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渝学校2025-2026学年秋期语文开学验收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阅读新闻我们看到了:1937年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49年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zhōng( )的赞赏和振聋发聩的欢呼;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dā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他们的功绩都将永远镌刻( )进史册中;阅读散文与传记我们看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对鲁迅热心的希望和不倦的教诲( );朱德母亲的一生勤劳,不chuò( )劳作,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对为富不仁者的反对;列夫·托尔斯泰一张乡野村夫的粗鄙长相,皮肤藏污纳垢,鼻孔朝天,头发乱蓬蓬,但其目光犀利,像钢刀一样锃亮……在阅读中,我们惊叹于居里夫人的吃苦耐劳、锲而不舍,震撼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神奇瑰丽……“开卷有益”,让我们在阅读中开启知识的大门,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汲取前进的力量!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分)
①锐不可当( )②镌刻( )③教诲(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由zhōng( ) ②dān( )精竭虑③不chuò( )劳作
3.上段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惨绝人寰 B.振聋发聩 C.为富不仁 D.藏污纳垢
4.仿照划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莘莘学子踏着勤奋的台阶通往梦想的殿堂。勤奋是什么?是清晨教室里不绝于耳的书声,,,是深夜书桌边长久不熄的光灿。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它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
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表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有了一层更隐晦的表达。
③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
④但随着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其潜台词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难以琢磨。
⑤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
A.②④③①⑤ B.⑤④①③② C.⑤③①④② D.⑤④③①②
6.为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
(1)对联主题:“孝亲敬老”,请对照已给上联,从备选词中选出合适的,搭配好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风尚好 国泰民安 孝亲敬老 脸上开 敬老如花 岁月新
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 下联:(7个字)
(2)有同学收集了关于“孝”的诗句,下列不符合“孝”的主题的一项是( )(3分)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内容,完成(1)(2)(3)小问。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开展“读经典 学党史 传精神”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橙雨同学分享道:
(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二)“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三)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有没有通行证。……。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即使你是B,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这几处文字,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与我们年龄相仿,当我还在为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们却已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勇者与榜样,从此,前行路上我有了方向。
(1)文字中的“他们”被 (作者)亲切地称为“”。(2分)
(2)A是(人名),B是 (人名)。(2分)
(3)请结合名著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5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名句名篇默写(10分)
见山林禽鸟 王绩在《野望》中述说“牧人驱犊返,①”的闲适。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咏叹“②,飞鸟相与还”的温馨。
感今非昔比 杜甫在《春望》中用“国破山河在,③”写出山河破碎的苍凉,杜牧在《赤壁》中借“④,自将磨洗认前朝”书写历史流转的感慨。
抒酒酣真情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报君黄金台上意,⑤”抒报国的忠心。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⑥,万里送行舟”传递思乡之情
绘行旅美景 崔颢在《黄鹤楼》中纵情书写“⑦,”的清新明丽;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传神描绘“⑧,”的雄浑壮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文】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
元稹读书
元稹,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①,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②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③名天下。稹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④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释】①句读:古时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读,俗称“断句”。②高阜:高的土山。③时文:特指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④入:回到家。
9.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B.讳疾忌医 取而疾走(《元稹读书》)
C.肃遂拜蒙母 遂毕身不忘(《元稹读书》)
D.及鲁肃过寻阳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分)
(2)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2分)
11.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先提出“学”的必要性,再谈“学”的可能性,最后现身说法,阐述“学”的好处。孙权的一番劝学,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艺术。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不可不学”这一双重否定句,表现了孙权作为人主对下属的严格要求和期望。
D.本文采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对于吕蒙的学习效果,作者用鲁肃惊讶的反应和“结友”的选择来正面表现。
12.甲乙两文都与读书有关,但是两篇文章又各有侧重点,请从“读书启示”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异同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2分)
老许同志
崔民
①有人敲门,声音很小。我侧耳仔细听,敲门声仍然在继续。我停止了与给我装修房子的王师傅的交谈,把房门打开。一个身穿蓝色保洁制服的老师傅站在我面前,制服的袖筒和裤筒带着两条很耀眼的白线。
②我急忙说:“老师傅,是不是我往外运装修垃圾的时候,弄脏了楼道,给您带来了麻烦?”老师傅摇摇头,小声说:“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装修房子难免会弄脏楼道,这不算啥事儿,我会清扫的。我是想说,您这儿要是有不要的废品,可以给我吗?”他说后面这句话时,声音变得更小了,脸上有些略红。他接着补充说,“噢,我姓许,您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③王师傅走过来,拉一下我衣袖说:“你可是答应我,装修中的废品都归我处理。”王师傅的话让我有点左右为难。老许同志有些失望,瞧瞧我,又瞧了一眼王师傅,尴尬地离开了。
④王师傅瞧着老许同志的背影说:“我去年在这个小区装修房子,就碰到过他管房东要废品。听说他儿子还是博士,你想想他能缺钱吗?不知他咋想的,捡废品卖钱这个事儿还能成瘾?”
⑤这件事儿虽然过去了,可是那个老许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老许同志捡废品卖钱的原因,绝不像王师傅说的那样简单。
⑥老许同志失望离开的事,客观上说是我优柔寡断造成的。事后我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告诉王师傅,凡是能卖钱的废品全归老许同志。废品不给他,但我从工钱上给他补贴。
⑦自此,每天我走进小区,总是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老许同志。可是老许同志像跟我捉迷藏一样,一直没让我瞧见他的身影。
⑧大约过了半个月,那天我走进小区,绕过六号楼后,发现前面有一大捆废纸壳向前移动,由于这捆废纸壳实在太大,我无法看到背纸壳的人。我赶紧追上去,发现正是老许同志。老许同志也认出了我。我急迫地告诉他,“赶快去我家取废品。”老许同志疑惑地瞧着我。我急忙说:“你不用顾虑王师傅,我已经和他说好了。”
⑨老许同志说:“这样做也太为难你了。”
⑩我说:“一点儿都不为难。”
我跟老许同志约定了时间,老许同志点点头,把纸壳重新背在身上,弯腰往前走去。
老许同志来到我家,看到好大一堆废品,惊讶地瞧着我说:“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我帮助老许同志把废品运到楼下,然后又捆绑好,装在了小推车上。我要推车,老许同志拒绝,他说:“这我都感激不尽,哪能还给你添麻烦,要是这样,下次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来了。”
我停住了脚步,望着老许同志走远。
隔了半个月,老许同志又来我家取了一次废品。王师傅大概是看到这次废品值钱的比较多,就说:“他再来我问问他,卖废品赚钱干什么用,真是钱多不怕咬手。”
老许同志这次取废品之后,在我的视线里一直没有出现过。我家又堆放了很多废品,我很焦急地寻找老许同志。
秋天的时候,公司领导派我去东北边远山区参加一所小学重新修建落成仪式。这所小学重新修建,我们公司对口援助了一笔资金。
我在东北边远的一个县城火车站下了火车,看到站前有两个人举着有我名字的牌子,我走过去才知道这俩人是县教育局的齐局长和山区小学的张校长,他们热情地与我握手,然后把我送进车里。
张校长跟我说,稍等一下,我们学校的退休老校长,听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非得也要来迎接你。刚才他说坐车有点累,下去活动活动腿,我这就去前面迎迎他。
齐局长跟我聊起退休老校长,说这个人可太不一般了,一下子给学校捐了10万元,购买了教学用的电脑。他还说这座山区小学很有名气,出过一个博士,就是退休老校长的儿子,在北京工作。
我猛然想起王师傅说过,老许同志儿子是博士,便打断齐局长的话,问:“这位老校长姓什么?”
齐局长愣了一下,说:“姓许,他喜欢别人叫他老许同志,说这么叫亲切。”
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老许同志的身影,双眼顿时温热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期,有删改)
学校电影社准备筹拍一部以“凡人微光”为主题的电影,旨在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凡人都值得点赞。社长请你担任本部电影的编剧,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3.【任务一:梳理故事梗概】文本叙写了“我”与“老许同志”交往的好几个小故事,请分别梳理故事情节,整理完成表格。(4分)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初见老许 老许问“我”要废品 王师傅也要,“我”左右为难 (1)
寻找老许 “我”后悔自责,想补救过失 (2) 老许两次到我家里取废品
再见老许 (3) “我”从张校长口中得知老许身份 (4)
14.【任务二:打磨动人细节】为了突出老许同志的人物形象,导演认为划线句子可以重点拍摄,但这个句子对于老许的描写不够细致,请你为演员设计一下动作或神态,并给他们讲一讲这样设计的原因。(5分)
15.【任务三:探讨角色安排】有人说王师傅的形象不是重点,应该删去,但导演坚持保留,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导演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
16.【任务四:撰写宣传文案】导演计划在影片结尾拍摄学校重新修建落成仪式中,为“老许同志”颁发“突出贡献奖”,请你结合老许的事迹和精神品质为其拟写一段颁奖词。(4分)
17.【任务五:选择拍摄画面】有人建议把学校落成仪式上的颁奖环节作为影片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老许身份;也有人认为,影片结尾再来揭示老许同志的真实身份更有意思。你觉得哪种方案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后面的小题。(18分)
【材料一】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忠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革命精神。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伟大成就,更要重视党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9 《光明网》)
【材料二】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一般来讲,红色经典是指以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为题材,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主题,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检验,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学精品。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摘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有删改)
【材料三】
表一: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
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
有助于树立三观,确立理想 73.9%
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
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优良品质 17.5%
对自己毫无意义 3.2%
表二:青少年获取红色经典渠道情况调查
渠道来源 影视剧 81.8%
教科书 72.4%
学校活动 58.3%
网络媒体 45.6%
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
(摘自吴茜《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有删改)
①网友论坛:
②古怪精灵:我喜欢看抗日神剧,日本鬼子分分钟被消灭,打得很过瘾。我一下课就给同学们讲这些故事,他们还说我吹牛。
③一条红鱼:我特别喜欢红色经典。我也喜欢给我的孩子讲红色故事,买红色书籍。现在有人为了利益,在网络上恶搞红色经典,扭曲历史,误导民众,可恨!我觉得孩子们还是要从正规渠道去了解红色经典。
④正义大侠:前段时间我在短视频上看到以另类搞怪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蹿红网络,作为老师,我很担忧。这是对那段充满血与火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现代人们记忆中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我糟蹋。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以免误导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材料四】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视察重庆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提到了《红岩》,还深情地背诵了书中一段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诗。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三次讲到红岩,讲到了“红岩精神”、“红岩英烈”。
②《红岩》着重表现以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18.下列关于材料的表述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4分)
A.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多次专门提到《红岩》以及“红岩精神”,表明了新时代党和政府对红色经典的高度认同。确实如此,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C.我们要重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不是因为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伟大成就,而是其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精神和品质。
D.《红岩》作为典型的红色经典,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这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和故事中展现的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震撼人心有密切关系。
19.结合材料二,概括红色经典的典型特征。(4分)
20.阅读材料三图表及网友论坛,从青少年“获取红色经典的渠道”来看,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的看法。(5分)
21.15岁的初三学生小文沉迷网络悬疑小说,被小说中充斥的虚幻迷失自我,变得萎靡不振,缺乏斗志,理想缺失,成绩下滑。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认为红色经典益处很大,请结合材料二、三,给小文一些建议或劝告,让他从有益书籍中获得前进的动力。(5分)
四、作文(55分)
22.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为我们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其实,“台阶”含义还很丰富,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①在门前或其他坡道上建造的一级级供人上下的梯形设施;②比喻更大的成绩或更高的目标;③比喻摆脱僵局或窘况的机会。
请你以“我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23.世间百态,人生百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难以忘怀的回忆,都品尝着属于 自己“常驻心间”的味道。我们在桃之夭夭的春里,轻嗅生命的味道;从橙黄橘绿秋中,分享收获的味道,在离乡求学的路上,回味家乡的味道,在清词丽句的诗词中,咀嚼文化的味道;在亲情相伴的时光中,品味爱与陪伴的味道……四季有味道,家乡有味道,诗词有味道,亲情有味道——人生百味丰富了我们的体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请以“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套作。
重庆市巴渝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验收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①dāng ②juān ③huì
2.①衷 ②殚 ③辍
3.B
4.是课堂上专注凝神的眼眸,是课间时请教问题的身影
5.C
6.(1) 敬老如花脸上开
(2) D
7.(1) 埃德加 斯诺 红小鬼
(2) 彭德怀 毛泽东
(3) 示例:“勇者” 是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无畏。苏区的少年们虽年幼,却熬过了长征的艰苦,坚守岗位检查通行证,即便面对身份特殊的人也坚守原则;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热情与信念,为革命事业奉献力量,这份不惧困难、坚守责任的品质,便是 “勇者” 的最好诠释。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8.①猎马带禽归 ②山气日夕佳 ③城春草木深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 ⑤提携玉龙为君死 ⑥仍怜故乡水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C
10.(1) 志士分别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哥您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2) 出门就用骡马捆着书跟随自己,回家就拿着蜡烛读到天亮。
11.D
12.相同点:两文都强调读书能带来益处,孙权劝学后吕蒙才略大增,元稹勤学终成名天下。不同点:甲文侧重 “劝学”,通过孙权的劝说体现学习的重要性,强调 “开卷有益”;乙文侧重 “勤学”,通过元稹克服家贫无书等困难坚持读书的事例,体现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13.(1) 老许失望尴尬离开 (2)“我” 与王师傅协商,约定废品给老许 (3)“我” 赴东北参加援建小学落成仪式 (4)“我” 知晓真相,深受感动
14.动作: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身体微微前倾,头低下盯着脚尖。神态:脸颊泛起红晕,眼神闪躲,不敢与 “我” 对视。原因:这样的设计能体现老许开口要废品时的羞涩与难为情,符合他内敛、淳朴的性格,与后文他捐款的善举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
15.王师傅的形象起到衬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王师傅对老许捡废品的猜测(认为其成瘾、不缺钱),与后文老许捐款的真相形成反差,突出老许的无私;王师傅的存在引发 “我” 的思考,推动 “我” 补救过失等情节发展,让故事更曲折生动。
16.一身保洁制服,藏不住滚烫初心;几番废品拾取,攒起大爱无疆。他默默奔走,用微薄之力汇聚暖流;他低调奉献,以凡人善举点亮山区希望。老许同志,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显担当,这份无私与坚守,值得最高敬意!
17.结尾揭示身份更好。前文通过老许要废品的情节制造悬念,让读者好奇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结尾揭晓他是捐款的老校长,形成情感冲击,突出 “凡人微光” 的主题,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也让故事更具感染力。
18.C
19.①题材为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②主题是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③经过历史筛选与检验,是文学精品;④具有挫折不屈、追求真理、集体担当的精神力量,及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
20.问题:①青少年获取渠道偏向影视剧(81.8%)和教科书(72.4%),主动从书籍、他人推荐等渠道获取的比例低(25.2%);②网络渠道占比 45.6%,但存在恶搞红色经典等不良内容,易误导青少年。看法:应引导青少年拓宽获取渠道,如多阅读红色书籍、参与线下红色活动;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红色文化传播环境;父母老师应主动推荐优质红色资源。
21.小文,你可以尝试阅读红色经典呀。红色经典能提供挫折面前顽强不屈、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83.3% 的青少年认为它能激励克服困难,73.9% 认为有助于树立三观。你沉迷的悬疑小说可能让你迷失,而红色经典里的英雄人物能成为榜样,帮你重拾斗志。你可以从影视剧入手(如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作品),再慢慢接触书籍,从正规渠道获取,相信能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四、作文
(注:作文为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需结合题目要求自主创作)
答案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