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五下第一单元《梅花魂》。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下面我以这一课为例,从多元视角说教材、联系学情说目标、思维生长说学程这三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元视角说教材
单元整体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关于这一要素,学生是有相关学习经验的,五上第四单元学会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学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显然,这个单元是在原有学历基础上的进阶。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古诗三首》的课后题提示我们借助“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祖父的园子》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的迁移,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情感蕴藏在花草、昆虫等具体的事物中;《月是故乡明》通过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梅花魂》则是在事例、细节中流露情感。体会作者生动独特的表达。除此之外,通过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它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再来看文本。
文本特质
借物抒情。课题中的梅花魂的魂,不仅是梅花的坚毅不畏严寒的品格,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借梅花抒发浓烈的爱国情。
事例串联。作者叙述了外祖父的5件事例:吟诗落泪、珍爱梅图、难归哭泣,赠墨梅图、送我梅花手绢,以时间顺序串联事件,每一件事例饱含祖父对祖国的深情,且情感逐渐加深。
细节刻画。读文章,字里行间,通过对祖父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节刻画,像祖父的三次落泪,如此动情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对梅花的敬畏,对祖国的挚爱。
二、联系学情说目标
联系五年级学生实际,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了学习经验,加上经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初步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略读课文就是他们综合运用所学方法的实践场。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完成略读提示提出的要求。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研判,结合本学段目标的把握,我制定了本课学习目标:
读准“腮 虬”等12个生字;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玷污 眷念 秉性”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图示梳文本。
通过对比读、合作读等方式细读语段,聚焦细节描写,体会情感。(重点)
联读拓展,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领会课文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难点)
三、思维生长说学程
先看板块一:概括事例 梳理文脉
分两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初读
吟诵梅花诗,导入。解题“魂”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的意思,学生选择。质疑: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呢?课文为什么取梅花魂呢?写了什么内容?
呈现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再和同学交流你对题目的理解。
环节二:梳理
梳理字词出示四字词语
分外 抹布 低头折节(多音字 抹 抹布 涂抹 抹墙(第四声)和折 折磨 折腾 折本)
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老干虬枝 顶天立地 梅花秉性 读一组描写梅花的词串 初识梅花意象
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华侨老人 泪湿腮边 眷念祖国 读这组描写外祖父的词串 初识外祖父作为华侨老人的形象。
梳理事件:课文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学生先试着说一说。你会发现,课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说得不清楚,模糊,这时,就需要我们提供学习支架 ,突破难点。
支架一:时间词支架。课文中这么多事件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吗?提示学生依次找出时间词。“我很小的时候”“五岁那年”“有一天”‘“借助时间词梳理。
支架二:图表支架。出示作业图示,
第一步:示范,教师找到第2自然段有关的句子,抓住学过的人物+事件概括方法,提取关键词概括填空。“吟诗落泪”
第二步:练习。
第三步:交流。珍爱梅图、难归哭泣 赠墨梅图 送梅花娟 形成鱼骨图板书
第四步:运用。借助表格,串联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五步:发现。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三件事和梅花直接相关。
【这个板块,对应学习目标一。学生借助图示理清课文脉络,突破难点1,让思维可视化】
板块二:走进事例, 体会情感
环节一:聚焦事例:
朗读。默读第3自然段,圈画外祖父言行的句子,体会情感,完成表格。
事例 行为 语言 情感
珍爱梅图
赠墨梅图
送梅花绢
填表。小组内,交流,完成表格。
交流发现
细节(1)引导学生抓神态的变化、动作、语言等细节的刻画,如“顿时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 慢慢抹净”等,体会外祖父珍惜梅花的情感。贴别关注一个词“玷污”,深入理解,我还原一下场景:什么是玷污?找个近义词理解。污辱,使其不光彩的意思。文中的我有像外祖父说得的那样去玷污梅花吗?学生联系上下文发现我是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
平常我偶尔摆弄家中有价值的古玩,老人是不甚在意,此刻一反常态,这一细节的对比,你体会了什么?(梅花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
细节(2)关注祖国赠墨梅图的一句富有深意的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这句话理解有难度,需要引导。
哪些字映入你的眼?学生找到“愈”“最”。通过反复朗读多形式读,体会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气节,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喜爱。
这里,拓展资料,出示民族气节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故事,学生发现梅花还借指这些拥有坚毅品格的中国人,深入理解梅花的品格。
细节(3)送梅花绢落泪。为什么流泪?体会不能回国,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比较。观察表格,比较说一说发现。
三件事都通过细节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梅花是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不仅代表代表有气节的民族精神,还寄托祖父对祖国的挚爱。
总结。像这样借助事物表达情感的就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环节二:细品流泪
1.数一数。文中出现了几次流泪?
2.想一想。这三次为什么流泪?
3.比一比。三次落泪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能发现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
4.理解。如果你是莺儿,你看着泪眼婆娑的外祖父,看着手中的梅花手绢和梅花图,你能读懂外祖父和梅花的关系吗?学生在交流中能够理解梅花魂就是不仅赞美梅花的气节,还赞美中华儿女的气节,更赞美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这个板块落实学习目标2。以略读提示的要求转化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品读比较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突破学习难点】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联结生活,书写花钟,进入第三板块的学习。】
板块三:对比阅读 深化主题
对比阅读《月是故乡明》《梅花魂》,明晰写法,发现共同之处
联读《水墨菱塘》《梦中的杨梅》点拨:只要是故乡的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思乡的情感寄托。
4.分享积累的思乡诗。
最后布置作业:搜集更多思乡诗,和同学交流。
【联读的设置学生生成的感悟由点到面,丰富了对作者心路历程的体会,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加饱满,涵养学生的思维品格】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突破 难点,凸显 重点,落实了语文要素。
评委老师,整节课,我以儿童为本位,在思维能力视域下,建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的同时,助推思维能力生长,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梅花魂
例串联
借物抒情
眷恋组作 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