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思想的传播
C.孙文的革命活动 D.革命团体的成立
2.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3.2024年是辛亥革命113周年。根据下图信息,补全空缺处内容( )
A.时务报 B.民报C.新青年 D.劳动音
4.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
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5.根据下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 一 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 二 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 三 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 四 幅 《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变法 C.反抗侵略 D.三民主义
6.1911年10月13日,《申报》报道:“……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汉阳、汉口均为革命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件是( )
A.安庆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7.“被推翻的清王朝既是封建统治势力的总代表,又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战胜了这个卖国的封建的专制政府,就一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专制制度 B.推动了革命发展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废除了社会陋习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由此可知,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9.小明同学通过网络搜索“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学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创建
C.辛亥革命 D.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10.下面是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8课 中国同盟会…………………………………………………46 第9课 辛亥革命……………………………………………………52 第 10 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58
A.侵略与反抗 B.早期现代化的探索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是(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2.小明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一幅油画,它反映了蔡元培就任校长后,倡导新思想新文学的教授和主张旧学的教授均在学校讲学的情况。下列对这幅油画的命名中,最恰当的是( )
A.《兴办洋务》 B.《缔造共和》 C.《北大钟声》 D.《五四烽火》
13.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其发展初期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两场运动都( )
A.倡导民主共和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出打倒孔教 D.促进思想启蒙
1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后人将其归结为五四精神。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 )
A.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B.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C.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D.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15.“近代历史百十年,民主革命贯始巅。时代变化区新旧,五四从来是界限。”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国社会性质的转折点 D.中国新旧时期的分界线
16.《信念永恒》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所述事件( )
A.标志着中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17.下图中的数据可用于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近代中国产业工人发展统计图
A.阶级基础 B.思想基础 C.组织基础 D.主要过程
18.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给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以沉重打击。这表明( )
A.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B.工人阶级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推动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6分,21题16分,共4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历程简表
阶段 名称 内容 时间
第一 阶段 器物 阶段 器物设想 1840— 1860年
器物实践 1860—1895年
第二 阶段 制度 阶段 君主立宪设想 1870— 1898年
君主立宪实践 1898年
民主共和设想 1894—1911年
民主共和实践 1912—1927年
第三 阶段 思想 阶段 欧美资本 主义思想 1915— 1926年
苏俄社会主义思想 1918—1926年
——摘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
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材料一表格中“制度阶段”的实践有哪些 1915年后,中国为学习欧美和苏俄,先后宣传了哪些思想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什么。(2分)
(3)综上所述,指出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特点,并谈谈你的感悟。
(4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开端。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100字)(8分)
2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新变革·新时代”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6分)
任务 【阅读史料——理解史实缘由】
材料一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分析为何要进行这样的变革。(4分)
任务二 【释读图片——分析历史现象】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分别简述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困境。(4分)
图一 北洋政府祭天活动 图二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代表
(3)同学们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请你据此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8分)
图三 五四游行学生打出的标语 图四 上海工人罢工游行
图五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5ABBAD 6---10DBADC 11---15DCDCB 16---18C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6分,21题16分,共46分)
19.(1)实践:戊戌变法;(2分)辛亥革命。(2分)思想:民主、科学;
(2分)马克思主义。(2分)
(2)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立了中华民国。(2分)
(3)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2分,任答两点即可)感悟: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0.(1)范围广,蔓延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参与阶级广泛,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4分)
(2)之前的救国运动失败,需要新的思想引领和新的组织凝聚力量;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4分)
(3)(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1分)
论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先进知识分子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都未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困境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分)
结论:综上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分)
21.(1)变革:新文化运动。(1分)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3分)
(2)图一:北洋政府倒行逆施,推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2分)图二: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2分)
(3)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分)现实意义:五四精神今天仍激励着中国青年去努力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青年一代仍需传承五四精神,弘扬爱国情怀,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从自己做起,实现人生价值,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