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五一培优数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中学中考模拟五一培优数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1 09: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中学五一培优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用绳子围成周长为10m的矩形,记矩形的一边长为x m,它的邻边长为y m,矩形的面积为S m2.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y和S都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y与x,S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分别是(  )
A. 一次函数关系,二次函数关系 B. 反比例函数关系,二次函数关系
C. 一次函数关系,反比例函数关系 D. 反比例函数关系,一次函数关系
2.皮克定理是格点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的面积S=N+,其中N,L分别表示这个多边形内部与边界上的格点个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为格点.已知A(0,30),B(20,10),O(0,0),则△ABO内部的格点个数是(  )
A. 266 B. 270 C. 271 D. 285
3.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明用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七巧板,并设计了下列四幅作品--“奔跑者”,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cm2的是(  )

A. B.
C. D.
4.将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若直线与这个新图象有3个公共点,则b的值为()
A. ﹣或﹣12 B. ﹣或2 C. ﹣12或2 D. ﹣或﹣12
5.已知整式M:anxn+an-1xn-1+ +a1x+a0,其中n,an-1,…,a0为自然数,an为正整数,且n+an+an-1+ +a1+a0=5.下列说法:
①满足条件的整式M中有5个单项式;
②不存在任何一个n,使得满足条件的整式M有且仅有3个;
③满足条件的整式M共有16个.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C重合),DE与AC交于点F,连接CE.下列结论:①BD=CE;②∠DAC=∠CED;③若BD=2CD,则=;④在△ABC内存在唯一一点P,使得PA+PB+PC的值最小,若点D在AP的延长线上,且AP的长为2,则CE=2+.其中含所有正确结论的选项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7.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木艺艺术品加工劳动实践活动.已知某木艺艺术品加工完成共需A,B、C,D、E,F、G七道工序,加工要求如下:
①工序C,D须在工序A完成后进行,工序E须在工序B,D都完成后进行,工序F须在工序C,D都完成后进行;
②一道工序只能由一名学生完成,此工序完成后该学生才能进行其他工序;
③各道工序所需时间如下表所示:
工序 A B C D E F G
所需时间/分钟 9 9 7 9 7 10 2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由一名学生单独完成此木艺艺术品的加工,则需要______分钟;若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此木艺艺术品的加工,则最少需要______分钟.
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10,AB=8,将AB沿AE翻折,使点B落在B'处,AE为折痕;再将EC沿EF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线段EB'上的点C'处,EF为折痕,连接AC'.若CF=3,则tan∠B'AC′= .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D的顶点B位于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D位于x轴的负半轴上,双曲线y=(k<0,x<0)与 ABCD的边AB,AD交于点E、F,点A的纵坐标为10,F(-12,5),把△BOC沿着BC所在直线翻折,使原点O落在点G处,连接EG,若EG∥y轴,则△BOC的面积是 .
10.[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方程[x]=3x-2的解是x= .
11.已知: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称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如果△ABC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则其费马点P是三角形内一点,且满足∠APB=∠BPC=∠CPA=120°.(例如:等边三角形的费马点是其三条高的交点).
若AB=AC=,BC=2,P为△ABC的费马点,则PA+PB+PC= ______;
若AB=2,BC=2,AC=4,P为△ABC的费马点,则PA+PB+PC= ______.
12.一个各数位均不为0的四位自然数M=,若满足a+d=b+c=9,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友谊数”.例如:四位数1278,∵1+8=2+7=9,∴1278是“友谊数”.若是一个“友谊数”,且b-a=c-b=1,则这个数为______;若M=是一个“友谊数”,设F(M)=,且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M的最大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本小题8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由函数y=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kx+b的值,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14.(本小题10分)
如图,在△ABC中,AB=AC,∠BAC=α,M为BC的中点,点D在MC上,以点A为中心,将线段AD顺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AE,连接BE,DE.
(1)比较∠BAE与∠CAD的大小;用等式表示线段BE,BM,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过点M作AB的垂线,交DE于点N,用等式表示线段NE与N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5.(本小题10分)
如图,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m,0),B(0,n)两点,m,n分别是方程x2-2x-3=0的两个实数根,且m<n.
(Ⅰ)求m,n的值以及函数的解析式;
(Ⅱ)设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抛物线的顶点为D,连接AB,BC,BD,CD.求证:△BCD∽△OBA;
(Ⅲ)对于(Ⅰ)中所求的函数y=-x2+bx+c,
(1)当0≤x≤3时,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设函数y在t≤x≤t+1内的最大值为p,最小值为q,若p-q=3,求t的值.
16.(本小题12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a≠0)经过点(-1,6),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连接AC,BC,tan∠CBA=4.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P是射线CA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x轴,垂足为E,交AC于点D.点M是线段DE上一动点,MN⊥y轴,垂足为N,点F为线段BC的中点,连接AM,NF.当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求AM+MN+NF的最小值;
(3)将该抛物线沿射线CA方向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经过(2)中线段PD长度取得最大值时的点D,且与直线AC相交于另一点K.点Q为新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QDK=∠ACB时,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
17.(本小题12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对于点A和线段BC,给出如下定义:若将线段BC绕点A旋转可以得到⊙O的弦B′C′(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则称线段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
(1)如图,点A,B1,C1,B2,C2,B3,C3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在线段B1C1,B2C2,B3C3中,⊙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是______;
(2)△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0,t),其中t≠0.若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求t的值;
(3)在△ABC中,AB=1,AC=2.若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直接写出O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相应的BC长.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53 28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或1
11.【答案】5,2
12.【答案】3456 6273
13.【答案】解:(1)函数y=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x-1,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由函数y=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
(2)把x=-2代入y=x-1,求得y=-2,
∴函数y=mx(m≠0)与一次函数y=x-1的交点为(-2,-2),
把点(-2,-2)代入y=mx,求得m=1,
∵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x-1的值,
∴≤m≤1.
14.【答案】解:(1)∵∠DAE=∠BAC=α,
∴∠DAE-∠BAD=∠BAC-∠BAD,
即∠BAE=∠CAD,
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E=CD,
∵M为BC的中点,
∴BM=CM,
∴BE+MD=BM;
(2)如图,作EH⊥AB交BC于H,交AB于F
由(1)△ABE≌△ACD得:∠ABE=∠ACD,
∵∠ACD=∠ABC,
∴∠ABE=∠ABD,
在△BEF和△BHF中,

∴△BEF≌△BHF(ASA),
∴BE=BH,
由(1)知:BE+MD=BM,
∴MH=MD,
∵MN∥HF,
∴,
∴EN=DN.

15.【答案】(Ⅰ)解:∵m,n分别是方程x2-2x-3=0的两个实数根,且m<n,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1)(x-3)=0,
∴x1=-1,x2=3,
∴m=-1,n=3,
∴A(-1,0),B(0,3),
把(-1,0),(0,3)代入得,,解得,
∴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Ⅱ)证明:令y=-x2+2x+3=0,即x2-2x-3=0,
解得x1=-1,x2=3,
∴抛物线y=-x2+2x+3与x轴的交点为A(-1,0),C(3,0),
∴OA=1,OC=3,
∴对称轴为,顶点D(1,-1+2+3),即D(1,4),
∴,,,
∵CD2=DB2+CB2,
∴△BCD是直角三角形,且∠DBC=90°,
∴∠AOB=∠DBC,
在Rt△AOB和Rt△DBC中,=,,
∴,
∴△BCD∽△OBA;
(Ⅲ)解:抛物线y=-x2+2x+3的对称轴为x=1,顶点为D(1,4),
(1)在0≤x≤3范围内,
当x=1时,y最大值=4;当x=3时,y最小值=0;
(2)①当函数y在t≤x≤t+1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左侧,当x=t时取得最小值q=-t2+2t+3,最大值p=-(t+1)2+2(t+1)+3,
p-q=-(t+1)2+2(t+1)+3-(-t2+2t+3)=3,即-2t+1=3,解得t=-1.
②当t+1=1时,此时p=4,q=3,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函数y在t≤x≤t+1内的抛物线分别在对称轴的两侧,
此时p=4,
p-q=4-(-t2+2t+3)=3,即t2-2t-2=0,解得:t1=1+(舍),t2=1-(舍);
或者p-q=4-[-(t+1)2+2(t+1)+3]=3,即(不合题意,舍去);
④当t=1时,此时p=4,q=3,不合题意,舍去;
⑤当函数y在t≤x≤t+1内的抛物线完全在对称轴的右侧,当x=t时取得最大值p=-t2+2t+3,最小值q=-(t+1)2+2(t+1)+3,
p-q=-t2+2t+3-[-(t+1)2+2(t+1)+3]=3,解得t=2.
综上,t=-1或2.
16.【答案】解:(1)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OC=4,
∵tan∠CBA=4,则OB=1,
即点B(1,0),
由题意得:,
解得:,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3x+4;
(2)由抛物线的表达式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4,0)、(1,0)、(0,4),则点F(,2),
由点A、C的坐标得,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4,
设点P(x,-x2+3x+4),则点D(x,x+4),
则PD=-x2+3x+4-x-4=-x2-4x,
当x=-2时,PD取得最大值,则点E(-2,0)、D(-2,2),则MN=2,
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0),连接A′F交y轴于点N,过点N作NM⊥PE,连接AM,
则四边形MNA′A为平行四边形,则AM=A′N,
则此时AM+MN+NF=A′N+MN+NF=2+A′F=2+=2+为最小;
(3)将该抛物线沿射线CA方向平移,当向左平移m个单位时,则向下平移了m个单位,
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m)2+3(x+m)+4-m,
将点D(-2,2)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2+m)2+3(-2+m)+4-m,
解得:m=2,
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m)2+3(x+m)+4-m=-x2-7x-8,
由点B、C的坐标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4x+4,
当点Q在AC下方时,
∵∠QDK=∠ACB,则DQ∥BC,
则直线DQ的表达式为:y=-4(x+2)+2,
联立上式和新抛物线的表达式得:-4(x+2)+2=-x2-7x-8,
解得:x=-2(舍去)或-1,
即点Q(-1,-2);
当点Q(Q′)在AC上方时,
同理可得,点H′(-4,),
由点D、H′的坐标得,直线DH′的表达式为:y=-(x+2)+2,
联立上式和新抛物线的表达式得:-(x+2)+2+2=-x2-7x-8,
解得:x=-2(舍去)或-,
即点Q(-,);
综上,点Q的坐标为:(-1,-2)或(-,).
17.【答案】解:(1)B2C2.
(2)∵△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B′C′也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A(0,t),
∴B′C′⊥y轴,且B′C′=1,
∴AO为B′C′边上的高的2倍,且此高的长为,
∴t=或-.
(3)OA的最小值为1,此时BC的长为,OA的最大值为2,此时BC的长为,
由旋转的性质和“关联线段”的定义,
可知AB′=AB=OB′=OC′=1,AC′=AC=2,如图1,
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知,
当A,O,C′在同一直线上时,OA最小,最小值为1,如图2,
此时OA=OB′=OC′,
∴∠AB′C=90°,
∴B′C′===.
当A,B′,O在同一直线上时,OA最大,如图3,
此时OA=2,过点A作AE⊥OC′于E,过点C′作C′F⊥OA于F.
∵AO=AC′=2,AE⊥OC′,
∴OE=EC′=,
∴AE===,
∵S△AOC′= AO C′F= OC′ AE,
∴C′F=,
∴OF===,
∴FB′=OB′-OF=,
∴B′C′===.
综上OA的最小值为1,此时BC的长为,OA的最大值为2,此时BC的长为.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