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 读拼音,写词语。(8分)
(1)在陡峭的xuán yá( )上,五壮士用shǒu liú dàn( )顽强抗敌,把rì kòu( )打得落花流水。他们yì lì( )于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2)四月的川北,春意àng( ),路边的油菜花散发着fāng( ),豌豆苗长得很高。
(3)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qīng shuǎng( ),船xián( )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
2.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人向我晋察jì(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B. 他把胳膊lūn(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C. 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bēng(绷)得紧紧的,全神guàn(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D. 在qí qū(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shī(尸)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冲峰 奋战 雄伟 惊天动地
B. 沸腾 射击 拒离 居高临下
C. 棋盘 检阅 拦杆 排山倒海
D. 坦克 旗帜 伪装 粉身碎骨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欣赏了优美的舞蹈。
B.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C.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破旧的一本书。
D.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是诗体,“长征”是题目。
B. 《狼牙山五壮士》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群体,又关注个体。
C. 《开国大典》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设置,“丁字形”广场是布局特点。
D. 《灯光》以“灯光”为线索,歌颂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5)按照语言得体的要求,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一位自尊心极强的朋友做错了事,你建议他道歉:
A. 这件事你做错了,快给人家赔礼道歉去!
B. 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跟人家道个歉。
C. 这件事你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道歉?
D. 这件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道歉!
3.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每题1分,共4分)
(1)广场汇集了群众队伍。(扩句,至少扩两处)
五个战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五个战士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司令命令道:“小鬼,快上马。”(改为转述句)
我们要发扬并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修改病句)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庄严的宣告”指的是“ ”。
(2)李纲说:“ ,当以死守, 。”
(3)《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 , ”。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包含的两个长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文与生活(6分)
一天中午,小亮问从食堂打饭回来的小明:“你去食堂打饭,队伍长不长?”小明说:“队伍倒不长,就是有点粗!”
(1)小明的言外之意是: (3分)
(2)面对这种现象,你会说: (3分)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一)课内阅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节选)(15分)
①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②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体积有159.69万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③迈进金黄色的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会场;往北通五千人宴会大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④万人大会场,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万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会场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3分)
(巍然“耸/站”立 “蔚/尉”蓝 “幅/副”图画)
(2)第①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据 D. 作比较
(4)第③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3分)
(5)人民大会堂整个建筑是由________、 、 三部分组成的。文章重点介绍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5分)
(二)课外阅读:《哑巴渡》(节选)(20分)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皱皱巴巴的脸。他摆得又快又稳,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大家才怀念起他的好:摆船稳当、收费便宜(一毛钱)、冬天半夜送行人过河。
后来,老将军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来了,告诉大家哑巴老人其实是他的班长——当年为了拦截敌人,炸掉了石桥,后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捐钱建了新桥。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干干瘦瘦/皱皱巴巴/稳稳当当/平平淡淡)
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他把船摆得( )。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3分)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3分)
(4)人们怀念哑巴老人的原因有哪些?(3分)
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三、习作(30分)
《开国大典》向我们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的盛况,你一定见过不少热闹的场面,比如学校运动会、木偶剧表演、春节庙会等。请以“一次________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
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
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整体场景,又写具体人物);
450字左右。
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悬崖 手榴弹 日寇 屹立 (2)盎 芳 (3)清爽 舷
(1)D (2)D (3)C (4)A (5)B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3)司令命令小鬼快上马。
(4)我们要继承并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
(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1)好多人打饭不排队,挤到窗口,影响打饭速度
(2)示例:如果人人遵守秩序,就能更快打到饭,吃得更香。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划去“站”“尉”“副”
(2)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天安门广场西侧)和作用(全国各族人民共商国策)。
(3)C
(4)迈进、穿过、到了、朝西、往北、向南
(5)万人大会场 五千人宴会大厅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万人大会场 空间顺序
(二)课外阅读
(1)干干瘦瘦 稳稳当当
(2)干净而清爽 又快又稳 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
(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摆船稳当、收费便宜(一毛钱)、冬天半夜送行人过河
(5)一生做的事:炸桥、摆渡、建桥;人物品质: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三、习作(略)
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时间、地点、活动内容):10分
点面结合(整体场景+具体人物):10分
语言流畅,有细节:10分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