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1 07: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的测量方法,错误的是( )。
A. B. C.
2.周末,小芳一家要去离家30千米的科技展览馆参观,选择( )的出行方式更合适。
A.步行 B.坐汽车 C.坐火车
3.要计量深圳到广州的路程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米 B.厘米 C.千米
4.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有1( )厚。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长、宽、高的数据,这个物体可能是( )。
A.新华字典 B.数学课本 C.一页草稿纸 D.笔记本电脑
6.要去距离200千米的某地,选择( )比较合适。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D.乘飞机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宝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不能买到一寸光阴。说明了时间十分宝贵,下面的事情中我们可以在10秒内做完的是( )。
A.跑3千米 B.爬6层楼梯 C.做一道口算题
二、填空题
8.( )厘米( )毫米。
9.乐乐的身高大约130( ),他睡的床长大约2( ),坐的椅子高大约5( )。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时15分=( )分 100秒=( )分( )秒
30分米=( )米 8厘米=( )毫米
4000米=( )千米 200厘米=( )米
1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清明小长假,我们全家去南京游玩,爸爸驾驶着我家约重2( )的小轿车,经过了全长约22( )的南京长江二桥。
(2)一辆载重5000( )的卡车,运一批约4( )重的面粉。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240分( )5时 85-15( )67 400毫米( )4米
6千克( )6吨 9千米( )9000米 146+595( )700
三、判断题
13.一张居民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 )
14.1000米的公路比1千米的山路长。( )
15.举世闻明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12600里。( )
16.广州离慧慧家有28千米,慧慧要去广州选择飞机出行比较合适。( )
17.小瓢虫的身体长约7毫米。( )
四、计算题
18.脱式计算。
100km-4km760m-2km30m(用小数计算)
五、解答题
19.下面哪一根线段长一些?长多少毫米?
20.灯笼,又称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用一根长3米的粗铁丝,截成同样长的6段做灯笼的竖框架。
21.爸爸带壮壮去旅游,途中要走225千米。他们上午8:00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中午12:00能到达吗?
22.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步行2千米,学校8:20开始上课;小明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步行到学校,他至少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不会迟到?
23.小刚把一根2分米4厘米长的彩带连续对折2次后,沿折痕剪断来装饰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段彩带长多少厘米?
《(基础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C A A C C
1.A
【分析】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先把尺子与所测量的物体对齐(不能斜放尺子),然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尺子另一端的刻度对着的是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详解】
A.,尺子的0刻度没有对准物体的一端,测量方法不对;
B.,测量方法正确;
C.,测量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A
2.B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作答,从家到科技馆的距离不用坐火车,30千米步行较远,最合适的应该是坐汽车,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选择坐汽车出行更合适。
故答案为:B
3.C
【分析】大拇指的指甲长度大约1厘米,小学生两臂伸开的长度大约1米,1千米相当于田径场的两圈半,计量两个城市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根据分析,要计量深圳到广州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4.A
【分析】根据对生活经验、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和身份证的厚度差不多,而比食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相差很多。
因此,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有1毫米厚。
故答案为:A
5.A
【分析】由图可知,这个物体的长为15厘米,宽为10厘米,高(厚)为2.8厘米,根据长、宽、高的数据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详解】A.新华字典的长、宽、高与图中标注的数据大致相同,所以这个物体可能是新华字典;
B.数学课本的厚度应该小于2.8厘米,所以这个物体不可能是数学书;
C.一页草稿纸的厚度很薄,一定小于2.8厘米,所以这个物体不可能是一页草稿纸;
D.笔记本电脑的长度应该超过20厘米,宽度应该超过15厘米,所以这个物体不可能是笔记本电脑。
故答案为:A
6.C
【分析】步行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5千米,自行车的骑行速度约为每小时15千米,汽车的行驶速度约为每小时60到120千米,飞机的行驶速度约为每小时800千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去距离200千米的某地,如果步行需要40个小时左右,时间太长了不合适;如果骑自行车需要13个小时左右,时间也比较长不太合适;如果乘汽车只需要2到3个小时,比较合适;如果乘飞机,这个距离又太短了,不合适。
所以要去距离200千米的某地,选择乘汽车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7.C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以及结合实际可知,跑1千米大约需要5分钟,爬1层楼大约需要15秒,做一道口算题大约需要10秒,依此即可选择。
【详解】A.10秒内跑不完3千米,跑3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B.10秒内不能爬6层楼梯,爬6层楼梯大约需要90秒。
C.10秒内可以做一道口算题。
故答案为:C
8. 4 7
【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
【详解】5厘米7毫米-1厘米=4厘米7毫米
9. 厘米/cm 米/m 分米/dm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长度单位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乐乐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床的长度用“米”作单位;椅子的高用“分米”作单位。
【详解】乐乐的身高大约130厘米,他睡的床长大约2米,坐的椅子高大约5分米。
10. 75 1 40 3 80 4 2
【分析】根据“1时=60分,1分=60秒,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来解决此题。
【详解】1时=60分,60+15=75,故,1时15分=75分;
60秒=1分,100-60=40,故,100秒=1分40秒;
10分米=1米,故,30分米=3米;
1厘米=10毫米,故,8厘米=80毫米;
1000米=1千米,故,4000米=4千米;
100厘米=1米,故,200厘米=2米。
11.(1) 吨/t 千米/km
(2) 千克/kg 吨/t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常用的重量单位:克、千克、吨。
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数据,以及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可知,
计量小轿车的重量用“吨”作单位;计量南京长江二桥的长度用“千米”作单位;
计量卡车的载重量用“千克”作单位;计量一批面粉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详解】(1)清明小长假,我们全家去南京游玩,爸爸驾驶着我家约重2( 吨 )的小轿车,经过了全长约22( 千米 )的南京长江二桥。
(2)一辆载重5000( 千克 )的卡车,运一批约4( 吨 )重的面粉。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12. < > < < = >
【分析】(1)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据此将240分换算成时,再与5时比较大小。
(2)先求出85-15的差,再与67比较大小。
(3)毫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4米换算成毫米,再与400毫米比较大小。
(4)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6吨换算成千克,再与6千克比较大小。
(5)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可知9千米=9000米。
(6)先求出146+595的和,再与700比较大小。
【详解】240分=4时,4时<5时,则240分<5时
85-15=70,70>67,则85-15>67
4米=4000毫米,400毫米<4000毫米,则400毫米<4米
6吨=6000千克,6千克<6000千克,则6千克<6吨
9千米=9000米
146+595=741,741>700,则146+595>700
【点睛】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13.√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即可判断。
【详解】一张居民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进行灵活地选择。
14.×
【分析】将单位统一后再进行比较,1000米=1千米,据此换算。
【详解】1000米=1千米
1000米的公路和1千米的山路一样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约是6300千米。1千米=2里,据此判断。
【详解】6300×2=12600(里)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12600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在生活中,我们会根据两地之间的距离远近,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如家到学校的距离较近(1千米左右),我们会选择步行;如果家到学校的距离有3千米至4千米,我们会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如果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以上,100千米以内,我们经常会选择开车出行;如果两地(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在几百千米以上,我们经常会选择坐高铁或飞机出行。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如果广州离慧慧家有28千米,慧慧要去广州选择开车出行比较合适。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我们知道,一枚1分钱的硬币厚约1毫米,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拃大约1分米,一庹大约1米,连续步行10分钟所走的路程大概就是1千米。据此分析。
【详解】小瓢虫的身体长会比食指的宽度短一点,即它的身体长不到1厘米,也就是几毫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5;93.21km
【分析】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根据“1km=1000m”先把4km760m转化为4.76km,把2km30m转化为2.03km,再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5
4km760m=4km+(760÷1000)km=4km+0.76km=4.76km
2km30m=2km+(30÷1000)km=2km+0.03km=2.03km
100km-4km760m-2km30m
=100km-4.76km-2.03km
=95.24km-2.03km
=93.21km
19.线段②;8毫米
【分析】1厘米=10毫米,根据进率转换单位;如图,线段①右边刻度是6厘米5毫米,左边刻度是5毫米。线段②右边刻度是8厘米3毫米,左边刻度是1厘米5毫米。用右边的刻度减去左边的刻度分别算出线段①和②的长度。再比较即可知道哪一根线段长一些,用减法可以计算出长多少毫米。
【详解】线段①:6厘米5毫米=65毫米
65-5=60(毫米)
线段②:8厘米3毫米=83毫米
1厘米5毫米=15毫米
83-15=68(毫米)
68>60
68-60=8(毫米)
答:线段②长一些,长8毫米。
20.
5分米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将3米化成30分米,截成同样长的6段,根据除法的意义,用全长除以段数,即得平均每段长多少分米,也就是灯笼的高度。
【详解】3米=30分米
30÷6=5(分米)
答:这个灯笼高5分米。
21.能到达
【分析】用12:00-8:00可以算出8:00到12:00有多长时间,再用汽车平均每时行的距离乘行驶的时间,可算出这段时间能行驶的距离,与225千米对比可知是否能到达。
【详解】12:00-8:00=4(小时)
60×4=240(千米)
240>225
答:中午12:00能到达。
22.8:00
【分析】根据1千米=1000米,将2千米单位化为米是2000米,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行100米,再用2000除以100即可求出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0分钟,因为学校8:20开始上课,所以从这个时间倒推20分钟,即可解答。
【详解】2千米=2000米
2000÷100=20(分钟)
8:20-20=8:00
答:他至少8:00从家出发才不会迟到。
23.
6厘米
【分析】已知彩带长2分米4厘米,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2分米=20厘米,那么彩带总长度为24厘米,彩带连续对折1次,会被分成2段;连续对折2次,段数会变为对折1次后的2倍,即4段;用总长度除以4就是每段彩带的长度。
【详解】2分米4厘米=20厘米+4厘米=24厘米
24÷4=6(厘米)
答:每段彩带长6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