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教案+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教案+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01: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散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时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指导学生圈画、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体会文章情感。
【拓展资源】
《拥你入睡》
《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阅读综合实践课 3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中语气、节奏的变化,传达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圈画、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从多个角度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设计朗读,传达对形象的理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师生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 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 。具体分工:1~2段,教师读;3~7段,由5名同学各读一段;第8段,全班共读。配乐曲目:班得瑞《雪的梦幻》。
参考示例
这篇文章写了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亲情、温馨、责任等。
(二)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最终圆满解决。这个家庭中的哪个成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用有感情的朗读传达你对他(她)的喜爱,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择理由和朗读设计理由。
参考示例1
人物:母亲
理由:她是一个慈爱的老人,虽然“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但信赖儿子,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就出来散步。她疼爱孙子,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
相关文字: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平和的语气读,节奏舒缓,“母亲”后停顿,“小路”重读。平和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能表现老人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停顿能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重音能表现文中母亲对孙子的关爱和尊重。
参考示例2
人物:我
理由:他爱母亲,鼓励“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出来散步;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大路”;在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母亲走。
相关文字: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朗读设计及理由:语气由郑重到深情,节奏稍慢,铿锵有力;第一个“我想”后停顿,“因为”前连读;“责任”“重大”重读。郑重到深情的语气和重音能表现我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情感,停顿能表现两难时的纠结,连读能表现决定委屈儿子时毫不犹豫。
参考示例3
人物:妻子
理由: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 妻良母。
相关文字: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愉悦幸福的语气读,节奏稍快并有跳跃,“她总是”后停顿,“外面”重读。愉悦的语气和轻快跳跃的节奏能表现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人身心欢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家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满足;停顿能突出作者对妻子的欣赏和感激,重音能表达作者对妻子在外人面前给自己足够的尊重和体面的欣慰。
(三)读完全文,你觉得《散步》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样的?
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活动二: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本文以叙事为主,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说说景物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朗读指导】“新绿→”,要读得悠扬,语调延长,以表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有的浓↗,有的淡↘”,要注意调整语速的变化,读出田野景色的错落有致。朗读这段景物描写的语句,要用适当欢快的语气读出田野的生命力来。因为是初春,万物刚刚复苏,所以语气不宜太过强烈。读到“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时,语速放缓,读出强调、郑重的意味。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二)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三)反复朗读文章结尾句,思考:“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加起来就是“一个家庭”,为什么说是“整个世界”呢?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朗读指导】“慢慢地”应该读得慢一些,要让好不容易熬过严冬的母亲能多看一会儿春天的美景,让年幼正在成长的儿子多呼吸些新鲜的空气。“稳稳地”要读得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我”和妻子要尽全力呵护他们。“整个世界”则要读得深沉庄严,“我”和妻子背上背的一个是生命的源头,一个是生命的延续,保护好他们是中年人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这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在“我”和妻子的心目中,母亲和儿子如世界般重要。同时,世界和家庭一样,是由老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说背起来的是“整个世界”。
【板书设计】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学应以朗读实践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舒缓、温馨的情感基调;随后聚焦人物分析,鼓励学生结合文本阐述印象深刻的角色及其体现的亲情;重点则落在活动二的深度语言品味上,引导学生精读环境描写体会其渲染氛围与象征“生命”的作用,赏析对称句式感受其表达的和谐美感与张力,并反复朗读、深入解析结尾句“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所承载的家庭责任与生命传承的厚重意蕴,最终达成对文本深层内涵的领悟。
第2课时 辅助实践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指导学生朗读丛书中的类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体会文中父亲细腻、矛盾的情感。
【拓展资源】《拥你入睡》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三:指导学生“小题大做”,深思文章主旨
思考:为什么文章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给文章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拟题示例:
亲情:因为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气氛和谐。
责任:因为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孝顺:因为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劝母亲出来散步和顺从母亲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顺,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补充材料:
我说写生命,不是故作高深。先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莫怀戚
活动四: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一)朗读丛书中的《拥你入睡》一文,标注朗读符号,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温情。
1.请用舒缓而深沉的语气朗读下面的文字,并标注朗读符号。
“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地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2.请用略带失落与忧伤的语气朗读下面的文字,并标注朗读符号。
“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那么纯真天籁般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二)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如山般伟岸。你可知道,父亲也有细腻的情感?寻找文段中有深层意蕴的语句,结合全文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理解。
我却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拥他入睡的再不是我,而在他的睡梦中更会“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亲爱的儿子,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令爸爸惊喜的是: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所爱。
令爸爸忧伤的是:自己不再被儿子依恋。
爸爸温馨的心思指:此刻抱着儿子,回忆过往与儿子间亲密的互动。
爸爸矛盾的心思指:希望儿子长大并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又担心那时会失去与儿子的亲近。
(三)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① 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
② 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
③ 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板书设计】
《散步》 → 亲情 / 责任 / 生命
《拥你入睡》 → 细腻·矛盾·爱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学应紧扣“深度探究与情感体悟”的核心目标,在活动三中引导学生围绕《散步》标题展开多角度思考与讨论(亲情、责任、生命等),深刻领会其深层意蕴;活动四则需聚焦《拥你入睡》的朗读实践,指导学生精准运用语气、节奏变化来传递文中父亲那份惊喜、忧伤交织的细腻情感,并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其温馨而矛盾的心思,最终达成对亲情复杂性与生命感悟的深度理解。
第3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
【本课时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指导学生品味富有深层意蕴的语句,深入理解文中形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拓展资源】
《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
【课型】 阅读综合实践课
【教学过程】
发布任务
本期学校校报好文推荐栏目主题为“字里行间的亲情”,请你以《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三篇文章为素材,选取最喜欢的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小贴士:推荐语重在“推荐”,目的在于让人喜欢。
一般写法:首先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意蕴、语言情味、作者匠心独具的写法的妙处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具体解说。
活动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完成推荐语中的内容概述。
阅读丛书中的《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三篇文章,分别概述文章内容,说说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祖父、后园和我》: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感情基调:欢乐、愉悦
《父子应是忘年交》通过写父子之间的相处,得出“父子应是忘年交”的结论,引人深思。
感情基调:温馨、感动
《父亲的狗,母亲的猫》通过写父母养宠物的生活小事,突出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
感情基调:温暖、愉悦
写作手法归纳:
1.三篇文章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引发的自我思考和情感表达。
2.“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活动二:指导学生品味文中有深层意蕴的语句,理解文中形象,体会作者情感,进一步完善推荐语。
(一)阅读三篇文章,选择最打动你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梳理推荐理由。
参考句式:
最打动我的是《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语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这样的深层意蕴: ,我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形象,读懂了作者表达的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朗读原文语句时,应引导学生把握感情基调,注意重音和停连,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示例
最打动我的是《祖父、后园和我》中的“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从这些语句中的“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中,我读出了深层意蕴:祖父和他的后园就是我的精神家园,让我获得了最松弛、最陶醉的生活体验。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慈爱风趣的祖父,读懂了作者表达的对祖父无限依恋、无限热爱、无限怀念的感情。
(二)祖孙、父子、父母等亲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沐浴祖辈、父辈关爱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回馈?请选择一个关键词说说你的思考。
参考示例
关键词:欢乐。《祖父、后园和我》中“我”和祖父的相处时光是快乐的,“我”的笑贯穿文章始终,也陪伴了“我”的童年。我们和父辈、祖辈的相处应该是欢乐的。
活动三:引导学生选取最喜欢的文章,完成推荐语。
我推荐萧红的《祖父、后园和我》一文。这篇文章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漂亮自由的后园、勤劳慈爱且幽默风趣的祖父以及天真顽皮的“我”,文章善于捕捉人物和景物的细节,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让我明白,与长辈相处,快乐的时光最珍贵。
活动四:参考下面的评价量表,与同学互评推荐语。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总分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分
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表达特点并结合文本分析 2分
能写出文章对自己的影响 1分
【板书设计】
字里行间的亲情
祖父——我
父亲——儿子
父亲——母亲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把握三篇文章(《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欢乐、温馨、温暖等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重点聚焦文本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祖父的笑、父子的通信、父母与宠物的互动),深入品味其如何具体展现祖孙情、父子情、夫妻情,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并指导学生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有说服力的推荐语,清晰概括内容、准确提炼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及文本价值,最终通过推荐实践深化对温馨亲情内涵的感悟与表达。(共44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2课时
《散步》
+
《拥你入睡》
学习目标
1.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时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能圈画、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语句,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文中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一)师生配乐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 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 。
参考示例
这篇文章写了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感受到了亲情、温馨、责任等。
活动一:设计朗读,传达形象特点和思想感情
(二)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最终圆满解决。这个家庭中的哪个成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用有感情的朗读传达你对他(她)的喜爱,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择理由。
活动一:设计朗读,传达形象特点和思想感情
人物:母亲
理由:她是一个慈爱的老人,虽然“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但信赖儿子,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就出来散步。她疼爱孙子,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
相关文字: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平和的语气读,节奏舒缓,“母亲”后停顿,“小路”重读。平和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能表现老人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停顿能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重音能表现文中母亲对孙子的关爱和尊重。
参考示例1
人物:我
理由:他爱母亲,鼓励“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出来散步;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大路”;在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母亲走。
相关文字: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朗读设计及理由:语气由郑重到深情,节奏稍慢,铿锵有力;第一个“我想”后停顿,“因为”前连读;“责任”“重大”重读。郑重到深情的语气和重音能表现我的责任感和丰富的情感,停顿能表现两难时的纠结,连读能表现决定委屈儿子时毫不犹豫。
参考示例2
人物:妻子
理由: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 妻良母。
相关文字: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朗读设计及理由:用愉悦幸福的语气读,节奏稍快并有跳跃,“她总是”后停顿,“外面”重读。愉悦的语气和轻快跳跃的节奏能表现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人身心欢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家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满足;停顿能突出作者对妻子的欣赏和感激,重音能表达作者对妻子在外人面前给自己足够的尊重和体面的欣慰和窃喜。
参考示例3
(三)读完全文,你觉得《散步》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
参考示例
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活动一:设计朗读,传达形象特点和思想感情
活动二: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层意蕴
(一)本文以叙事为主,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品味景物的作用。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
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尽情享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参考示例
(二)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活动二: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层意蕴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活动二: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层意蕴
(三)反复朗读文章结尾句,思考:“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加起来就是“一个家庭”,为什么说是“整个世界”呢?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活动二: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层意蕴
这个句子意蕴深刻,有象征意义,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在“我”和妻子的心目中,母亲和儿子如世界般重要。
同时,世界和家庭一样,是由老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说背起来的是“整个世界”。
参考示例
整个世界
我、妻子
成熟的生命
母亲
衰老的生命
幼小的生命
儿子


活动二:品味语言,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层意蕴
第2课时 辅助实践
① 简明、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② 点明主要事件,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③ 不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活动三:小题大做,深思文章主旨
思考:为什么文章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给文章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示例
因为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气氛和谐。
亲情
因为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劝母亲出来散步和顺从母亲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顺,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孝顺
责任
因为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活动三:小题大做,深思文章主旨
拟题示例
我说写生命,不是故作高深。先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莫怀戚
活动三:小题大做,深思文章主旨
活动三:小题大做,深思文章主旨
亲情
责任
生命
尊老
爱幼
孝道
选择
谦让
(一)朗读主题丛书中的《拥你入睡》,标注朗读符号,用语气、节奏的变化,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温情。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1.请用舒缓而深沉的语气朗读下面的文字,并标注朗读符号。
“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地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2.请用略带失落与忧伤的语气朗读下面的文字,并标注朗读符号。
“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那么纯真天籁般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我却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拥他入睡的再不是我,而在他的睡梦中更会“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亲爱的儿子,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令爸爸惊喜的是: ;令爸爸忧伤的是: ;
爸爸温馨的心思指: ;爸爸矛盾的心思指: ;
(二)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如山般伟岸。但父亲也有细腻的情感。关注标有下划线的字词,品味下面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令爸爸惊喜的是:
令爸爸忧伤的是:
爸爸温馨的心思指:
爸爸矛盾的心思指:
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所爱。
自己不再被儿子依恋。
此刻抱着儿子,回忆过往与儿子间亲密的互动。
希望儿子长大并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又担心那时会失去与儿子的亲近。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参考示例
(三)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
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
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活动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体悟温情
作业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新闻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会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并和同学分享。
第3课时 阅读综合实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课 1课时
《祖父、后园和我》
《父子应是忘年交》
《父亲的狗,母亲的猫》
1.能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能自主品味富有深层意蕴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本期校报“好文推荐”栏目的主题为“字里行间的亲情”,请你从《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三篇文章中选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小贴士:推荐语重在“推荐”,目的在于让人喜欢。
一般写法:首先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意蕴、语言情味、作者匠心独具的写法的妙处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具体解说。
阅读丛书中的《祖父、后园和我》《父子应是忘年交》《父亲的狗,母亲的猫》三篇文章,分别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写法
参考示例
《祖父、后园和我》: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
【感情基调】欢乐、愉悦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写法
参考示例
《父子应是忘年交》:通过写父子之间的相处,得出“父子应是忘年交”的结论,引人深思。
【感情基调】温馨、动人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写法
参考示例
《父亲的狗,母亲的猫》:通过写父母养宠物的生活小事,突出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
【感情基调】温暖、愉悦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写法
写作手法归纳:
1.三篇文章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引发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2.“以小见大”的写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写法
(一)阅读三篇文章,选择最打动你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梳理推荐理由。
参考句式
最打动我的是《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语句中的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这样的深层意蕴:_______________,我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读懂了作者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情感
参考示例
最打动我的是《祖父、后园和我》中的“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从这些语句中的“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中,我读出了深层意蕴:祖父和他的后园就是我的精神家园,让我获得了最松弛、最陶醉的生活体验。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慈爱风趣的祖父形象,读懂了作者表达的对祖父无限依恋、无限热爱、无限怀念的感情。
活动二: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情感
(二)祖孙、父子、父母等亲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沐浴祖辈、父辈关爱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回馈?请选择一个关键词说说你的思考。
活动二: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情感
参考示例
关键词:欢乐。
《祖父、后园和我》中“我”和祖父的相处时光是快乐的,“我”的笑贯穿文章始终,也陪伴了“我”的童年。我们和父辈、祖辈的相处应该是欢乐的。
活动二:品味语言,理解形象情感
我推荐萧红的《祖父、后园和我》。
这篇文章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之间快乐、自由、美好的后园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漂亮自由的后园、勤劳慈爱且幽默风趣的祖父以及天真顽皮的“我”,文章善于捕捉人物和景物的细节,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让我明白,与长辈相处的快乐时光是人生中最珍贵记忆。
活动三:选定文章,完成推荐语
参考示例
活动四:参考评价量表,互评推荐语
星级评价表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对文章主要特点把我准确,概括全面 ★ ★
能写出文章对自己的影响 ★ ★
综合评分 星级:___________
【必做】
根据同学建议,修改、完成“字里行间的亲情”推荐语。
【选做】
阅读丛书"温馨亲情"单元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