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同步分层分类创新练习
一、基础层(夯实积累,侧重古诗识记与字词基础)
(一)古诗默写与字音辨析
1. 补全古诗《早发白帝城》,注意书写规范。
朝辞白帝(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
两岸猿声啼不( ),轻舟已过万( )山。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朝辞(zhāo cháo) 千里江陵(línɡ lín)
啼不住(tí dì) 万重山(chónɡ zhònɡ)
(二)字词基础巩固
1. 看拼音写词语,结合古诗意境补充相关词汇。
bái dì( ) yuán shēnɡ( ) qīnɡ zhōu( )
结合“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出两个形容船行之快的词语:( )、( )
2. 解释古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朝辞白帝彩云间:朝( ) 辞( )
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 ) 万重山( )
二、提升层(深化理解,侧重古诗赏析与语言运用)
(一)古诗内容与情感分析
1.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从( )出发时的情景。
A. 江陵 B. 白帝 C. 万重山
(2)“千里江陵一日还”中“一日还”体现了( )
A. 路程很近 B. 船行速度极快 C. 诗人赶路匆忙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A. 悲伤难过 B. 轻松愉悦 C. 孤独寂寞
2. 简答题。
(1)“两岸猿声啼不住”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展现船行之快的?
(二)语言运用与仿写
1. 仿照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不住,……已……”的句式写一句话,描写动态场景。
示例:林间鸟鸣啼不住,骏马已驰千里外。
仿写:( )
2. 从诗中选取一个画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用5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描绘,突出画面的美感。
三、拓展层(迁移应用,侧重文化拓展与实践创新)
(一)古诗文化与主题拓展
1. 积累与“船”“江”相关的诗句,各写一句。
含“船”的诗句:( )
含“江”的诗句:( )
2. 了解诗人李白:请写出李白的另外两首古诗的题目,并简要说说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识。
古诗题目:( )、( )
诗歌风格:( )
(二)实践与创新运用
1. 创意绘画:根据《早发白帝城》的诗句内容,绘制一幅简笔画,并用诗中的一句作为画作标题,在画旁简要说明创作思路(30字左右)。
画作标题:( )
创作思路:( )
2. 口语表达:假设你是导游,向游客介绍《早发白帝城》中提到的“白帝城”,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导游词,结合诗句突出其特色。
导游词:( )
3. 跨学科实践:结合地理知识,说说“长江”与诗中“江陵”“白帝”的位置关系,并用简单的示意图标注出来(可文字描述示意图内容)。
位置关系:( )
示意图描述:( )
语文园地同步练习答案
一、基础层
(一)古诗默写与字音辨析
1. 彩;还;住;重
2. 朝辞(zhāo√);江陵(línɡ√);啼不住(tí√);万重山(chónɡ√)
(二)字词基础巩固
1. 白帝;猿声;轻舟;示例:乘风破浪、疾驰而过
2. 朝(早晨);辞(告别);轻舟(轻快的小船);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山多)
二、提升层
(一)古诗内容与情感分析
1. (1)B (2)B (3)B
2. (1)以猿声的持续,反衬船行之快,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机。
(2)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直接写行程远却耗时短;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用“万重山”的多反衬船行之快,借景物变化体现速度。
(二)语言运用与仿写
1. 示例:枝头蝉鸣唱不住,夕阳已落西山头
2. 示例:“朝辞白帝彩云间”:清晨,诗人告别白帝城,天空中彩云缭绕,城池仿佛浮在彩色云霞间,如梦似幻。
三、拓展层
(一)古诗文化与主题拓展
1. 含“船”: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含“江”: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望天门山》)(答案不唯一)
2. 古诗题目:《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答案不唯一);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善用夸张与生动意象。
(二)实践与创新运用
1. 标题:轻舟已过万重山;思路:画轻快小船穿行于层叠青山间,配江水波纹,体现船行之快与山水之美。
2. 示例:欢迎来到白帝城!李白曾在此“朝辞白帝彩云间”,它依江而建,自古是重要渡口,充满诗意。
3. 位置关系:白帝城、江陵均在长江沿岸,白帝城在 upstream,江陵在 downstream。
示意图描述:画一条横线代表长江,左侧标“白帝城”,右侧标“江陵”,中间用箭头标注“船行方向(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