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重难点强化练(一) 分离定律的综合
应用
一、选择题
1.[2024·福建福州期中]豚鼠有黑色和白色之分,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一对黑色豚鼠生下了8只豚鼠,子代白色和黑色豚鼠各4只,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纯合子
B.亲本豚鼠均为杂合子,黑色对白色为显性
C.子代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的比例为 ,其毛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可以利用测交判断是否
是纯合子
√
[解析] 由题意可知,白色为隐性性状,所以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纯
合子,A正确;一对黑色豚鼠生下白色豚鼠,说明白色为隐性性状,
黑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豚鼠均为杂合子,B正确;在子代数量较少
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
离定律,C错误;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所
以可能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判断是否是纯合子所用的方法为测交,
D正确。
2.[2024·吉林长春月考]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 控制。
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实验1:红果×黄果 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红果×黄果 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红果×红果 中红果(1511)、黄果(508)
A.根据三个实验均可判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B.以上三个实验中的亲本红果均为纯合子
C.实验3的中红果遗传因子组成是或
D.以上三个实验均可验证分离定律
√
[解析] 实验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用其判断显隐性,A错误。根据
实验2中红果×黄果, 中只有红果可知,红果相对于黄果是显性性
状;实验1后代性状表现之比约为 ,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红
果 黄果;实验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红果 黄果
;实验3后代出现约为 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
成均为,B错误。实验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 ,子一代的红
果遗传因子组成为或 ,C正确。
实验2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能验证分离定律,D错误。
3.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和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
合子的比例均为 ,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
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
A.、 B.、 C.、 D.、
√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玉米间行
种植,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自由交配。豌豆种子中,纯合子 占
,杂合子占,自交后代出现的概率为 ,
则后代显性性状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玉米自由交配,
利用配子法,, ,
后代隐性性状占,显性性状占 ,显性性状∶隐
性性状 ,D正确。
4.在某牛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 是
红色的。 的个体中公牛是红褐色的,而母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
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遗传因子组成为
( )
A.雌性,或 B.雌性,
C.雄性, D.雄性或雌性,
[解析] 由题干可知,公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体色分别为 红褐色、
红褐色、红色,母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体色分别为 红褐色、
红色、 红色。 “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下一头红色小牛”,红褐色母
牛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 ,故生下的小牛一定含有A,而体色为红
色,则小牛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 ,性别是雌性,B正确。
√
5.生物的致死一般包括配子致死和个体致死。某自花传粉植物中红花
(A)对白花为完全显性,下列对遗传因子组成为 的该植物自交
后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则可能是 的个体致死
B.若自交后代,则可能是 的个体致死
C.若自交后代 ,则只可能是含A的花粉致死
D.若自交后代红花∶白花,则可能是含的花粉有 致死
√
[解析] 正常情况下,的植物自交后代为,
若 的个体致死,则自交后代为;若 的个体致死,
则自交后代为 ,A、B正确。若含A的花粉致死,则雄
配子只有,由于雌配子中,故自交后代 ,
同理若含A的雌配子致死,自交后代也会出现,C错误。
若含 的花粉有致死,则雄配子中,由于雌配子中
,故自交后代,红花∶白花 ,
D正确。
6.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研
究小组随机选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红花×红花
乙组 红花×白花
丙组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
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 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
是杂合子
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D.甲组和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
√
[解析] 根据甲组实验分析,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说
明红花是显性性状,A正确;甲组结果没有出现 性状分离比的原
因可能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正确;乙组中
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后代中红花∶白花 ,如果设显性遗
传因子为A,隐性遗传因子为 ,红花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
成及比例为,则红花亲本中 ,C正确;甲组实
验子代的红花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7.某鼠的毛色(灰色和白色)受一对遗传因子 控制,如图为鼠的
毛色遗传图解,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1、2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3、6号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B.4号和5号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
C.4号一定是杂合子,3号一定是纯合子
D.7号与4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为
√
[解析] 根据1号、2号和3号或4号、5号和6
号可判断,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
性状。3、6号遗传因子组成都为 ,1、2
号毛色为灰色,遗传因子组成都为 ,A
正确;4号和5号毛色都是灰色,二者交配产生了白色个体,则其遗传因
子组成都是,B正确;4号一定是杂合子 ,3号毛色是白色,一定是
,是纯合子,C正确;6号遗传因子组成为 ,则4和5号遗传因子组成
都为,7号遗传因子组成为、 ,所以7号与4号的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概率为 ,D错误。
8.[2024·山东实验中学月考]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
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
杂交, 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下图中①②③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C.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D.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
[解析] 图③所示,中红花∶白花∶紫花 ,说明紫花萝卜
为杂合子,红花和白花萝卜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
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
萝卜;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均为紫花萝卜,
A、C正确,B错误。萝卜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紫花萝卜为
杂合子,因此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9.[2024·安徽合肥月考]某果蝇的体色有黑色和灰色,受遗传因子
控制,且隐性雄配子有不育。现有遗传因子组成为 的灰体雄
蝇,让其与黑体雌蝇杂交,得到,再让随机交配得到,则
中灰体与黑体的比例为( )
A. B. C. D.
√
[解析] 由题意可知:灰体为显性性状,黑体为隐性, 灰体
雄蝇产生的隐性雄配子不育,所以可育雄配子中D占、 占
,与黑体雌蝇杂交后, 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均为
、。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隐性
雄配子不育,所以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
随机交配产生的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 、
,所以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灰体∶黑体 ,A、C、D错误,
B正确。
10.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两种以上遗传因子)、
和控制,其中和控制可育, 控制不育。现有雄性
不育植株甲和遗传因子组成为的植株乙杂交, 植株全部表
现为雄性可育,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 ,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这三个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关系为
B.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植株均为杂合子
C.自由交配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D.若让 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
中纯合子占
√
[解析] 雄性不育植株甲和的植株乙杂交, 植株全
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自交后代中雄性不
育植株占,说明甲为 ,且显隐性关
系为,A错误; 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均为杂合子,B正确;植株 、
产生的配子为、、 ,自由交配
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C错误;植株为 、
,二者杂交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 、
、中纯合子占 ,D错误。
11.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
细胞发育而来。蜜蜂的体色褐色(B)对黑色( )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
与黑色雌蜂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雄蜂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成对存在
B.亲代雄蜂和雌蜂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和
C. 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性状表现均为褐色
D.蜜蜂群体中有关体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总共有5种
√
[解析] 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
存在,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单个存在,A
正确;因为褐色对黑色 为显性,所以褐色雄蜂的遗传因子组
成是B,黑色雌蜂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正确; 中蜂王、工蜂的
遗传因子组成都是 ,表现为褐色,雄蜂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遗传
因子组成为 ,性状表现为黑色,C错误;蜜蜂群体中有关体色的遗
传因子组成有、、、B、 ,总共有5种,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24·广东茂名期中] 已知兔子的毛色有灰色和白色,由一对遗
传因子A、 控制,现有甲、乙、丙三个不同的种群(各种群数量足够
多),其中种群甲和种群丙全为灰色,种群乙为白色,现用三个种群
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让种群甲和种群乙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让子一代的灰
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之比为 ;
实验二: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约
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____________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一或实验二
灰色
[解析] 实验一中,种群甲全为灰色,种群乙为白色,让种群甲和种
群乙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实验二中,种
群丙全为灰色,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
之比约为 ,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
(2)实验一中子二代灰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子二代中
灰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形成这一性状分离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一代产生A和两种配子,比例相等;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
[解析] 实验一中子一代的灰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
之比为,说明子一代的灰色个体是杂合体 ,子二代灰色个体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比例为。由于子一代产生A和 两种
配子,比例相等,且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所以子二代中灰色与
白色的比例为 。
(3)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让实
验一中子一代灰色个体与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子代灰色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_____。
[解析] 实验二中,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
色之比约为,说明种群丙中,产生的配子中A占,
占。所以子一代灰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让实验一中子一代灰色个体 与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
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
和,所得子代中占,占 ,
占,其中灰色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
13.玉米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D和 控
制,科研人员发现将纯合的抗病玉米和纯合的感病玉米杂交得 ,
自交得,中抗病和感病的数量比是 ,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
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原因可能是“ 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
含有D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研究人员的推测正确,则 产生的具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
例为_____________。
[解析] 将纯合的抗病玉米和感病玉米杂交得,自交得, 中
抗病和感病的数量比是,即。设可育花粉中含有 的比
例为,由于卵细胞中含有的比例为,故, 产生的具
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为 。
(2)现有纯合的抗病玉米和纯合的感病玉米若干,请设计实验验证上
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父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以为母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
将纯合抗病玉米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得到,让 分
别作父本、母本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或让 与纯合感病玉米进行正
反交),观察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
[解析] 要验证题述推测,可进行正反交实验,将纯合抗病玉米与纯
合感病玉米杂交得到,让 分别作父本、母本与纯合感病玉米杂
交(或让 与纯合感病玉米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是以为父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以 为母本的
实验中抗病∶感病 。重难点强化练(一) 分离定律的综合应用
1.C [解析] 由题意可知,白色为隐性性状,所以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纯合子,A正确;一对黑色豚鼠生下白色豚鼠,说明白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豚鼠均为杂合子,B正确;在子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所以可能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判断是否是纯合子所用的方法为测交,D正确。
2.C [解析] 实验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用其判断显隐性,A错误。根据实验2中红果×黄果,F1中只有红果可知,红果相对于黄果是显性性状;实验1后代性状表现之比约为1∶1,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红果(Aa)×黄果(aa);实验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红果(AA)×黄果(aa);实验3后代出现约为3∶1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B错误。实验3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 Aa,子一代的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或Aa,C正确。实验2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能验证分离定律,D错误。
3.D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玉米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自由交配。豌豆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自交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2/3×1/4=1/6,则后代显性性状占5/6,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玉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A=1/3+2/3×1/2=2/3,a=2/3×1/2=1/3,后代隐性性状aa占1/3×1/3=1/9,显性性状占8/9,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D正确。
4.B [解析] 由题干可知,公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体色分别为AA红褐色、Aa红褐色、aa红色,母牛的遗传因子组成和体色分别为AA红褐色、Aa红色、aa红色。 “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下一头红色小牛”,红褐色母牛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AA,故生下的小牛一定含有A,而体色为红色,则小牛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Aa,性别是雌性,B正确。
5.C [解析] 正常情况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为AA∶Aa∶aa=1∶2∶1,若AA的个体致死,则自交后代为Aa∶aa=2∶1;若aa的个体致死,则自交后代为AA∶Aa=1∶2,A、B正确。若含A的花粉致死,则雄配子只有a,由于雌配子中A∶a=1∶1,故自交后代Aa∶aa=1∶1,同理若含A的雌配子致死,自交后代也会出现Aa∶aa=1∶1,C错误。若含a的花粉有50%致死,则雄配子中A∶a=2∶1,由于雌配子中A∶a=1∶1,故自交后代AA∶Aa∶aa=2∶3∶1,红花∶白花=5∶1,D正确。
6.D [解析] 根据甲组实验分析,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A正确;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正确;乙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后代中红花∶白花=7∶1,如果设显性遗传因子为A,隐性遗传因子为a,红花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7∶1,则红花亲本中AA∶Aa=3∶1,C正确;甲组实验子代的红花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7.D [解析] 根据1号、2号和3号或4号、5号和6号可判断,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3、6号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1、2号毛色为灰色,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A正确;4号和5号毛色都是灰色,二者交配产生了白色个体,则其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B正确;4号一定是杂合子Aa,3号毛色是白色,一定是aa,是纯合子,C正确;6号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4和5号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7号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所以7号与4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Aa)的概率为2/3,D错误。
8.B [解析] 图③所示,F1中红花∶白花∶紫花=1∶1∶2,说明紫花萝卜为杂合子,红花和白花萝卜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均为紫花萝卜,A、C正确,B错误。萝卜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紫花萝卜为杂合子,因此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9.B [解析] 由题意可知:灰体(D)为显性性状,黑体(d)为隐性,Dd灰体雄蝇产生的隐性雄配子50%不育,所以可育雄配子中D占2/3、d占1/3,与黑体雌蝇dd杂交后,F1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均为2/3Dd、1/3dd。F1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3D、2/3d;隐性雄配子50%不育,所以F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2D、1/2d,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6DD、1/2Dd、1/3dd,所以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灰体∶黑体=2∶1,A、C、D错误,B正确。
10.B [解析] 雄性不育植株甲(MsN_)和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1/2MsAMsN、1/2MsA_),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MsN_)植株占1/8=1/2×1/4,说明甲为MsNMsch,且显隐性关系为MsA>MsN>Msch,A错误;F1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是MsAMsN、MsAMsch,均为杂合子,B正确;F1植株(1/2MsAMsN、1/2MsAMsch)产生的配子为1/2MsA、1/4MsN、1/4Msch,自由交配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4×1/4+1/4×1/4×2=3/16,C错误;F1植株为MsAMsN、MsAMsch,二者杂交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1/4MsAMsA、1/4MsAMsN、1/4MsAMsch)中纯合子(MsAMsA)占1/3,D错误。
11.C [解析] 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单个存在,A正确;因为褐色(B)对黑色(b)为显性,所以褐色雄蜂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黑色雌蜂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B正确;F1中蜂王、工蜂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Bb,表现为褐色,雄蜂由卵细胞发育而来,遗传因子组成为b,性状表现为黑色,C错误;蜜蜂群体中有关体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有BB、Bb、bb、B、b,总共有5种,D正确。
12.(1)一或实验二 灰色
(2)AA、Aa 子一代产生A和a两种配子,比例相等;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
(3)3/5 5/9
[解析] (1)实验一中,种群甲全为灰色,种群乙为白色,让种群甲和种群乙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实验二中,种群丙全为灰色,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5∶1,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灰色是显性性状。(2)实验一中子一代的灰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之比为3∶1,说明子一代的灰色个体是杂合体Aa ,子二代灰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Aa ,比例为1∶2。由于子一代产生A和a两种配子,比例相等,且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所以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的比例为3∶1。(3)实验二中,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5∶1,说明种群丙中AA∶Aa=1∶1,产生的配子中A占,a占。所以子一代灰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让实验一中子一代灰色个体(Aa)与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AA∶Aa=3∶2)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分别为A∶a=1∶1和A∶a=4∶1,所得子代中AA占×=,Aa占×+×=,aa占×=,其中灰色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13.(1)D∶d=1∶5
(2)将纯合抗病玉米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得到F1,让F1分别作父本、母本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或让F1与纯合感病玉米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 以F1为父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5,以F1为母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1
[解析] (1)将纯合的抗病玉米和感病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抗病和感病的数量比是7∶5,即dd=5/12。设可育花粉中含有d的比例为x,由于卵细胞中含有d的比例为1/2,故x=5/6,F1产生的具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为D∶d=1∶5。(2)要验证题述推测,可进行正反交实验,将纯合抗病玉米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得到F1,让F1分别作父本、母本与纯合感病玉米杂交(或让F1与纯合感病玉米进行正反交),观察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是以F1为父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5,以F1为母本的实验中抗病∶感病=1∶1。重难点强化练(一) 分离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2024·福建福州期中] 豚鼠有黑色和白色之分,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一对黑色豚鼠生下了8只豚鼠,子代白色和黑色豚鼠各4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子代白色豚鼠一定为纯合子
B.亲本豚鼠均为杂合子,黑色对白色为显性
C.子代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的比例为1∶1,其毛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子代的黑色豚鼠可能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可以利用测交判断是否是纯合子
2.[2024·吉林长春月考]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 A、a控制。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1: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红果×红果→F1中红果(1511)、黄果(508)
A.根据三个实验均可判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B.以上三个实验中的亲本红果均为纯合子
C.实验3的F1中红果遗传因子组成是AA或Aa
D.以上三个实验均可验证分离定律
3.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 )
A.5∶1、5∶1 B.8∶1、8∶1
C.6∶1、9∶1 D.5∶1、8∶1
4.在某牛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Aa的个体中公牛是红褐色的,而母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遗传因子组成为 ( )
A.雌性,aa或Aa
B.雌性,Aa
C.雄性,Aa
D.雄性或雌性,aa
5.生物的致死一般包括配子致死和个体致死。某自花传粉植物中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下列对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该植物自交后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自交后代Aa∶aa=2∶1,则可能是AA的个体致死
B.若自交后代AA∶Aa=1∶2,则可能是aa的个体致死
C.若自交后代Aa∶aa=1∶1,则只可能是含A的花粉致死
D.若自交后代红花∶白花=5∶1,则可能是含a的花粉有50%致死
6.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研究小组随机选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红花×红花 红花∶白花=14∶1
乙组 红花×白花 红花∶白花=7∶1
丙组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
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
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
D.甲组和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
7.某鼠的毛色(灰色和白色)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如图为鼠的毛色遗传图解,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1、2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3、6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B.4号和5号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
C.4号一定是杂合子,3号一定是纯合子
D.7号与4号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概率为1/2
8.[2024·山东实验中学月考] 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下图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C.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D.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9.[2024·安徽合肥月考] 某果蝇的体色有黑色和灰色,受遗传因子D/d控制,且隐性雄配子有50%不育。现有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灰体雄蝇,让其与黑体雌蝇杂交,得到F1,再让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中灰体与黑体的比例为 ( )
A.1∶1 B.2∶1
C.3∶1 D.4∶1
10.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两种以上遗传因子)MsA、MsN和Msch控制,其中MsA和Msch控制可育,MsN控制不育。现有雄性不育植株甲和遗传因子组成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F1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这三个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关系为MsAB.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MsNMsch,F1植株均为杂合子
C.F1自由交配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8
D.若让F1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占1/4
11.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蜜蜂的体色褐色(B)对黑色(b)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雄蜂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不成对存在
B.亲代雄蜂和雌蜂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和bb
C.F1中蜂王、工蜂和雄蜂的性状表现均为褐色
D.蜜蜂群体中有关体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总共有5种
二、非选择题
12.[2024·广东茂名期中] 已知兔子的毛色有灰色和白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甲、乙、丙三个不同的种群(各种群数量足够多),其中种群甲和种群丙全为灰色,种群乙为白色,现用三个种群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让种群甲和种群乙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让子一代的灰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之比为3∶1;
实验二:让种群丙间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5∶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 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2)实验一中子二代灰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子二代中灰色与白色的比例为3∶1,形成这一性状分离比的主要原因是 。
(3)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让实验一中子一代灰色个体与实验二中子一代灰色个体随机交配,所得子代灰色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
13.玉米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D和d控制,科研人员发现将纯合的抗病玉米和纯合的感病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抗病和感病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原因可能是“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含有D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研究人员的推测正确,则F1产生的具有活力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为 。
(2)现有纯合的抗病玉米和纯合的感病玉米若干,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