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0 16: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 60 分钟,分值:6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 1~5 课。
第Ⅰ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 .化石一词源自拉丁语“fossilis” ,意为“挖出来” ,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 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甲骨文 D .国家产生
2 .下图为《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据此可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
A .活动范围辽阔 B .能够制作工具 C .已经会使用火 D .稻作农业发达
3 . 考古工作者在对北京人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批特殊的遗存:部分兽骨表面有明显的灼烧 痕迹,遗址地层中还留存着厚度不均的灰烬层,灰烬底部甚至有被火长时间烘烤而变色的黏土块。这些 发现主要能够证明北京人( )
A .已掌握磨制石器技术 B .具备使用和控制火的能力
C .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D .能够人工培育农作物
1 / 4
4 .在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 9000-7500 年的原始村落遗址一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 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 .古人类的进化 B .原始农耕生活
C .禅让制的传说 D .炎黄部落起源
5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视频号选取了以下素材:干栏式建筑复原图、碳化稻谷遗迹视频、象牙雕刻装饰品的 照片等。他们拍摄的历史微视频的片名可能是( )
A .《探秘山顶洞人》 B .《走近河姆渡文化》
C .《半坡遗址之谜》 D .《大汶口文化密码》
6 .在云南的某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建筑。如图所示的建筑底层架空,主要用来饲养
家畜和存放杂物,上层住人,既通风防潮又能防御野兽。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是( )
A .土楼 B .干栏式建筑 C .四合院 D .半地穴式房屋
7 .考古学者在甘和临洮发现距今约 5000 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遗址随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 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 90 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 .财产私有已经产生 B .阶级对立较为普遍
C .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D .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8 .我国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关“龙”的形象并不鲜见,距今已有六千多年历史的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濮阳蚌壳龙就被普遍认为是中华龙最早的历史形象,后来的辽宁牛梁河遗址与山西陶寺遗址也分别出现 了玉猪龙和彩绘龙纹陶盘。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
A .早期国家对龙的崇拜 B .中原文化的一脉相承
C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 .早期人类审美的单一
9 .考古学家在浙江余杭发现一处距今约 5300-4300 年的大型遗址,这里不仅有规模复杂的水利系统,还出 土了大量精美玉器与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这座遗址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良渚古城 D .陶寺古城
10 .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 发掘出距今约 8000—6000 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
2 / 4
A .印证了传说就是信史 B .证明黄帝与神农的真实存在
C .证明黄帝发明独木舟 D .印证传说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11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龙” ,彰显了中华文明龙文化的源远流长。该文物可用 于研究( )
A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B .夏朝时期的社会生活
C .商朝时期的祭祀活动 D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12 .有学者认为,周王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推行封国的方式,建立新的统治格局,使王权较商朝更为 强化。以上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制定刑法,加剧社会矛盾 D .实行分封,稳定统治秩序
13 .西周时期,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须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但随着时间 推移,诸侯势力逐渐膨胀,周王直接管辖的地区仅限于王畿。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周王势力衰微 B .兼并战争不断 C .中央集权强化 D .各国政局动荡
14 .公元前 524 年,周景王铸造大钱,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记录。《国语·齐语》载:“通齐国之鱼盐 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手工业的兴盛 B .铁器牛耕出现 C .王室日益衰微 D .商业活动活跃
第Ⅱ 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 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 距今 5000 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 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 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
3 / 4
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 1 )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 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4 分)
(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一谈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2 分)
(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4 分)
( 4 )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分)
16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王朝的产生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均取得了巨大成 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 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礼记 · 礼运》
( 1 )材料一中“ 天下为家”的局面与哪一制度有关?人类历史从“ 天下为公”发展到“ 天下为家”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分)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且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奭( shì )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 · 周本纪》
(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重大作用?( 4 分)
材料三 夏桀统治时期,他 自诩为“ 天上永远不落的太阳 ”。老百姓指着天上的太阳骂道:“ 你这个太 阳什么时候灭亡呢?我愿和你同归于尽!”《史记 · 殷本纪》中记载,商王纣 “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 …… 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 ……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 … …
(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夏桀和商王纣的统治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到 什么启示?( 2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10 分)
尧 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
舜 年老时让位于禹
禹 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 “ 大禹 ”
根据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 顺,表述完整,能体现材料内容之间的联系,字数在 12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B B B A C C D
11 12 13 14
B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
15 .( 1 )半坡遗址。( 2 分)粟。( 2 分)
( 2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大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部落联 盟在涿鹿击败蚩尤,其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逐渐形成。( 2 分)
( 3 )制度:禅让制。( 2 分)实质:将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 分)
(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创新促进 社会发展;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 分)
16 .( 1 )制度:世袭制。( 2 分)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2 分)
( 2 )制度:分封制。( 2 分)重大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有利于稳定政局和扩大统 治范围。( 2 分)
( 3 )共同原因:统治残暴。( 1 分)启示:国君统治残暴必将失去民心,其统治最终会被人民推翻。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其政策要顺应人民的意愿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 分)
17 .题目:尧舜禹的 “ 禅让” 。( 2 分)
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发 展生产。他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 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 “ 大 禹” 。因此,尧舜禹能够成为首领都是因为他们是贤德之人。( 8 分)
4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