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 语文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根据要求完成各题。(9分)
(1). tán kè( )的轰隆( )声掩蔽了鸟儿yuè ěr( )的鸣叫。
(2). 小战士lūn( )起胳膊,也没有把手榴弹扔到指定的位置,他nán( )过地说了一句:“指导员,我没完成任务!”
(3). 天气太干燥了,我的脸上长出了一些bān( ),shè( )影师让我化完妆再拍照。
1.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一选。(28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案(àn) 勾勒(lè) 逶迤(yí) 灯盏(zhǎn)
B. 光泽(zé) 岷山(mín) 颓丧(tuí) 防御(yù)
C. 盔甲(kuī) 蓬湃(pài) 保佑(yòu) 大批(pī)
D. 苍穹(qióng) 蒙古(měng) 参差(cēn) 陈列(zhèn)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笑 蝉鸣 渡河 矗立
B. 说服 抽噎 迷语 咆哮
C. 拍摄 嗓子 溅起 倾斜
D. 卡片 冰棍 爆发 旗帜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宣A.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B.宣传C.疏导D.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
(1)这一声怒吼宣泄出了他内心的怒气。 ( )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
(3)这幅书法作品用的是上乘的宣纸。 ( )
(4)皇帝宣群臣觐见。 ( )
下列词语放在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圩古镇古韵犹存,古朴,古老的大圩老街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2)铃声响过了,教室里很,同学们端坐着等待老师上课。
(3)清幽的月光照在她______的脸上。
(4)夜深了,冬天的山村一片______,听不到一点儿声响。
A. 恬静 幽静 安静 寂静
B. 幽静 寂静 恬静 安静
C. 幽静 安静 恬静 寂静
D. 寂静 安静 恬静 幽静
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桂林的山多以形象命名,因为象鼻山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所以人们叫它象鼻山。
B. 记叙一件事,不仅要抓住重点,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C. 如果我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会退步不前。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对比)
B. 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夸张)
C.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拟人)
D.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排比)
下列语句中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痛哭流泪?
B. 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效益好。
C.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D. 文天祥面对诱惑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心志。
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生命之谜》中,科学家通过考察研究证明,火星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B. 《桥》一文中,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乡亲们筑起了不朽的“桥梁”。
C. 《开国大典》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场面。
D.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既写出了蒙汉两族人民话别的场面,又点明了《草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8分)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实践。(5分)
桂林市是广西首座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从2015年5月至今,已在大量居民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请就此谈谈“垃圾分类”的意义。
五、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7分)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行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使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里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些树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天地间竟有如此的巧合。这时的丁香像什么?像愁怨吗?愁怨是青色的吗?像雨丝般,像梦幻般,像那朦胧的愁一样。
分析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身上的?(2分)
第1、2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2分)
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诗句的作用。(3分)
六、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3分)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它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青藏高原的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刮得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很多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人的一生,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援藏干部要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文中哪些句子写青藏高原的大风暴“太可怕了”?请用“______”画出。(1分)
高原红柳都有哪些作用?(2分)
孔繁森说的话有两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两层意思写出来。(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由物及人,表面上写________,实质是写________,赞扬了他 的精神。(4分)
七、习作。(30分)
题目:我享受到________的乐趣
提示: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的乐趣。请你选一件与学习、生活中的乐趣有关的事情写一篇作文。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学习”“劳动”“成功”……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不少于450字。
答案
一
(1)坦克 lóng 悦耳
(2)抡 难
(3)斑 摄
错别字:“篷”改为“蓬”,“历”改为“厉”。
二
A
C
3.(1)C;(2)A;(3)D;(4)B
C
B
A
D
A
三
视死忽如归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万紫千红总是春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
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丁香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动作与情感,如“窥着行人”,生动表现出丁香花的灵动与可爱。
第1自然段从视觉(颜色、形态)角度描写丁香花;第2自然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丁香花。
引用古人诗句,赋予丁香花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烘托出丁香花“愁”的意境,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六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它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刮得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
①在高原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防风固沙;②嫩枝和绿叶可治疗风湿病;③象征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精神。
第一层:赞扬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第二层:号召援藏干部学习红柳精神,团结奋斗,建设新西藏。
借物喻人 红柳 孔繁森 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至生命最后一刻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