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末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章末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0 19:55:57

文档简介

章末总结【第1章】
1.未开放 自花传粉 自交
2.雄花 雌花
3.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
5.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6.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1)遗传因子
(2)成对 纯合子 杂合子
(3)彼此分离 一 (4)随机
8.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9.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
10.测交 隐性纯合子
11.成对 分离 配子 配子
12.提出问题 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 实验结果
13.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4.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15.(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
16.分离 自由组合
17.黄色皱粒(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和绿色圆粒(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杂交
18.分离 组合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19.(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 (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可获得杂合子; (3)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5)易于种植,成本低
20.基因 表型 基因型 表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21.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既含有显性基因,也含有隐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章末总结【第1章】
【本章网络构建】
【本章知识梳理】
1.豌豆花是两性花,在 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 ,也叫 。
2.有些植物(如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 ;只有雌蕊的,叫 。
3.相对性状是指 。
4.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 。
5.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 。
6.性状分离是指 。
7.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
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
9.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 。
10.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 实验,让F1与 杂交。
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中,随 遗传给后代。
1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 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 ,根据假说进行 ,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 来检验。如果 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13.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实验结果验证了 。
14.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
15.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9∶3∶3∶1与3∶1的数学联系是 。
16.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
17.要得到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亲代除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外,还可以有哪些类型 。
18.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和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
19.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点是 。
20.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 ”,并且提出了 和 的概念。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 。
21.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其原因是 。(共12张PPT)
章末总结【第1章】
1.豌豆花是两性花,在________时,它的花粉会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
的柱头上,从而完成受粉,这种传粉方式叫作__________,也叫
______。
未开放
自花传粉
自交
2.有些植物(如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花中只有雄蕊的,叫______;只
有雌蕊的,叫______。
3.相对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花
雌花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__________。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
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_________,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________
___。
异花传粉
父本(♂)
母本 (♀)
5.孟德尔把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__________;未显现出来的性
状,叫作__________。
6.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7.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
体叫作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________。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的。
遗传因子
成对
纯合子
杂合子
彼此分离

随机
8.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
______,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用不同彩球
的随机组合,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9.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______实验,让 与____________杂交。
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
测交
隐性纯合子
1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分
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中,随______遗传给后代。
成对
分离
配子
配子
1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__________以后,通过推理
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______,根据假说进行__________,推出预
测的结果,再通过______来检验。如果__________与预测相符,就
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提出问题
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
实验结果
13.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
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
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
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
橙红色。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定律,即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在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
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
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
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
14.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
和 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
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
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
该怎样配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15.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与 的数学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展开式为,即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的乘积
16.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
彼此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
分离
自由组合
17.要得到遗传因子组成为 的黄色圆粒豌豆,亲代除黄色圆粒和
绿色皱粒外,还可以有哪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皱粒遗传因子组成为和绿色圆粒遗传因子组成为杂交
18.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和______是互
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
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分离
组合
彼此分离
自由组合
19.用豌豆作杂交实验的材料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0.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
个新名字,叫作“______”,并且提出了______和________的概念。
______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
_________。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__________。
基因
表型
基因型
表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
(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便于观察; (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
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可获得杂合子; (3)豌豆花比较大,易于
做人工杂交实验;(4)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5)易于种植,成
本低
21.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
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
到甜玉米的籽粒,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
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
代为杂合子(既含有显性基因,也含有隐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
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
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
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