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 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20 金字塔 教学案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09: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字塔》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准确认读并书写 “铸、愧、熠” 等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文章结构的阅读方法,梳理出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结构特点等内容。
感受金字塔建筑的宏伟与精巧,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激发探索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金字塔的魅力,感悟古埃及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金字塔的纪录片、展示高清图片,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段落对金字塔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加深对文章结构和说明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气势恢宏的埃及金字塔纪录片片段,展示金字塔在沙漠中巍峨耸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壮观的建筑就是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它们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你们想不想知道金字塔背后有哪些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同桌互助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 “铸、愧、熠、遐、埃” 等,教师进行范读,强调易错字音(如 “铸” 读 zhù,不读 zhòu)和字形(如 “愧” 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词读音。
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判断朗读是否正确、流利,读完后进行评议,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 分钟)
聚焦金字塔外观与结构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金字塔外观和结构的段落,思考: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语句和感受。例如,学生可能会找到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教师适时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建造工艺的精湛。
总结作者描写金字塔外观和结构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塔高约 146 米,相当于 40 层高的摩天大厦”)、作比较(将金字塔与摩天大厦作比较),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探究金字塔建造过程
让学生朗读描写金字塔建造过程的段落,思考:古埃及人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
结合文中描述,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建造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搬运巨石、堆砌塔身等过程。提出问题:“在当时没有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金字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古埃及的建筑师、工匠等,描述在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想法和经历,加深对建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8 分钟)
展示世界其他著名文化遗产的图片或视频,如中国的长城、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等,引导学生对比思考:这些文化遗产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开展 “我是小小导游” 活动,让学生选择金字塔的某一个方面(如外观、结构、建造过程等),运用所学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向 “游客”(其他同学)介绍金字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7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金字塔的特点、建造过程以及古埃及文化的魅力,强调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词,并用其中几个词语写一段话描述金字塔。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埃及的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在《金字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魅力。在精读课文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在教学中,对于部分学生提出的一些创新性问题,未能及时给予更深入的引导和拓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上述教学案例涵盖多环节教学内容。你对案例中的教学方法、环节设置等方面有不同想法,或还有其他修改需求,都能随时告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