跟他开玩笑【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评点】 ??? 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两种理解: ??? 一、知错即改。 ??? 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 阶。??? ???综合起来看:表现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和谐融洽关系。【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通“悦”,高兴对他发誓。矢通“誓”假如不对(即做事不合礼)的话。所…者,相当于“假如…的话”我【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生得十分俏丽,富有风情。很多人追捧过她) ,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电影《孔子》中二人见面情形思考:1、孔子为何见南子?
2、子路为何不高兴?
3、孔子为何要发誓?1、《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1),不得已(2)而见之。夫人在絺帏(3)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4)。夫人在帏中再拜(5),环佩玉声璆然(6)。
译文: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天下的君子凡看得起我们卫国、想和我老公做兄弟的就一定要来见我,我现在愿意见你。“孔子辞谢那个使者后思量再三就去见了南子。南子当时是在一座用细葛布做成的帐篷里,孔子进门后就冲着北面行大礼,等孔子行完礼后南子又在那座帐篷里拜了一次,以致弄得自己的首饰佩玉叮当直响。2、孔子见南子违礼之一: (《礼记》)“男主于外,女主于内,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姑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之二:违背了孔子反对女子参政的主张。因此子路对老师的言行不一感到不悦。
3、虽然这是一次非常严肃的会见,而会见的两个人都非常懂“礼”讲“礼”,但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呢?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评析:这一段表现了孔子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孔子也有为难的时候。子路的不理解是对的,孔子的“不得已而为之”也没错。孔子错就错在不避嫌,“瓜田李下”,谁能说得请。当无法解释的时候,只能拿老天爷来作证了。这里体现了为人师的尴尬和孔子与学生之间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1、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知"通"智"
"道"通"导"
"矢"通"誓"
"以"通"已"
"希"通"稀"
"莫"通"暮"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循循然善诱人
如有所立卓尔
当仁
子之武城
莞尔而笑
诽谤
只,仅仅
叹气的样子
更加
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遇到,面对
往、去
微笑的样子 予所否者:   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我   灾荒、荒年   治理   等到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等到   站起来   陈述   用   谦让   因此 3、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 是丘也:
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使动用法
判断句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仲尼,日月也。   
通过比喻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