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0 20: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评价卷(一)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衙门中吸食者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了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腐败无能 D.小农经济解体
2.如果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邓世昌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最恰当的主题是( )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先进的外来文明的挑战……当时的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现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
4.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在反侵略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刘铭传—收复了新疆 B.刘锦棠—保卫台湾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左宗棠—中法战争
5.1853年,曾国藩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湘军,此军于1854—1864年与太平军作战,后攻入天京。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 )
A.儒家思想生命力顽强    B.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C.军事实力过于的弱小    D.封建势力的强力镇压
6.李鸿章曾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861年,御史魏睦庭也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中国要重新学习已经遗弃的技术。这些论调着重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学习目的的正当性 B.企业管理的封建性
C.学习内容的局限性 D.学习对象的依赖性
7.下面是某部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其中第三节的内容可能是( )
第一节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黄花岗起义与四川保路运动 第三节        第四节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
A.拜上帝会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北洋水师
C.救亡图存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各省独立
8.“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 B.推崇诗礼教化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9.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10.广东农协某周刊第十二期(1926年),刊登了一幅漫画,描绘了农民从被压迫到起来反抗,最后取得斗争胜利的三部曲,表达了斗争的正义性和对于胜利的信心。这一漫画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11.在这次被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甩掉了共产国际的“拐杖”,开始独立自主地走中国道路,无比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为下面的图片拟定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3.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这反映了南昌起义( )
A.是效仿十月革命在城市进行的武装起义
B.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作出的回击
C.是由北伐军等多支武装力量共同参与的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4.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5.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6.小丽同学根据校园广播内容,制作了如下表格,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 )
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抗日战 争爆发 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
西安事变 揭开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中共七大 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A.领导民族独立的坚强核心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起者
C.敌后战场的中坚武装力量
D.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主力
17.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农民交租交息 B.打土豪、分田地
C.耕者有其田  D.地主减租减息
18.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日夜奔行。他还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
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2分,20题16分,21题18分,共46分)
19.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民族危机的加剧”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2分)
任务一 【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
——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
材料二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1)材料一中率先对中国“准确一击”的是哪个国家 该国出于何种目的向中国发起战争 (4分)
(2)材料二中“全台归于倭人”出自中国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 该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分)
任务二 【以图说史】
图一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图二 《辛丑条约》签订
(3)图一中的遗址与哪次战争有关 (2分)
(4)结合图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为何行不通 ”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要观点的提纲不少于三点)(16分)
21.近代百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面对挫折和磨难,凭借顽强的革命斗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力挽狂澜,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新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革命足迹】
材料一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图二 《井冈山会师》
图三 遵义会议会址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自图二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图三召开的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7分)
【革命智慧】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49年间与土地政策相关的口号统计表。
序号 时间 口号
① 1927—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
② 1937—1945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③ 1946—1949年 耕者有其田
(2)请写出三个口号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6分)
【革命功绩】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结论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5CACCD 6---10CDDCD 11---15CBDAA 16--18A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2分,20题16分,21题18分,共46分)
19.(1)国家:英国。(2分)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2分)
(2)条约:《马关条约》。(2分)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分)
(3)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
(4)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20.题目: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为何行不通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4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试图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来改造中国的政治制度。然而他们的改革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和镇压,维新变法运动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4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但革命派自身局限性,如基础薄弱、内部分歧严重等,导致他们无力控制革命进程,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综上所述,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他们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人民必须寻找新的救国道路。(4分)
21.(1)历史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
(2)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3分)依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国情、革命形势的需要。(3分)
(3)作用: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人民。(3分)
(4)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