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新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0 20: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 秦统一中国
(智慧课堂新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理解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开篇之作。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为秦汉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对后续秦汉历史的学习至关重要。教材分为“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秦灭六国”讲述了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展示了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了秦朝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构建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巩固统一的措施”阐述了秦朝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筑驰道、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措施,展现了秦朝为巩固统一所做出的努力。新教材依据新课标,新增了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九卿等内容,引入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图、秦简等,使知识更加丰富全面,更注重落实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充满兴趣,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变法图强等历史有一定了解,知道战国七雄等基本史实,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认识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理解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知识,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阅读文字材料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能存在参与度不均衡、讨论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结果,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时空观念:通过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明确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时间及秦朝疆域范围,帮助学生构建时空框架,理解历史事件在特定时空下的发生与发展。 3.史料实证:提供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秦简等原始史料,以及考古发掘报告、史学研究成果等二手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秦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和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术语,阐释秦统一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和影响;认识秦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
教学方法 1.智慧课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展示图片、视频、3D模型等丰富的历史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如抢答、投票、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1.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互动功能模块、作业管理系统等。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微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运用动画、图表等元素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播放电影《英雄》中秦军攻城的精彩片段,片段展示出战国末期战争的惨烈和混乱局面。播放结束后,通过平台的抢答功能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战国末期战火纷飞的场景,大家想一想,长期的战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当时的人们最渴望什么?”同时在平台上展示相关问题。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快速在平板上点击抢答按钮,回答问题。 借助精彩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抢答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为秦统一六国的背景学习做铺垫,同时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抢答功能,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讲授 一、秦灭六国 1.在智慧课堂平台推送《秦灭六国形势图》以及相关文字史料,如“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等。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组织学生在平板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平台的小组讨论功能实时查看各小组讨论情况并给予指导。邀请小组代表通过平板投屏展示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如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强大、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正确策略等。 3.利用平台的动态地图功能,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逐一呈现秦军的进攻路线,同时介绍秦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提问:“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讨论结果回答。 1.阅读史料,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整理观点,小组代表投屏发言。 2.小组内交流讨论,整理观点,小组代表投屏发言。 3.观看动态地图展示,了解秦灭六国过程,思考并回答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动态地图展示使秦灭六国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理解历史事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及相关事迹资料,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临如何有效统治庞大国家的问题。 2.在智慧课堂平台推送《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皇帝制度,强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 3.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设计问题:“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设置中央官职来帮助自己处理国家事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想法,然后讲解三公九卿制,介绍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的职责。讲解郡县制时,通过平台展示周朝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对比表格,设置问题:“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什么不同?郡县制的实行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观看资料,思考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想法。 2.观察对比表格,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情境假设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对比表格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突出郡县制的重要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展示秦朝统一前各国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图片,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秦朝的一位商人,要到其他地区做生意,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投票功能,让学生选择可能遇到的问题选项,如货币不统一、度量衡标准不同、文字不通用等。根据投票结果,讲解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规定以秦制为基础,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展示统一后的货币和度量衡器具图片,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交流的促进作用。 2.在文化上,讲述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故事,展示小篆字体和相关文物图片,强调文字统一对政令推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展示《秦朝的交通路线图》,介绍秦朝在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分析交通措施对国家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4.利用平台推送秦长城的图片和修筑背景资料,讲解秦朝在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以及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巩固边疆统治。 1.观看图片,思考情境问题,参与投票。 2.聆听讲解,观察图片,理解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内容和意义。 创设情境和投票活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参与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在智慧课堂平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思维导图,涵盖秦灭六国的原因、过程、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巩固统一措施的各个方面等。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通过平台的提问功能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秦统一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观看思维导图,跟随教师思路回顾知识,被抽中的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随机提问确保学生参与课堂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检测 在智慧课堂平台发布课堂检测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材料分析题,限时5分钟。题目涵盖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如“秦统一六国的顺序是(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秦朝统一文字对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等。学生提交后,利用平台的自动批改功能快速统计成绩,分析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认真作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目。提交答案后,查看自己的得分和错题情况,对于不理解的题目做好标记。 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课后作业 在智慧课堂平台发布分层作业: 1.基础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秦统一中国的手抄报,要求包含秦统一的背景、过程、措施和意义等内容。 2.拓展作业:选择秦朝的一项巩固统一措施,查阅资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同时,在平台上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站等拓展学习资源,供学生参考。 明确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相应作业。 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手抄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小论文锻炼学生的资料查阅和分析论证能力,拓展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如弹幕发言情况、小组讨论表现、抢答问题次数及回答质量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智慧课堂平台的多种互动功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丰富的史料和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存在讨论偏离主题、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教师未能及时全面地进行引导和纠正;课堂检测中,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反映出在教学中对知识迁移训练不够。 3.改进措施: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明确讨论规则和要求,提前做好分工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知识应用和迁移的练习环节,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