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率领/效率 确凿/钩心斗角
B.沁凉/分泌 衡量/量力而行
C.倘若/徜徉 搁置/亭台楼阁
D.浩渺/缥缈 和蔼/和光同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云霄 风云变换 稚气 搜索枯肠
B.鉴赏 茫然无措 不适 无休无止
C.雕镂 美不盛收 吞噬 感慨万端
D.觅食 谆谆教导 淀放 旧事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勘探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垦出一块又一块良田。
B.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C.虽然我与老师已经分别多年,但是老师可亲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仍历历在目。
D.看着我们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以及我国取得的诸多成就,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父母在方方面面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B.电影《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极寒之地长津湖地区奋勇杀敌。
C.只有推动民族音乐适应时代、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把民族艺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能为全人类共享。
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否保护黄河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5.为了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班会活动,请你帮忙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杨老师是七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即将年满六十退休。现在班级要在班会活动中赠送给杨老师一副对联,你建议选下面的哪一副 简述理由。(3分)
对联A:人活古稀非为易 福在心田实乃安
对联B:诗文馨香漫乡里 桃李天下绽芬芳
(2)任务二:请你从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你来到办公室,见到杨老师说:“杨老师,您好!我们班拟邀请您来七年级(1)班参与‘孝亲敬老’班会活动。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期待您 (莅临 光临)指导!届时我们一定 (洗耳恭听 不耻下问)。”
(3)任务三:活动结束后,你回家时看见有位老爷爷欲在红灯时过马路,你会怎样劝说他 (3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日月之行, 。(曹操《观沧海》)
②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⑤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⑥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某同学收集了描写景物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作者 诗句 批注
《观沧海》 曹操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葱茏,百草繁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 大漠荒凉,月色凄冷
《峨眉山月歌》 李白 。 青山吐月,月影入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齐景公谓子贡曰:“子①谁师 ”曰:“臣师仲尼②。”公曰:“仲尼贤乎 ”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③ ”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④,可乎 ”对曰:“今谓天高,无⑤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⑥ 皆曰不知也。是以⑦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选自《说苑》)
【注释】①子:你。②仲尼:孔子,字仲尼。③何若:像什么样。④奚若:什么样。⑤无:无论。⑥几何:多少。⑦是以:因此。
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皆曰不知也(都)
D.臣师仲尼(以……为师)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2)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
译文:
9.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第一章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过程。
B.【甲】文第二章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温故”“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
C.【甲】文第四章讲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
D.【乙】文运用“人们知道天高而不知其多高”来类比“知道孔子贤明而不知其多贤明”的观点。
10.通过阅读【甲】【乙】两文,你对孔子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甲】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2)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分)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①把古时0.05平方公里的任嚣城,置于今天7 434平方公里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值一提,但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贸易大港的征程,正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②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尉任嚣在此筑城,史称“任嚣城”,位置在现仓边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 200多年的建城史。6年后,赵佗立南越国,以任嚣城为核心扩城,兴建南越国宫署。此后两千多年间,历代官衙、署衙多建于此,这在世界城市史中极为罕见。
③唐汉时期,广州进行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城市直接面向珠江;宋代修筑了子城、东城和西城,史称“宋三城”,珠江沿岸形成了沿江商业区;明代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并在越秀山上修筑了镇海楼;清代中叶以后,广州成为口岸城市,城市的发展突破了城墙的限制,沿珠江两岸和西关平原发展,当时的珠江百舸争流,江畔西式建筑林立,往来商人络绎不绝。
④1921年,广州在中国首度设市。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超大型超市。今天,古老的白云山、越秀山层峦叠翠,与珠江新域的现代高楼遥相呼应,广州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之城,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2年4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 882.7万,户籍人口1 056.6万,也就是说,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新广州人”,其中又有近半数来自广东省外。广州已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感”或许是市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它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②“新移民”在这座城市不仅能找到发展的机会,更能得到接纳和尊重。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七大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这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气度和敢为人先的劲头从来不曾褪淡。据2023年发布的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排行榜,广州紧随北京、上海,排在第三位,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强大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开放包容的商住环境,以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积淀出这座城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和这座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厚重底蕴。
(摘编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 769.84亿元,同比增长4%,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简况(部分)
统计 项目 外贸进出口总值 金融业实 现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
外贸出口总值 外贸进口总值
数值(亿元) 4863.5 3290.1 2134.70 8237.54 392.67
同比 增长 18.5% -5.7% 7.7% 6.4% 4.4%
(数据来自“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广州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加速复苏态势,各大商圈人流显著提升——10月1日至6日,天河路商圈、北京路、长隆万博等多个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均同比增长超10%,甚至有商圈客流同比增速达26.9%,再展“流量之城”的实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流量密码依旧引人注目。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4年10月15日,有删改)
12.为了解广州的建城历史,小语对材料做了整理,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任嚣城仅0.05平方公里,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 200多年的建
城史。
B.赵佗立国后兴建的南越国宫署,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广州的行政中心。
C.珠江沿岸在宋代便形成了商业区,清代中叶以后,江畔西式建筑
林立。
D.1921年广州首度设市,改革开放后,广州发展为国际化超大型城市。
13.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小语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广州全市的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超21 000亿元。
B.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2.67亿元,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C.广州市外贸进出口优势明显,外贸出口和进口均实现正增长。
D.广州消费市场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加8 237.54亿元。
14.为总结广州的发展情况,小语对材料作了归纳,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据《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全国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
B.广州既有古老的白云山、越秀山,也有现代高楼,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
C.国庆期间广州消费市场复苏明显,所有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同比增速达26.9%。
D.广州有着超过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有赖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
15.广州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小语想要探寻广州的“幸福密码”,你认为广州市民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 请根据材料分点列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少年书架
余映潮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
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
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丝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些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有了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17年第9期,有改动]
16.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回答。(3分)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18.同样是那个书架,为何第段称为“久违的老友”,而第段中又称为“我的长者”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19.文章以《少年书架》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我的 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8分)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选段一、选段二中提及的两部书分别是 和 。(2分)
2.《朝花夕拾》中“正人君子”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写作是鲁迅人生的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3分)第三单元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D)
A.率领/效率 确凿/钩心斗角
B.沁凉/分泌 衡量/量力而行
C.倘若/徜徉 搁置/亭台楼阁
D.浩渺/缥缈 和蔼/和光同尘
解析:A项,shuài/lǜ,què/jiǎo;B项,qìn/mì,liánɡ/liànɡ;C项,tǎnɡ/chánɡ,ɡē/ɡé;D项,miǎo/miǎo,hé/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B)
A.云霄 风云变换 稚气 搜索枯肠
B.鉴赏 茫然无措 不适 无休无止
C.雕镂 美不盛收 吞噬 感慨万端
D.觅食 谆谆教导 淀放 旧事重提
解析:A项,风云变换—风云变幻;C项,美不盛收—美不胜收;D项,淀放—绽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勘探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垦出一块又一块良田。
B.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C.虽然我与老师已经分别多年,但是老师可亲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仍历历在目。
D.看着我们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以及我国取得的诸多成就,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解析:历历在目:(事物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与句中的“温柔的话语”搭配不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A.父母在方方面面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B.电影《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极寒之地长津湖地区奋勇杀敌。
C.只有推动民族音乐适应时代、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把民族艺术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能为全人类共享。
D.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否保护黄河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奋勇杀敌”后加上“的英勇事迹”;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就”改为“才”;D项,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故选A。
5.为了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班会活动,请你帮忙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杨老师是七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即将年满六十退休。现在班级要在班会活动中赠送给杨老师一副对联,你建议选下面的哪一副 简述理由。(3分)
对联A:人活古稀非为易 福在心田实乃安
对联B:诗文馨香漫乡里 桃李天下绽芬芳
答案:选B。理由:杨老师即将年满六十退休,而对联A中“古稀”指人七十岁,故不合适;对联B中“诗文”“桃李”都能体现杨老师“老师”的职业特点,送给即将退休的杨老师赞美其职业成就最为合适。
(2)任务二:请你从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你来到办公室,见到杨老师说:“杨老师,您好!我们班拟邀请您来七年级(1)班参与‘孝亲敬老’班会活动。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期待您莅临(莅临 光临)指导!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洗耳恭听 不耻下问)。”
(3)任务三:活动结束后,你回家时看见有位老爷爷欲在红灯时过马路,你会怎样劝说他 (3分)
答案:示例:老爷爷,现在是红灯,过马路不安全,我们每个市民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某同学收集了描写景物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题目 作者 诗句 批注
《观沧海》 曹操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葱茏,百草繁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①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大漠荒凉,月色凄冷
《峨眉山月歌》 李白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青山吐月,月影入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齐景公谓子贡曰:“子①谁师 ”曰:“臣师仲尼②。”公曰:“仲尼贤乎 ”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③ ”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④,可乎 ”对曰:“今谓天高,无⑤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⑥ 皆曰不知也。是以⑦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选自《说苑》)
【注释】①子:你。②仲尼:孔子,字仲尼。③何若:像什么样。④奚若:什么样。⑤无:无论。⑥几何:多少。⑦是以:因此。
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皆曰不知也(都)
D.臣师仲尼(以……为师)
解析:A项,“好”应解释为“喜爱,爱好”。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同行,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2)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
译文:你知道孔子贤明,却不知道他有多么贤明,可以吗
9.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甲】文第一章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过程。
B.【甲】文第二章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温故”“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
C.【甲】文第四章讲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
D.【乙】文运用“人们知道天高而不知其多高”来类比“知道孔子贤明而不知其多贤明”的观点。
解析:“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二者存在一种先后顺序,是相辅相成的。
10.通过阅读【甲】【乙】两文,你对孔子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甲】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孔子在教育上有很多建树。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切实有用的真知。
【参考译文】【乙】齐景公对子贡说:“你以谁为老师 ”(子贡回答)说:“我以孔子为老师。”齐景公问:“孔子贤明吗 ”(子贡)回答说:“贤明。”齐景公问:“他有多贤明呢 ”(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孔子贤明,却不知道他有多么贤明,可以吗 ”(子贡)回答说:“(这就像)现在说天很高,无论小孩老人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可是)天有多高呢 (他们却)都说不知道。因此(我)知道孔子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到底多么贤明。”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2)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暗示离别。诗歌选取这两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时令,还营造了凄凉悲惋的气氛,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材料一
①把古时0.05平方公里的任嚣城,置于今天7 434平方公里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值一提,但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贸易大港的征程,正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②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南海郡,南海郡尉任嚣在此筑城,史称“任嚣城”,位置在现仓边路、越华路、中山四路、北京路一带,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 200多年的建城史。6年后,赵佗立南越国,以任嚣城为核心扩城,兴建南越国宫署。此后两千多年间,历代官衙、署衙多建于此,这在世界城市史中极为罕见。
③唐汉时期,广州进行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城市直接面向珠江;宋代修筑了子城、东城和西城,史称“宋三城”,珠江沿岸形成了沿江商业区;明代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并在越秀山上修筑了镇海楼;清代中叶以后,广州成为口岸城市,城市的发展突破了城墙的限制,沿珠江两岸和西关平原发展,当时的珠江百舸争流,江畔西式建筑林立,往来商人络绎不绝。
④1921年,广州在中国首度设市。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超大型超市。今天,古老的白云山、越秀山层峦叠翠,与珠江新域的现代高楼遥相呼应,广州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之城,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2年4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 882.7万,户籍人口1 056.6万,也就是说,每两个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新广州人”,其中又有近半数来自广东省外。广州已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感”或许是市民对一座城市最大的肯定与褒奖,它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②“新移民”在这座城市不仅能找到发展的机会,更能得到接纳和尊重。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七大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这座城市以人为本的气度和敢为人先的劲头从来不曾褪淡。据2023年发布的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排行榜,广州紧随北京、上海,排在第三位,较去年排名上升一位。强大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开放包容的商住环境,以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积淀出这座城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和这座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厚重底蕴。
(摘编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 769.84亿元,同比增长4%,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简况(部分)
统计 项目 外贸进出口总值 金融业实 现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
外贸出口总值 外贸进口总值
数值(亿元) 4863.5 3290.1 2134.70 8237.54 392.67
同比 增长 18.5% -5.7% 7.7% 6.4% 4.4%
(数据来自“广州市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广州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加速复苏态势,各大商圈人流显著提升——10月1日至6日,天河路商圈、北京路、长隆万博等多个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均同比增长超10%,甚至有商圈客流同比增速达26.9%,再展“流量之城”的实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流量密码依旧引人注目。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4年10月15日,有删改)
12.为了解广州的建城历史,小语对材料做了整理,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B)
A.任嚣城仅0.05平方公里,这弹丸之地开启了广州2 200多年的建
城史。
B.赵佗立国后兴建的南越国宫署,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广州的行政中心。
C.珠江沿岸在宋代便形成了商业区,清代中叶以后,江畔西式建筑
林立。
D.1921年广州首度设市,改革开放后,广州发展为国际化超大型城市。
解析:材料一第②段“此后两千多年间,历代官衙、署衙多建于此,这在世界城市史中极为罕见”可知,只是说历代官衙等多建于此,但不能绝对地说南越国宫署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广州的行政中心,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B。
13.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小语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A)
A.广州全市的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超21 000亿元。
B.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2.67亿元,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C.广州市外贸进出口优势明显,外贸出口和进口均实现正增长。
D.广州消费市场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加8 237.54亿元。
解析:B项,材料三表格显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外贸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5%,所以农林牧渔业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选项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三表格显示外贸进口总值同比增长-5.7%,不是正增长,选项与材料不符;D项,材料三表格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8 237.54亿元,同比增长6.4%,不是同比增加8 237.54亿元,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A。
14.为总结广州的发展情况,小语对材料作了归纳,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 (B)
A.据《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全国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
B.广州既有古老的白云山、越秀山,也有现代高楼,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
C.国庆期间广州消费市场复苏明显,所有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同比增速达26.9%。
D.广州有着超过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有赖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
解析:A项,由材料二第②段提到“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七大城市中,广州接纳度排名第一”可知,是在七个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不是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选项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四是说“10月1日至6日,天河路商圈、北京路、长隆万博等多个重点商圈的客流量均同比增长超10%,甚至有商圈客流同比增速达26.9%”,不是所有重点商圈同比增速都达到26.9%,选项与材料不符;D项,由材料二第②段提到“强大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开放包容的商住环境,以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人文性格,积淀出这座城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和这座全国商贸中心城市的厚重底蕴”可知,是多种因素共同积淀出这近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而非仅人文性格,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B。
15.广州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小语想要探寻广州的“幸福密码”,你认为广州市民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 请根据材料分点列出。(4分)
答案:广州市民的幸福感体现在:①历史文化悠久;②生态环境优美;③经济环境良好;④社会环境开放、包容,接纳度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少年书架
余映潮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
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
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丝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些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有了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17年第9期,有改动]
16.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回答。(3分)
答案: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我”自己做了一个“小书架”;父亲为我做“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答案:运用比喻,将书架比作稻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架放满书后的饱满、丰富、安静、美丽,表达了“我”对书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同样是那个书架,为何第段称为“久违的老友”,而第段中又称为“我的长者”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答案:“我”看着书架上的书,内心无比喜悦,那书架给“我”带来快乐,犹如亲密的好友,所以“我”称之为“久违的老友”;现在再看书架,已经十分陈旧了,表明它时间久远,所以看起来像给“我”无穷知识的“长者”。
19.文章以《少年书架》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结构上:“少年书架”作为文章线索,贯串全文。内容上:交代了文章的中心事物“少年书架”;点明中心,突出主题,文章借助“少年书架”,表达了“我”对年少时书架陪伴“我”成长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丰富了“我”在物质匮乏时代热爱图书的少年形象。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我的 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略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8分)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选段一、选段二中提及的两部书分别是《山海经》和《天演论》。(2分)
2.《朝花夕拾》中“正人君子”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3.写作是鲁迅人生的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3分)
答案:①鲁迅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先生给鲁迅泄题。②当鲁迅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枪毙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地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