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言课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1 12: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言课:
高中历史学习必须面对的
几个问题探讨及详参
高2025级 开学第一课
历 史
目录:
高2025级 开学第一课
历 史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三、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何联系与区别?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呕心沥血,肺腑之言)
五、高中历史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六、我希望学习历史能带给大家什么?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1、历史是对过去的事情所作的客观记录。——《说文解字》
有理:
我们所学的历史的确全关过去!
疑虑:
过去的事情无穷尽,如何记?
记录具有主观性,安能客观?
思考澄清:
历史应是指历史的事实。
有选择地被记录下来的重大事件,即“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
历史应指历史学,即研究历史的学问,规定历史学所学之内容、立场、方法、素养、能力等。
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然而已往的事情多着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中国通史》,吕思勉。
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已往的事情,统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人?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已往的事,统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以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中国通史》,吕思勉。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2、历史,广义指既往的事实
过去时空中发生的一切事实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过去的事情
对过去的事情的记录
历史学科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个人的经历。例如地球的发展史、人类的演变史等。②过去的事。③过去事实的记载。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④指历史学科。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现代汉语词典》。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3、历史,狭义指历史学
即学历史,是研究历史的学问
规定历史学所学之内容,研究之立场、方法、目的,所学者需具备的素养、能力等。
有几层意思:
其一,规定所学之内容,即搜求既往的事实
使社会成为现在社会的事实,即史料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学科方法:双重证据法,考古,C-14年代鉴定……
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们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已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画报出版社。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3、历史,狭义指历史学
其二,研究之立场、方法、目的,即对史料加以解释加工,得出结论和认识
解释史料的来源、属性、价值,提取史实,得出结论和认识
学科素养: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科方法、原则: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尽量客观,符合事实和社会演进的逻辑)
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们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已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画报出版社。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3、历史,狭义指历史学
其三,用以说明现在,指导未来
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们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已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中国通史》,吕思勉,中国画报出版社。
NO. 01
一、“历史”究竟为何物?
4、于高中生而言,历史是指教材→O(∩_∩)O
编纂体例:
通史+专题史
内容:
通史:
中外纲要上册(中国史)
中外纲要下册(世界史)
专题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适用对象和学习要求:
纲要上下册由全体高中生学习,用于合格性考试;于历史类考生而言也用于高考
专题史由选考历史考生学习,用于高考
高中历史教材
通 史
专题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及高考)
高二年级学习
(高考)
NO. 02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1、历史是家国存续、社会稳定、民族认同、人才培养、教化推行的基础;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定庵续集》
关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学好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历史必须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个定论。
但作为历史老师,我不想霸道而干巴巴地只是告知大家必须学历史,我想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为为何必须学历史探寻一些不可推辞的理由: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起点、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感的认识。”
“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参与政府民主决策、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求必不可少的。”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NO. 02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2、历史是民族集体的记忆、情感的寄托、精神的纽带、奋斗力量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和定位神器。
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 ——钱穆《国史大纲》
关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学好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历史必须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个定论。
但作为历史老师,我不想霸道而干巴巴地只是告知大家必须学历史,我想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为为何必须学历史探寻一些不可推辞的理由:
NO. 02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3、历史是明智之学,可鉴古知今,利于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关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学好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历史必须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个定论。
但作为历史老师,我不想霸道而干巴巴地只是告知大家必须学历史,我想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为为何必须学历史探寻一些不可推辞的理由: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2016.11.30,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毛泽东:“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NO. 02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4、历史可以助你更好地生活。
求真
丰富
自由
批判
关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学好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历史必须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个定论。
但作为历史老师,我不想霸道而干巴巴地只是告知大家必须学历史,我想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为为何必须学历史探寻一些不可推辞的理由: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货币、邮票… )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名胜、遗迹…)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歌曲、诗歌…)
生活——体味历史的亲切(姓氏、祭祖… )
NO. 02
二、我们究竟为何而学“历史”?
5、考试会考历史。
关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学好的问题,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历史必须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个定论。
但作为历史老师,我不想霸道而干巴巴地只是告知大家必须学历史,我想让大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为为何必须学历史探寻一些不可推辞的理由:
NO. 03
三、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何联系与区别?
初中
◆(2022 中考模拟 1)“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段材料是下列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高中
◆(2021 全国甲卷 1)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1、中考题与高考题:
考点:
考查方式:
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2、联系:
基础史实
NO. 03
三、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何联系与区别?
3、区别:
(1)初中:
是什么(时、地、人、事);简单思维和能力;开卷
(2)高中:
是什么(以史实为基础的概括、归纳、特点分析)
为什么(原因、背景、条件分析)
怎么样(影响、作用、意义、评价、本质、评析、认识、启示)
古今中外纵横贯通考查
历史高阶思维、核心素养和能力;
闭卷
——《初中历史都讲到世界现代史了,那么高中历史主要学什么?》,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热盼关注并设星☆标,O(∩_∩)O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一)道的层面:
1、一定要有梦想和目标。
2、一定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新年,新学期,致22班:我们有无限可能》,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一)道的层面:
3、一定要有掌控自己的能力。
三心才能二意
信心、耐心、细心
得意、满意
简言之,态度先行。
——《老师说:高考不需要太高的智商,高考拼的是努力,毅力和坚持,是真的吗?高一党!》,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1、以课堂为中心,全力以赴投入课堂主阵地——成败在此一举!
——《新年,新学期,致22班:我们有无限可能》,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1、以课堂为中心,全力以赴投入课堂主阵地——成败在此一举!
课堂指高中学校的课堂而非校外补课的课堂。
围绕课堂效果进行预习、复习、自习、练习。
独立原则。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个四十人左右的班级里,学习前三名很少去补课,为什么?》,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独立》,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2、记会课堂笔记。
记会需要练习、摸索、坚持
记笔记的方法
记笔记的类型
——《再差不过我》,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草稿笔记》,节选自公众号“诗诗哇咔咔”。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3、精准对标历史学科评价体系。
一核四层四翼
五大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是理论指导;
时空观念是思维品质;
史料实证是重要方法;
历史解释是能力要求;
家国情怀是价值观念,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4、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自己的
知识框架
去建立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5、科学刷题。
提高应变能力;
认真训练,不断总结,通过做题总结做题的一些技巧和规律
建立错题集。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命题者对话。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刘芃
“做错一道题比做对一百道题更有价值”
用好你的纠错本,你也可以决胜高考!
NO. 04
四、高中(历史)应如何学?
(二)术的层面:
6、落实卷面。
卷面整洁。字可以写得不漂亮,但一定要字迹清晰,保证老师能看清楚;记住,你是参加考试,不是书法比赛。
书写工整。尽量写楷书,少连笔。
字大小轻重要是适中。
需要一大段文字时,写之前稍微要安排布局一下。
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否则是做无用功。
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
NO. 05
五、高中历史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1、中国朝代顺序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NO. 05
五、高中历史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2、中外历史阶段分期
NO. 05
五、高中历史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3、纪年
公元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内容: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
天干: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所得余数为即为天干位数;
地支: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所得余数为即为地支位数。
民国纪年法……
NO. 05
五、高中历史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4、史料
含义:
分类:
属性:
一手史料
二手史料
形式:
文献史料
非文献史料(图像类、实物类、风俗类)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遗迹、遗址、遗物等:古代建筑、家具、衣物、钱币、老照片……
文献史料
公私文书、档案、文集日记、报刊杂志、书信……
口述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对话录、访谈录……
一手史料(原始文献):
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
二手史料:
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
NO. 06
六、我希望学习历史带给大家什么?
1、求真求实
2、古今共情
3、独立批判
4、思想驰骋
我希望历史带给我们的:
是抽丝剥茧地找寻真相并偶有所得的快乐;
是阅尽千帆后对古人和往事的理解之同情;
是体察世界着眼过去展望未来的现实关怀;
更是思想自由不“人云亦云”的批判精神。
欢迎步入高中历史
殿堂!
高2025级 开学第一课
历 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