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称职/称呼 澄澈/橙黄橘绿
B.呈报/程度 妥当/老当益壮
C.圈定/圈养 气概/慷慨陈词
D.寂寞/漠然 钦差/鬼使神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滑稽 篷勃 泥潭 莽莽榛榛
B.头衔 掺和 灵敏 神通广大
C.炫耀 绵廷 勋章 眉开眼笑
D.狡猾 恺歌 庇护 爱慕虚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他代表学校参加“国学小达人”并获得冠军的消息骇人听闻,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B.当老师询问他给班刊取什么名字时,他灵机一动,为何不直接取材《诗经》,取名《采薇》
C.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然而这并非杞人忧天。
D.犯了错误并非不可救药,只要认错并加以改正,也值得被肯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发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也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或区域竞争的重要途径。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意外伤害,我市交警持续加大“一盔一带”的宣传与整治力度。
D.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5.寒假将至,悦悦准备策划一场“黄埔Citywalk”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协助悦悦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悦悦拟定了四条线路,请根据对应行程确定线路主题。(4分)
线路 行程 主题
1 横沙书香街—幸福里文化街区—南海神庙—南湾水乡 历史文化之旅
2 莲塘村—东方村—迳下村—麦村 ① 之旅
3 气象卫星地面站—凉茶博物馆—环亚化妆品博物馆—科学广场 银色科技之旅
4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北伐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辛亥革命纪念馆 ② 之旅
(2)从上表选取一条线路,以悦悦的口吻编辑一条信息,向朋友小语介绍该线路的特色,并表明邀请同游的意愿。(4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②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下表是悦悦同学关于古诗“炼字”的归纳资料,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 , 。 水“涨”巴山秋池,愁满羁客心间 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涌”海涛连天之势,抒雄心壮志之怀 曹操《观沧海》
② , 。 “流”水映留半轮月,行舟孤影离乡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觉悟,明晓。
7.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因往晓之 晓:
(2)傍有积薪 薪:
8.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
(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译文:
10.【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的“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正面烘托潼关地势
之高。
B.从第二句诗中,可以想象到诗人在潼关道上策马扬鞭的飒爽英姿画面。
C.第三、四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黄河的奔腾壮阔及秦岭的巍峨险峻。
D.这首七言绝句豪迈奔放,诗人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含蓄又
生动。
(2)诗人借吟咏潼关,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简要概括。(2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为人类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摘编自《“地球之肾”——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二
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是《湿地公约》的现任主席国。中国于2022年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以落实2021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这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律表明,中国在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是湿地保护的领军者,在立法保障和创新行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中国日报》2024年2月2日)
材料三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大约相当于地球上每8个人中就有1人以湿地为生。
材料四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红色海岸线”,也被称为“中国最精彩的休闲廊道”和“中国最浪漫的游憩海岸线”。近日,盘锦红海滩景区在宣传外联人员的业务拓展下,成功在亿万华人瞩目下惊艳亮相。出现在央视龙年春晚歌曲节目《无我》的舞台背景大屏幕视频里;辽宁卫视春晚的相声节目中,更是推荐“辽河的水啊,波浪宽,旅游我去红海滩!”。让盘锦大美湿地生态风光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盘锦红海滩景区品牌影响力实现高位跃升。
(摘编自人民日报客户端2024年2月18日)
材料五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依托芦苇资源、鸟类资源、海河资源、海河产品等特色资源,重点突出与自然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好红海滩湿地资源和现有的景区内滨海公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区内规划建设了爱情红海区、动感海岸区、海洋牧场区、燃情岁月区和田园乐土区。五个主题区分别以爱情婚庆、休闲运动、休闲渔业、石油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充满休闲乐趣的主题旅游区。景区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与创意,形成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品牌形象,以红滩露营为代表的自驾车露营产品,以自行车漫游等为代表的户外游憩产品,以爱情宣言廊、爱情小栈为代表的爱情慢游产品,以石油文化科普、石油工业景观摄影为代表的工业观光产品的特色国家级休闲廊道。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我国在第28个世界湿地日来临之际,在强化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B.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我国在2021年进入湿地全面保护阶段。
C.中国是湿地保护的领军者,在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D.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红色海岸线”,在央视龙年春晚歌曲节目的歌词中和辽宁卫视春晚相声节目的台词中都有
出现。
1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用简洁语言概括中国湿地保护的历程。
(3分)
14.结合材料四、材料五,说说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4分)
15.下图是《中国日报》在2024年2月2日发表的世界湿地日宣传图片,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选这幅图片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侮它。
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 ”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
欢快……
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拴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 为什么停在这里 ”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16.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4分)
驮神像前 驮神像时 不驮神像后 主人到来时
甲: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骡子被人们厌弃 乙:
17.文中骡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18.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这是我应该做的》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真君”是(3分)( )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
A.太白金星 B.哪吒三太子 C.二郎神 D.天蓬元帅
2.阅读《西游记》原著,小说中大胆的想象和奇妙的夸张让同学们津津乐道。
小越:小说中写了很多神奇的东西。例如,人参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把人参果不能碰到其他物体的特性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但关于“人参果”的想象又源于现实,它又具有像小娃娃一样的形态。
小文:是啊,源于现实的想象,大胆奇妙的夸张,在小说中还有多处地方具有这样特点,例如所写的故事情节、取经路上经过的环境、遇到的妖魔鬼怪等等。
请从画线处提到的三处地方中任选一处,结合名著内容,发表你的见解。(5分)第六单元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D)
A.称职/称呼 澄澈/橙黄橘绿
B.呈报/程度 妥当/老当益壮
C.圈定/圈养 气概/慷慨陈词
D.寂寞/漠然 钦差/鬼使神差
解析:A项,chèn/chēnɡ,chénɡ/chénɡ;B项,chénɡ/chénɡ,dànɡ/dānɡ;
C项,quān/juàn,ɡài/kǎi;D项,mò/mò,chāi/chā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B)
A.滑稽 篷勃 泥潭 莽莽榛榛
B.头衔 掺和 灵敏 神通广大
C.炫耀 绵廷 勋章 眉开眼笑
D.狡猾 恺歌 庇护 爱慕虚荣
解析:A项,篷勃—蓬勃;C项,绵廷—绵延;D项,恺歌—凯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A.他代表学校参加“国学小达人”并获得冠军的消息骇人听闻,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B.当老师询问他给班刊取什么名字时,他灵机一动,为何不直接取材《诗经》,取名《采薇》
C.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然而这并非杞人忧天。
D.犯了错误并非不可救药,只要认错并加以改正,也值得被肯定。
解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能用来形容“获得冠军的消息”,褒贬失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
A.发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也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或区域竞争的重要途径。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意外伤害,我市交警持续加大“一盔一带”的宣传与整治力度。
D.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发展”和“培育”调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C项,语义重复,删去“防止”或“不再”。
5.寒假将至,悦悦准备策划一场“黄埔Citywalk”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协助悦悦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悦悦拟定了四条线路,请根据对应行程确定线路主题。(4分)
线路 行程 主题
1 横沙书香街—幸福里文化街区—南海神庙—南湾水乡 历史文化之旅
2 莲塘村—东方村—迳下村—麦村 ①示例:乡村风情之旅
3 气象卫星地面站—凉茶博物馆—环亚化妆品博物馆—科学广场 银色科技之旅
4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北伐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辛亥革命纪念馆 ②示例:红色革命之旅
(2)从上表选取一条线路,以悦悦的口吻编辑一条信息,向朋友小语介绍该线路的特色,并表明邀请同游的意愿。(4分)
答案:示例:选择线路3“银色科技之旅”。小语,科技迷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条“银色科技之旅”线路!我们将参观气象卫星地面站,了解最前沿的气象科技;再去凉茶博物馆和环亚化妆品博物馆,探索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最后在科学广场感受科技的魅力。这条线路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快来和我一起探索科技的奥秘吧!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②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下表是悦悦同学关于古诗“炼字”的归纳资料,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水“涨”巴山秋池,愁满羁客心间 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涌”海涛连天之势,抒雄心壮志之怀 曹操《观沧海》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流”水映留半轮月,行舟孤影离乡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觉悟,明晓。
7.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2)傍有积薪 薪:柴草
8.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解析:“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为两件具体事情,中间可以断开;“之”为代词,指大火,其后应断开。故选B。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
(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译文: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居们。
10.【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案: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不必要的忧虑。
【参考译文】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客人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居们,烧伤的人在上席,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坐,但是没有邀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 ”主人这才醒悟,于是去邀请建议“曲突徙薪”的人。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A.首句的“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正面烘托潼关地势
之高。
B.从第二句诗中,可以想象到诗人在潼关道上策马扬鞭的飒爽英姿画面。
C.第三、四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黄河的奔腾壮阔及秦岭的巍峨险峻。
D.这首七言绝句豪迈奔放,诗人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含蓄又
生动。
解析:A项,“高云”从侧面烘托潼关地势之高。
(2)诗人借吟咏潼关,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为人类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摘编自《“地球之肾”——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二
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是《湿地公约》的现任主席国。中国于2022年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以落实2021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这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律表明,中国在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是湿地保护的领军者,在立法保障和创新行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中国日报》2024年2月2日)
材料三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大约相当于地球上每8个人中就有1人以湿地为生。
材料四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红色海岸线”,也被称为“中国最精彩的休闲廊道”和“中国最浪漫的游憩海岸线”。近日,盘锦红海滩景区在宣传外联人员的业务拓展下,成功在亿万华人瞩目下惊艳亮相。出现在央视龙年春晚歌曲节目《无我》的舞台背景大屏幕视频里;辽宁卫视春晚的相声节目中,更是推荐“辽河的水啊,波浪宽,旅游我去红海滩!”。让盘锦大美湿地生态风光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盘锦红海滩景区品牌影响力实现高位跃升。
(摘编自人民日报客户端2024年2月18日)
材料五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依托芦苇资源、鸟类资源、海河资源、海河产品等特色资源,重点突出与自然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好红海滩湿地资源和现有的景区内滨海公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区内规划建设了爱情红海区、动感海岸区、海洋牧场区、燃情岁月区和田园乐土区。五个主题区分别以爱情婚庆、休闲运动、休闲渔业、石油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充满休闲乐趣的主题旅游区。景区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与创意,形成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品牌形象,以红滩露营为代表的自驾车露营产品,以自行车漫游等为代表的户外游憩产品,以爱情宣言廊、爱情小栈为代表的爱情慢游产品,以石油文化科普、石油工业景观摄影为代表的工业观光产品的特色国家级休闲廊道。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我国在第28个世界湿地日来临之际,在强化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B.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我国在2021年进入湿地全面保护阶段。
C.中国是湿地保护的领军者,在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D.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红色海岸线”,在央视龙年春晚歌曲节目的歌词中和辽宁卫视春晚相声节目的台词中都有
出现。
解析:A项,材料一没有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B项,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可知,我国在2016至2020年进入湿地全面保护阶段。D项,根据材料四可知,红海滩出现在央视龙年春晚歌曲节目的舞台背景大屏幕视频里。
1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用简洁语言概括中国湿地保护的历程。
(3分)
答案: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1992至2003年,是中国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的阶段;2004至2015年,是中国抢救性保护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中国湿地进入全面保护阶段;2021年中国《湿地保护法》出台;2022年,中国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
2030年)》。
14.结合材料四、材料五,说说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4分)
答案:①利用媒体(网络)提高红海滩风景廊道知名度;②打造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区;③使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与创意;④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15.下图是《中国日报》在2024年2月2日发表的世界湿地日宣传图片,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选这幅图片的理由。(3分)
答案:示例:材料一、材料二中展现了湿地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湿地的保护。图片上,有一双手捧着遍布湿地的地球。寓意:我们要爱护湿地,呵护湿地。这与材料一、材料二表达的内容完全一致,故选择这幅
图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侮它。
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 ”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
欢快……
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拴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 为什么停在这里 ”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16.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4分)
驮神像前 驮神像时 不驮神像后 主人到来时
甲:骡子很不甘心又很无奈,骡子只能认命现状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骡子被人们厌弃 乙:骡子跟着主人离去
17.文中骡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没有自知之明,渴望改变现状。骡子成天在主人的农场里干着粗重的农活,还被主人鞭打,被他人欺辱,当人们向骡子背上驮着的神像跪拜时,骡子误以为是向自己跪拜,便觉得自己是个尊贵的骡子。
18.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点明写作对象。本文塑造了骡子这个主要写作对象,全文围绕骡子展开故事情节。②暗示本文主旨,发人深思,引人警醒。骡子是不被尊重的,因为身上驮着神像,人们向神像跪拜,骡子误以为人们向它跪拜,便觉得自己尊贵。在生活中,像骡子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少。③点出文章线索。骡子作为线索贯串全文。④运用讽刺手法,“尊贵”和“骤子”是对不上号的,用“尊贵”来修饰“骡子”,带有讽刺意味。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初看“尊贵的骡子”,觉得奇怪,就会想阅读文章。
19.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有一次我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得到发老师的表扬,于是我开始沾沾自喜,学习不认真。后来考试成绩一塌糊涂,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这是我应该做的》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略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真君”是(3分)(C)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
A.太白金星 B.哪吒三太子 C.二郎神 D.天蓬元帅
2.阅读《西游记》原著,小说中大胆的想象和奇妙的夸张让同学们津津乐道。
小越:小说中写了很多神奇的东西。例如,人参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把人参果不能碰到其他物体的特性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但关于“人参果”的想象又源于现实,它又具有像小娃娃一样的形态。
小文:是啊,源于现实的想象,大胆奇妙的夸张,在小说中还有多处地方具有这样特点,例如所写的故事情节、取经路上经过的环境、遇到的妖魔鬼怪等等。
请从画线处提到的三处地方中任选一处,结合名著内容,发表你的见解。(5分)
答案:示例:《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的重重磨难等。这些情节虽然夸张,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哲理,如忠诚、勇敢、智慧和坚持等。这些夸张的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