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水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跳水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09: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亮思维火花 解智慧密码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说课
走进课文 说教材
《跳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人文主题。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其中前者指向阅读能力,后者指向习作表达。
《跳水》一文通过水手的“笑”和猴子的戏弄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即孩子爬上横木遇险,破解这一危险,便能解开这个故事的思维逻辑,感受船长的个人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贴合实际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事情的发展过程学生能够读明白,理清楚,但故事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为何用枪逼孩子跳水,还原船长当时激烈的思维过程,感受船长优秀的思维品质,从而获得智慧启迪,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碰撞思维 说目标
其中第一第二点为基础目标,第三点为本节课的特色目标,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第四点目标为本节课的发展目标。
为了达成本次教学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板块
取舍思辨 说设计
板块一:由词生思,检查预习
我以直接导入的形式开始本课,再以听写与帆船相关的五个词语的形式检查预习,顺势借由学生提出书写“艘”字的注意点并完成练写巩固。接着提问“这一组词语都和什么有关?”在学生提出与帆船有关后,播放介绍帆船的视频,并以“跳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艘远洋航行的帆船上”结束。紧接着出示第二组词语,在指读和齐读后提问:“这一组词语又和什么有关?”,通过之前的预习孩子们能够发现这一组词语都和动作有关,“那都和谁的动作有关”这一问题又能牵引孩子发现这些动作的发出者,让孩子在学习字词的同时对文章有一定的回顾。
板块二:情节生思,理清故事
上课之前孩子们以预习单为指引对本课内容进行先学,其中预习单的第四题我设计了“发现人物并绘制人物关系图”的任务,以该任务作为牵引我在板块二中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首先,说说文章从前至后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向学生提问“那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人物关系图试着补充作业本第三题的故事情节线”,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人物之间关系与故事情节的同时将作业本融入课堂教学。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划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会将“水手拿猴子取乐”和“猴子戏弄孩子”划分为故事的起因,对此我会作如下引导:猴子之所以会抢走孩子的帽子戏弄孩子是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牵引学生会发现猴子戏弄孩子的根源在于水手的取笑,从而发现导致这个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
最后,学生借助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情节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内容梳理,再通过这一环节的简单复述,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进一步地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层层递进,第二点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板块三:由疑生思,打消疑问
1.生疑
《跳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因为孩子最后成功得救了。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一行为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那人们可能质疑些什么呢?
对此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用逼孩子跳水的方法救孩子?”“用枪瞄准孩子,这一方式是否妥当。”
在学生质疑后我顺势提问“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作何解释?孩子一直站在横木上会有哪些危险,船长之所以选择让孩子跳水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到文章中寻找答案,证明观点。”
2.解疑
学生自学结束后我接着出示共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汇总找到的危险因素和有利条件并提取关键词写在词卡上。
3.汇报
讨论结束,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学生将本组找到的关键词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关键词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本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从思考走向思“辩”。
4.行辩
通过小组代表的汇报展示,学生能够从诸多危险因素里切实地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由此理解船长的做法。此时我再创设采访情境,让同桌二人分角色饰演船长和记者,记者提问“船长你当时为何会选择那样有些冒险的方式救孩子,这难道是唯一的方法了吗?”充当船长的孩子可以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语回答记者的提问。这一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问答中复盘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对船长的思维有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也为后续感受船长人物形象进行铺垫。
板块四:形象生思,走近船长
通过板块三的四个环节,学生已经对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再让学生带上这样的认识多种形式朗读船长所说的话,由读促悟。读后提问“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学生可能会提出机智、果敢、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等词。学生所得出的词语经由他们自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最后环节得到情感升华的同时,进一步贯彻他们的主体地位。
本堂课的最后,小结思维过程需要对客观现实情况进行用心的分析。
本节课我围绕思维从词、情节到质疑,再到人物形象带领学生一步步理清情节间内在联系,感受船长的思维品质,最终达成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习惯的初衷。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