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0 19: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二)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茶叶出口贸易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一场鸦片与茶叶的战争。”该研究视角意在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
A.使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B.具有罪恶性并期望打开中国市场
C.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D.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道:“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迫使先进中国人寻求御侮之道
B.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 
C.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D.使中国的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伏笔。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具有农民革命战争的属性   D.建立了与清朝对峙政权
4.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B.使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6.1902年,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转化为外债后,不仅以关税为担保,而且包括盐税和常关税(一种内地通过税),距海关50里以内之常关税,受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税务司管辖。这表明列强( )
A.控制清政府财政 B.增设通商口岸
C.划分“势力范围” D.进行商品倾销
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数千年传统婚姻手续的定则。但到了民国初期,“往往有借旅馆及青年社行结婚者”“由自主而得父母之允许的也很多了”。这体现出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了自由民主观念发展
C.加快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促进了西方科学理念传播
8.发表于1912年的漫画《袁世凯剪辫子》展现了袁世凯开明、进步的形象。而1916年绘制的漫画,袁世凯被描绘为霸道、凶恶的形象。导致袁世凯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B.复辟帝制废除共和
C.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D.派重兵围剿护国军
9.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之前,只有少数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阅读写作,文学革命后,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看书、读报、讲话、写作都采用白话文。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B.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C.批判了封建道德礼教   D.推动了爱国救亡潮流发展
10.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辛亥革命的背景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1.右图油画展示了长征期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的故事。该故事主要反映了( )
A.红军长征面临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国民党统治下农民生活极端贫困
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
12.遵义会议通过《决议》指出,“博古、李德……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们的战略路线应该是攻势防御……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以粉碎‘围剿’”。这说明遵义会议( )
A.体现了中共独立自主意识 B.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C.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改组了中央的领导机构
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诸如《中华英雄评传》《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等与英雄人物相关的书籍大量出版。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号召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中日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阐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 )
A.曲折性 B.必然性 C.进步性   D.重要性
15.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战,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C.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
16.对于自己轻易“攻占”延安,胡宗南大吹大擂,蒋介石也是兴奋异常。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这里的“战略决策”是( )
A.红军会师陕甘宁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强渡长江攻占南京
17.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吸引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为淮海战役的合围包抄作了准备。据此可知,这次军事行动( )
A.奠定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局面 B.与各个战场形成有效联动
C.对国民党统治中心产生威胁  D.标志着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18.1949年,洪荒创作了漫画《强烈的对比》。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三个国民党士兵正在役使民夫;下半部分是三位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帮助农民挑担、收割和背稻谷。作者借助漫画想表达( )
A.人民解放军装备比国民党优越 B.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C.国民党抢夺物资发动内战 D.国民党军事指挥不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8分,共46分)
19.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4分)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列强通过暴力和欺骗迫使中国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不平等条约体系逐步成型。该体系以中外政府签订的正式条约为主干,以各种合同、章程、协定、照会等准条约为枝叶,涵盖基于条约而形成的各种法令、命令,甚至包括一些条约外的“既成事实”和“惯例”。根据王铁崖所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共3册),近代中国签订的约章至少有1 175个。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领土、赔款以及各项特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刘利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绝非列强
施舍》(《历史评论》2024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强迫中国签署上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哪些侵华战争的结果 (4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上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特点。(2分)
【中国人民的抗争】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英、美等国虽然依靠中国牵制日本,却不肯平等对待“盟国”,只计划“战后废约”。为此,中国人民掀起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巨大声浪。英、美两国不得不重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于战时开启废约谈判。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瑞典、挪威、比利时、卢森堡等纷纷效仿。1945年,中国人民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赢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战后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等也与中国签订新约,放弃部分在华特权。没有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英勇表现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废约就是空中楼阁……
——刘利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绝非列强
施舍》(《历史评论》202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6分,任答三点
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同时,针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
化历程·东亚卷》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
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的口号,并简述这一运动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报刊宣传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认识。(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
材料二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实行人民的战争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史实。根据地的创建有何历史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认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理由。(6分)
(3)综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的政治构想。
(2分)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5BABAB 6---10ABBBD 11--15DBCBC 16--18B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4分,21题18分,共46分)
19.(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不平等性,强制性,系统性,派生性,数量多,危害性极大。(2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英、美等国依靠中国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斗争;中国与英、美等国的谈判获胜。(6分,任答三点即可)
(4)落后就要挨打,自立自强,展示自身实力才能复兴中华伟业,科技兴国,人才强国,齐心协力,团结拼搏。(2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口号:“自强”“求富”。(2分)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
(2)变法维新。(2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近代潮流的闸门,推动了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4)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探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深入。(4分)
21.(1)史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意义: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方针,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基础。(6分)
(2)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日本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2分)
(4)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本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等。(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