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含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这样表述:“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百姓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应该理解为是农民阶级,而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指的应该是受到接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领袖洪秀全的鼓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A项正确。
3.《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
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4.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引文中“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一句分析,应选B项。
5.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答案 D
解析 清政府于1912年2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溥仪退位而宣告结束,A项错误。此后中国采用中华民国纪年,B项错误。从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还未实现,故C项错误。而此时的孙中山正面临着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的有力挑战,故D项正确。
6.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
7.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即被袁世凯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革命果实,民主共和成为一块空招牌;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被袁世凯废除。据此分析D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分别是资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们都不是辛亥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故可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
8.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西方、传统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
A.“五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C.“五四”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
D.“五四”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五四”运动提出的现代化问题并不是最早的,而仅仅是探索史的一部分,与此观点一致的只有C。
9.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A
解析 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国共产党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农村工作放到了第一位。故选A。
1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北伐战争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从图文可以看出,第二个高峰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1年之后,当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下,农村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中国共产党力量发展壮大,故选C。
1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B项说法错误,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应是1949年新政协的意义。本题选A项。
12.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945年8月,八路军
1948年12月,人民
进入张家口
解放军进入张家口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场景,革命对象分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故选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计40分)
13.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三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4分)
(2)指出材料二中的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3)从材料三中的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4分)
(4)指出出现材料四中的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史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6分)
答案 (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2)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期间蓬勃发展。
(3)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4)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
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4分)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8分)
(3)这一努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8分)
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努力:①19世纪中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②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特点:①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的潮流。第(1)问,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第(2)问,结合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第(3)问,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