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散步》以祖孙三代散步为线索,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美
好情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C. 《金色花》中,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也
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D.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是对友人不礼貌的表现,不值得提倡。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5
.下面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 尊君在不 B. 不亦说乎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撒盐空中差可拟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3 分)
一、积累和运用(30 分)
6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共 6 分)
A. 陈太丘 / 与友 / 期行
C. 友人 / 惭,下车 / 引之
B. 君与家君 / 期日中
D. 元方 / 入门 / 不顾
(
1)《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总是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
走。”“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___般的神色。”
2)《散步》里,“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
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__________了。”
3)《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
暗暗地在那里____________,却一声儿不响。”
4)《< 世说新语 > 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中。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分歧(qí) 熬过(áo) B. 瘫痪(tān) 侍弄(shì)
7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 分)
(
①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②它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的热烈
奔放,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③田野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摆,像一片金色的海
洋;果园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④秋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
美丽的景色,还带来了丰收的喜悦。⑤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
(
⑥
我爱这迷人的秋天。
(
1)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2 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②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C. 絮叨(xù) 霎时(chà) D. 匿笑(nì) 徘徊(huái)
.下列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
3)请将第⑤句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 分)
A. 决别 烂漫 憔悴 翻来覆去
C. 遮蔽 姊妹 祷告 各得其所
B. 捶打 取诀 淡雅 喜出望外
D. 分岐 信服 心绪 波光粼粼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3 分)
8
4.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3 分)
(
1)《<世说新语> 二则》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世说新语》是一
A. 《秋天的怀念》通过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 “我” 的深沉的爱
以及 “我” 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之情。
部志人小说集。
(
2)《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国籍)的泰戈尔,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作家。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3 分)
4.
你如何评价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二)阅读课内现代文《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题目(14 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朋友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很多。请你写出一
句关于 “友谊” 的名言警句,并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
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
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
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
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 分)
(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题目(12 分)
②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
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 地飘落。母亲进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③
“
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
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
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
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
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
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 和 “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
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
(3)去后乃至(
)
(4)元方入门不顾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友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 分 )
(
1.第①段中 “我” 的 “暴怒无常”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_
2.第①段中母亲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
3.
理?(3 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3.第③段中母亲 “挡在窗前” 的动作,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 分)
2.老奶奶是怎样安慰 “我” 的?请简要概括。(3 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选段中多次提到 “花”,有什么作用?(3 分)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年的秋天,虽然寒冷,但老奶奶的话却像一束光,照
亮了我前行的路”。(4 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4 分)
5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4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三)阅读课外现代文《那年的秋天》,完成题目(14 分)
三、书面表达(50 分)
那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我刚上初中,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成绩
一落千丈,心情也低落到了极点。每天放学,我都不愿意回家,总是一个人在学校
附近的小路上徘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它们或许是开心的,或许是难过的,
或许是感动的…… 这些事情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们成长的轨迹。请你选择一
件自己难忘的事情,写一篇记叙文。
有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在小路上游荡。一阵秋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我看
着那些枯黄的树叶,心里更加难过。这时,一位老奶奶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她
看到我,笑着说:“小姑娘,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呀?” 我没有回答,只是低
着头。老奶奶在我身边坐下,从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递给我:“吃个苹果吧,甜着
呢。” 我犹豫了一下,接过了苹果。
要求:1. 题目自拟;2. 内容具体,感情真挚;3. 不少于 500 字;4. 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老奶奶看着我,温和地说:“我知道你可能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但是你看,
这秋天虽然寒冷,树叶会落下,但明年春天,它们还会重新发芽生长。人也一样,
遇到困难不可怕,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希望。” 我听着老奶奶的话,心里渐
渐温暖起来。
从那以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消沉。我开始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
师和同学请教。慢慢地,我的成绩有了起色,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那年的秋天,
虽然寒冷,但老奶奶的话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1.文章开头写 “那年的秋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有什么作用?(3 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详解
(2)对比。将秋天与春天、夏天进行对比,突出了秋天独特的韵味,表达了对秋天
的喜爱之情。
一、积累和运用
解析:第②句把秋天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奔放作比较,运用了对比的修
辞手法,其作用是突出秋天自身的特点和作者对秋天的情感。
1
.(1)央求 (2)笑 (3)匿笑 (4)太丘舍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重点语句的背诵与默写,需准确记忆课文内容,注意 “匿”
舍” 等字的书写。
.C
(3)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怎能不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呢?
“
解析: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需在句中添加反问词 “怎能”“难道” 等,句末添
加语气助词 “呢”“吗” 等,并将句号改为问号,同时保证原意不变。
2
解析:C 选项中 “霎时” 的 “霎” 应读 “shà”,而非 “chà”,其他选项读
音均正确。
8
.(1)南朝宋 刘义庆 (2)印度
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需准确记忆《世说新语》的作者及朝代,《金色花》作
者的国籍。
3.C
解析:A 选项 “决别” 应为 “诀别”;B 选项 “取诀” 应为 “取决”;D 选
项 “分岐” 应为 “分歧”,C 选项书写完全正确。
9
.示例:名言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在
身边。它体现了友谊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真挚的友谊是永恒的、珍贵的。在生活
4.D
解析:D 选项中,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是对友人无信无礼行为的一种回应, 中,即使和朋友相隔遥远,只要彼此心中有对方,友谊就不会褪色。
体现了元方的方正不阿,并非 “对友人不礼貌的表现,不值得提倡”,其他选项对
解析:本题考查对 “友谊” 名言警句的积累与理解,需选择常见且有代表性的名
言,理解要结合名言含义和生活实际。
课文内容的理解均正确。
5.D
二、阅读理解
解析:A 选项 “不” 通 “否”;B 选项 “说” 通 “悦”,愉快;C 选项 “有”
通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D 选项不含通假字。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6.D
1.(1)约定 (2)舍弃 (3)才 (4)回头看
解析:D 选项 “元方入门不顾”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 “元方 / 入门不顾”,与
选项表述一致,无错误?(注:原选项 D 表述正确,可能题目设置有误,若严格按
题目要求,此处无不正确选项,或可调整题目选项。暂按原题目,假设无错误,若
有调整需重新核对。)
解析:结合课文注释和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期”“舍”“乃”“顾” 均为
重点实词,需准确记忆。
2.(1)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解析:“尊君” 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 通 “否”,翻译时需注意语气和通
假字的处理。
7.(1)稻穗摇摆,苹果挂满枝头。
解析:提取句子主干即保留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删去修饰语,第③句中 “田
野里,金黄的”“随风” 是修饰稻穗摇摆的,“果园中,红彤彤的”“满” 是修
饰苹果挂满枝头的,故主干为稻穗摇摆,苹果挂满枝头。
(
2)正午时分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解析:“日中” 指正午,“至” 是到,“信” 是信用,“礼” 是礼貌,翻译时
要保证语句通顺,准确传达原意。
3
.友人性格特点是暴躁、无信、无礼,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知错能改的一
“我” 好好生活;当 “我” 同意去看菊花时,她喜出望外,还规划着后续的行程,
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 “我” 的殷切期望,即便面对困境也从未显露消极,用
坚韧与乐观为 “我” 撑起一片天。
面。
解析:从友人 “怒曰”“非人哉” 可看出其暴躁、无信、无礼,从 “友人惭,下
车引之” 可看出其知错能改。
解析:结合母亲 “偷偷听动静”“忍住哭声鼓励我”“隐瞒病情” 等细节,可提
炼出她关爱孩子、坚韧的特点;从她主动提议看花、规划行程的行为,能看出她的
乐观。
4.示例一: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是正确的。友人无信无礼,元方的行为是对
友人不礼貌行为的一种回应,体现了元方的方正不阿,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示例二: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有些不妥。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 “下
车引之”,元方应该原谅友人,“入门不顾” 显得有些失礼,不利于人际交往。
(三)《那年的秋天》
1
.这句话既写出了那年秋天天气的实际寒冷,也烘托出 “我” 因不适应新环境、
成绩下滑而产生的低落、压抑的心情,运用环境描写奠定了文章低沉的情感基调,
同时与后文老奶奶带来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老奶奶话语对 “我” 的影响。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从不同角度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
二)《秋天的怀念》选段
解析:从环境描写的 “实写(天气)” 和 “虚写(心情)” 双重作用入手,结
合上下文情感变化分析其表达效果。
1
.“我” 的 “暴怒无常” 具体表现在: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砸碎面前的
玻璃;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狠命地捶
打两条瘫痪的腿,并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2.老奶奶先主动关心 “我” 为何不回家,接着递给 “我” 苹果拉近距离,最后
以秋天树叶凋零后春天会重生为喻,开导 “我” 遇到困难要坚持,给予 “我”
希望。
解析:从第①段中提取 “我” 暴怒无常的具体行为即可。
.表现了母亲既想让 “我” 发泄心中的痛苦,又担心 “我” 伤害自己的复杂心
2
解析:按照 “关心 — 赠物 — 开导” 的顺序,梳理老奶奶的行为与语言,概括
其安慰过程。
理,体现了母亲对 “我” 深沉的爱。
解析:“悄悄地躲出去” 是为了让 “我” 有空间发泄情绪,“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 是担心 “我” 出事,由此可体会母亲的心理和情感。
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老奶奶的话” 比作 “一束光”,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老奶奶的话语对 “我” 的重要意义 —— 驱散了 “我” 内心的消沉与
迷茫,为 “我” 指明了方向,让 “我” 重新振作,突出了老奶奶的话对 “我”
成长的积极影响,情感真挚动人。
3.母亲 “挡在窗前”,是为了不让 “我” 看到窗外飘落的树叶而触景生情,更加
消沉,蕴含着母亲对 “我” 的关心和呵护。
解析:结合 “我” 双腿瘫痪后情绪低落的情况,可理解母亲 “挡在窗前” 的原
因和蕴含的情感。
解析:先判断修辞手法,再分析喻体 “光” 的象征意义,结合 “我” 的心理变
化与行为转变,阐述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中多次提到 “花”,一方面,母亲喜欢花,花是母亲热爱生活的象征;另一方
4.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境,比如新环境适应难、成绩下滑等,此时他人的一
面,母亲想通过带 “我” 看花,让 “我” 走出消沉,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花
是母亲对 “我” 的爱与希望的寄托。
句鼓励或开导可能会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同时,面对困难不能消沉退缩,要像秋
天的树叶等待春天重生一样,保持希望、坚持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迎来成长与进
步。
解析:从母亲对花的态度和带 “我” 看花的目的两方面分析花的作用。
解析:结合文章中 “我” 的经历与转变,提炼出 “他人关怀的重要性”“面对困
难的态度” 等核心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阐述。
5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关爱孩子、坚韧、乐观的人。她在 “我” 双腿瘫痪后,默默
承受着自己的肝疼,却始终将 “我” 的情绪放在首位,用温柔的话语和行动鼓励
三、书面表达(参考范文)
1.扣题 “学会记事”:文章围绕 “妈妈为发烧的我熬姜汤” 这一具体事件展开,
详细描写了 “妈妈端姜汤 — 喂我喝姜汤 — 事后了解熬汤细节” 的过程,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完整清晰。
那碗温暖的姜汤
深秋的夜晚,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窗户,我缩在被窝里,脑袋昏昏沉沉的 ——
我发烧了。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妈妈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碗走进来。“来,
2
.内容具体:通过 “温热的瓷壁”“棕红的姜汤”“轻柔的声音” 等细节描写,
以及 “我” 的 “皱眉”“抿口”“咳嗽” 等动作与心理变化,让事件更生动
可感;同时通过妈妈 “找生姜”“盯灶台” 等细节,突出母爱的真挚。
“
先把姜汤喝了,发发汗能舒服点。” 她的声音比平时更轻柔。我掀开被子坐起来,
接过碗时,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一股暖意瞬间传到心里。
3
.感情真挚:结尾将 “姜汤的温暖” 与 “妈妈的爱” 关联,点明事件对 “我”
的意义,升华情感,符合 “难忘的事情” 的写作要求,字数达标且未出现真实
人名、校名。
碗里的姜汤颜色棕红,飘着几片生姜,热气裹着辛辣的香气扑面而来。我皱了
皱眉,从小就怕生姜的味道。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坐在床边轻声说:“就喝
几口,听话。我特意少放了点糖,不那么辣。” 她拿起勺子,舀起一勺吹了吹,递
到我嘴边。
我抿了一小口,辛辣的味道还是直冲喉咙,我忍不住咳嗽起来。妈妈赶紧拍了
拍我的背,又递过一杯温水:“慢点喝,别急。” 我看着她眼底的血丝 —— 肯定
是刚才我睡着时,她一直守在旁边没休息。我重新端起碗,忍着辛辣,一口一口地
喝了下去。姜汤滑过喉咙,渐渐在胃里暖起来,像有一团小火在燃烧,连带着四肢
都慢慢热了。
妈妈接过空碗,又帮我掖了掖被角:“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她转身离
开时,脚步放得很轻,生怕吵醒我。我躺在床上,心里暖暖的,刚才的不适感好像
减轻了很多。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熬这碗姜汤,妈妈特意去厨房翻了好久,找到最后一小块
生姜,又守在灶台边,怕火大了熬糊,一直盯着锅。那碗姜汤的辛辣味道早已淡去,
但它带来的温暖,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永远记得,在我生病时,
妈妈那温柔的眼神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那碗姜汤,我就会想起妈妈的爱。它教会
我,平凡的小事里藏着最真挚的关怀,这份温暖,会一直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
冬天。
范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