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竹节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竹节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0 20: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竹节人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叉腿(chǎ) 俨然(yán)
B.卡住(qiǎ) 颓然(tuí)
C.盔甲(kuī) 鏖战(lù)
D.凛冽(lǐng) 疙瘩(g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叱咤风云 咋咋呼呼 虎视眈眈
B.前攻尽弃 风靡全班 弄巧成拙
C.一哄而散 念念有辞 津津有味
D.全神贯注 忘乎所已 心满意足
3.下列加点词与“他俩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中的“疙瘩”意思相同的是( )
A.竹节人就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B.我家养的小猫很淘气,经常把妈妈缠好的毛线给弄成一个疙瘩。
C.经过一番开导,她心上的疙瘩终于化解了。
D.奶奶告诉我桌上有一疙瘩蛋糕,让我赶紧吃掉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一个人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C.我们小学生要学会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D.一个人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 )
A.有时其中一个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B.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C.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D.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
6.对文章《竹节人》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统领全文。
B.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说明老师让自己玩有私心。
D.“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表现了老师威严的形象。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的chōu ti(  )里放着一个竹节人,是用xiànɡ pí(   )diāo(    )成的脑袋,用纸cái jiǎn(     )出的盔甲,手上还拿着一条长ɡùn(  ),好像一身ɡē da(   )肉的壮士,wēi fēnɡ lǐn lǐn(      )。
(2).这个竹节人看上去jì ɡāo yì chóu(    ),却是中看不中用,几个回合就tuí rán(   )倒地。我气得直duò jiǎo(    ),jǔ sànɡ(    )地pā(   )在课桌上。
8.《竹节人》内容感知。
(1)文章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       ,同时也写出了老师     的一面。
(2)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  、  、  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填序号)
①玩竹节人  ②迷竹节人  ③做竹节人
(3)竹节人是“我们”把毛笔锯成(   )节做成的。
A.八     B.九     C.十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写句子。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仿写比喻)
                      。
2.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改为反问句)
                      。
3.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缩句)
                      。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①这句话用了     、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
②以教室里某一个设施为描写对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       、       描写的方法,写出了         。
②生活中你观察过别人人迷时的样子吗?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1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
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 。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③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 ,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 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1).文中横线上应添加的词语依次是( )
A.前功尽弃 八面威风 呆若木鸡
B.功亏一篑 八面威风 呆头呆脑
C.前功尽弃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D.功亏一篑 威风凛凛 呆若木鸡
(2).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多选)( )
A.做竹节人
B.竹节人的装扮
C.竹节人的玩法
D.竹节人对打的场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4).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2.阅读《滚铁环—致童年》,完成习题。
滚铁环——致童年(节选)
王小明
制作铁环,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把它制作成一个标准的圆环并不容易。也许是年龄小的缘故,我往往倒腾了老半天还是一个畸形的圆环。拿着它试着在地上滚,铁环左摇右摆、忽高忽低,样子很别扭,很难操纵。这个时候,我就蹲在地上,小声抽泣着。难受于自己的铁环不如人家的圆滑。大人看见了,就伸出援助之手,三两下就把铁环弄圆滑了。我便欢欢天喜地地找伙伴们玩去了。
由于做铁环的铁丝不够粗,玩着玩着,磕磕碰碰以后,铁环又成了畸形的圆圈。铁环滚起来又左右摇摆,忽高忽低,就像一个醉汉,你拉他往左边走,他偏往右闪去。这个铁环成了我的心病。
我多想跟耍赖聪一样,拥有一个黑而发亮,又十分厚重的铁环。耍赖聪有这样的铁环缘于他二伯是个电焊工。拥有这样的铁环是我当时的最大愿望,当一名电焊工成了我当时最大的理想。这样的铁环滚起来很有气势,一路“嗖嗖”的,像坦克一样威猛开去。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飞机中的战斗机。最终,我还是把自己的愿望埋藏在心底了,前后用过的几个铁环都是用锈迹斑斑的废铁丝做成的。
有一次,几个伙伴拿着铁锤敲一根废弃的电线杆,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把裹在钢筋上的水泥敲掉。中午饭大家轮着回家吃,每个人都是扒拉几下饭,就匆匆赶回“工地”。战利品就是每人分得一两根细长的钢丝。分到的钢丝大概可以做两套铁环吧。应该不会再多了,因为那根电线杆本身就很瘦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那么瘦小的电线杆了。
学会滚铁环以后,我们更多的是组织比賽。比赛办法非常简单,从平地的这头滚到平地的那一头,看谁最先到达。人多的时候,我们就进行接力赛。当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滚铁环,无论男女。接力赛前先要进行“黑白配”。“黑白配”往往要花掉一些时间,八人十人的要达到同样的“黑和白”并不容易。现在想想,当时不采取更简单的方法组织比賽。也许“黑白配”本身就是一项好玩的游戏吧。接力比赛开始了,场地上响起加油声、呐喊声,既紧张又刺激。我们像球类比賽一样,采用五局三胜制或七局四胜制。比赛往往比得欢烟袅袅,日落西沉,大人们各自喊着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才善罢甘休。
(1).第1自然段中,“我”“小声抽泣着”的原因是什么?( )
A.自己的铁环不如人家的圆滑。
B.自己制作铁环的技术不好
C.看到别人的铁环好而妒忌。
D.看到铁环又成了崎形的圆圈
(2).大人为什么“三两下就把铁环弄圆滑了”,下列说法合适的是哪一项?( )
A.大人在敷衍“我们”小孩子。
B.铁环本来就比较圆,很容易把它弄得更圆滑,
C.大人的力气大,很容易弄圆滑。
D.大人学过电焊,不费什么力气就弄圆滑了。
(3).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战利品”具体是指什么?( )
A.废弃的电线杆
B.两套钢丝做的铁环
C.自制的畸形圆环
D.一两根细长的钢丝
(4).根据阅读任务,说说你的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我的阅读方法:先         再找到相关内容,把       词语找出来:难受→(       )→(       )→(       )
(5).有人认为,文中画“ ”的句子两次细致地写了畸形的圆环左右摇摆难以操纵,这样写很啰嗦,你同意吗?请联系文本信息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C
6.C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7. (1). 抽屉(2). 橡皮(3). 雕(4). 裁剪(5). 棍(6). 疙瘩(7). 威风凛凛(8). 技高一筹(9). 颓然(10). 跺脚(11). 沮丧(12). 趴
8. (1). 喜悦与满足(2). 童心未泯(3). ②(4). ③(5). ①(6). B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9.(1).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2). 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难道不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吗?(3). 老师玩着竹节人。
10. (1). 夸张(2). 比喻(3). 桌面裂缝既宽又长的特点(4). 黑板这个黑小伙儿,被忙碌的工作弄得玉屑似的白灰,一刷洗又尽显帅气的本色。(5). 动作(6). 神态(7). 后面的同学观看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8). 她紧盯着电视屏幕,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也不眨,连一块蛋糕停在嘴边也忘了吃。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11.1. C2. ACD3. (1). 比喻3. (2). 桌面上的裂缝3. (3). 黄河长江3. (4). 裂缝极宽且长,课桌的破旧4. 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12.1. A2. C3. D4. (1). 快速读全文4. (2). 描写心理活动4. (3). 欢天喜地4. (4). 羡慕4. (5). 紧张又刺激5. 不同意。这两处写畸形的圆环左右摇摆难以操纵的句子,突出表现了“我”的铁环不如人家的铁环圆滑的特点。与下文耍赖聪拥有一个黑而发亮,又十分厚重的铁环形成对比,从而引出“我”渴望拥有一个圆滑的铁环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