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9个生字,在情境中理解“众星拱月、武陵春色、蓬岛瑶台、诗情画意”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毁、估”等8个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毁灭—辉煌—毁灭”的顺序来写。通过调换词语、对比感受、借助资料、反复涵咏等方式,发现“对举”等表达的秘密,并尝试运用。
3.借助资料,进一步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文物的珍贵,进而感受“辉煌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痛惜、愤怒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毁灭—辉煌—毁灭”的顺序来写。通过调换词语、对比感受、借助资料、反复涵咏等方式,发现“对举”等表达的秘密,并尝试运用
【课前谈话】
同学们,早上好,知道我是谁吗?
今天,我们将走近一座东方的奇迹——圆明园。课前,你们都搜集了资料,谁来猜猜为什么取名圆明园?
你们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圆明”二字取自《中庸》“圆而入神,明而普照”。康熙帝鼓励后世帝王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政治业绩明光普照。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梳理文脉
1.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圆明园有关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课题里有个关键词“毁灭”,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专门写圆明园毁灭的,你们同意吗?
预设1:不,也写了圆明园毁灭以前的东西→是的,不仅写毁灭,还写了毁灭前的景象。这篇课文很短,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呢?赶紧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预设2:写了圆明园的组成、建筑、文物→预习得很充分,那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第几段呢?赶紧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学习任务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词语
(1)众星拱月
①孩子们读得真投入。通过预习反馈,发现很多同学对“众星拱月”不太理解。猜猜什么意思?(预设:很多星星围着月亮)是的,它就是指很多人拥戴一个人,或很多物围绕一物。
②那文中“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预设:许多小园围绕着圆明三园)
③看看,哪一幅图对应了这段文字的描述?(预设:第二幅图,小园在东西南三面,且是有许多小园)
④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了圆明三园的——布局,再来读读这段话。
(2)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①这两个词,很多同学也遇到了困难,谁查了资料现在清楚了的?
蓬岛瑶台根据唐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的
武陵春色以《桃花源记》为意境建造的
哇,原来这两个地方都是神仙住的地方,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我们有机会去吗?他都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3.梳理
(1)字词都掌握了,谁来说说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损失;布局;建筑宏伟;文物珍贵;毁灭)
掌声,五年级的孩子就应该这样思维严密。一梳理,就发现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板贴:圆明园的毁灭),而中间部分就着重从布局、建筑宏伟、文物珍贵写出昔日的——辉煌。(板贴: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二板块:建筑宏伟
1.我们先去看看宏伟的建筑。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圆明园建筑的材料,你们都知道了哪些圆明园的建筑类型?
老师也百度了圆明园的建筑,竟跳出了954万条结果,还发现圆明园的建筑布局有38种之多,如果把这些资料都打印下来,可能要几十页纸,甚至上百页。可作者就用了170个字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它的文字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学习任务二: 1.独学:默读第3自然段,找找作者介绍的秘密,找出一处标一处。 2.合学: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交流。
2.重点教学
(1)学生自由分享
预设1:学生讲到了“有……也有……”等关联词将许多景物都串联起来,而且还用“如……”具体举例。
→说不出“对举”: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当事物很多的时候,可以用“有……也有……”等关联词列举出来。除此之外,这段话里列举式的介绍还藏着什么秘密?我们就来看看这句话。
→说得出“对举”:他很厉害,一下子发现了这么多。是的,当事物很多的时候,可以用“有……也有……”等关联词列举出来。他还有一个发现,你们听明白了吗?但这样的发现不是人人都会,我们聚焦到刚才同学所说的。
预设2:他们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事物来介绍。
是啊,当介绍的事物很多很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一一列举的,否则就要写出十几页纸了。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来写,那作者又是怎样选取有代表性的东西来写的呢?走近第一句话,破解作者介绍的密码。
界定排比:用一连串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这里是排比吗?
预设3:很概括/总结地去。(追问:比如说,金碧辉煌的殿堂就概括了哪些殿堂呢?)金碧辉煌的殿堂有很多,比如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鸿慈永佑……亭台楼阁也有很多,比如牡丹亭、文源阁……
是啊,写不尽写不完的建筑,就像你们说的一样,要概括,否则是没办法一一列举的,那作者是怎么选择代表来写,走近第一句,继续破解作者的密码。
(2)聚焦密码
请你们自由读读这句话。
正如你们所说的,第一句话用“有……也有……”,列举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景物,那我把他们换一换似乎也可以哦?
预设1:不可以,金碧辉煌的殿堂是很雄伟的、高大的,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是感觉很精致、小巧的。(呈现图片,瞧,这就是——)
预设2:“买卖街”感觉到很热闹,而山乡村野则是很安静的。(呈现图片)
预设3: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是感觉到很豪华的,富贵人家才有的;而“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是乡村才有的,是很朴素的。
预设4:换了之后,读起来不朗朗上口。(这个发现不了没事,在后面发现)
层级:如果学生讲不出来,可以让他们看看图片,说说两种景观给人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学生都讲到了,小结:同学们,你们很厉害哦,发现了作者表达的秘密。瞧,金碧辉煌的殿堂是——(大)的感觉(老师声调高),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是——(小)的感觉(老师声调低);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是——(动)(声调激昂),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是——(静)(声调低沉)。
大对小,动对静,像这样把事物相对着列举来,就叫做——对举。
谁来好好地读读这句话,读出大小、动静之分哦。
那这段话中还有对举吗?
预设: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西洋景观和民族建筑。
孩子们,这段的表达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大——小、动——静、仿——创、中——外,对举着来列举事物,真可谓包罗万象。圆明园内的建筑如此之多,真令人赞叹呀!
请男生女生合作着来读一读。
读着读着,你觉得用对举的方式来描写,带给人什么感觉?
预设: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游览了天南海北,饱览了中外风景名胜……
(6)来,就让我们漫步园中,流连其间吧——(观看视频)
(7)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8)引读——如果这一切都还在,我们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导朗读:孩子,你可以是漫游在天南海北,置身在幻想的境界哦,读出这种遨游、享受的感觉。一起再来读一读。
第三板块:文物珍贵
1.建筑如此宏伟,文物又是那么珍贵。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内有150万件文物,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清楚的呢?快读默读第4自然段,圈一圈。
2.是啊,作者用了上自、下至等词串起了那么多的朝代。叶老师绘制了一张先秦至清朝的朝代简谱,你发现了什么?(时间很久远)
是啊,时间越久,文物必然越——多,越——珍贵。
3.瞧,他们来了!(出示文物图)也可以将它们按时间顺序整理归置到时间轴上哦。老师给你们发了文物资源包,看看资料,说说你喜欢的文物有什么?
4.你们喜欢的文物有那么多,难怪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5.如果用上一个自然段学到的对举的方式来介绍圆明园里的历史文物,你会怎么介绍呢?读读文物资料,选择星级挑战,用对举的方式说说圆明园里珍贵的文物,同桌交流。
学习任务三: 读文物资料,选择星级挑战,用对举的方式说说圆明园里珍贵的文物,同桌交流。
圆明园里珍藏着最珍贵的文物, 有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如 虎蓥、十二生肖铜兽首、青铜鎏金佛塔。 也有美轮美奂/清新雅致/的瓷器,如 万寿连延长颈葫芦瓶、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 有 惟妙惟肖 的人物图,如 女史箴图、 有 诗情画意/栩栩如生/唯美静谧 的(山水/墨花)画/图,如 《四十景图》 /《情韵墨花》手卷。 有 ,如 有 ,如
6.历数着这么多的文物,我们不得不再次赞叹!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四板块:朗读升华
1.读着读着,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历历在目(呈建筑文物图片),可这一切都在——(1860年10月6日,在——10月18日,在——10月19日)
这几天里灰飞烟灭。
2.如果现在让你们来读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们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呢?(痛惜)我们合作起来读一读。
3.此时,当你在回想那些宏伟的建筑,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的内心一定在叹息——你一定在一遍又一遍地呐喊——
4.孩子们,此时,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
5.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下节课,我们再借助资料,带着错综复杂的情感继续去学习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
【板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建筑宏伟 对举
文物珍贵
圆明园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