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八上历史第1-2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卷
范围: 1-2单元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清廷要求英使谒见皇帝时行跪拜礼,并限制外 商在广州一口贸易,是把西方国家当“藩属 ”对待,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 导致了鸦片战争。这一说法( A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2.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应用了硝74.84%、硫11.84%、碳11.32%的最佳火 药配比,但清朝的火药仍按明末配方8:1 :1配比。这说明清政府战败原因之 一是( D )
A.制度腐败 B.指挥不当
C.经济迟缓 D.科技落后
3.(2024 · 大连期末改编)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 “文物归 家 ”主题引发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大英博物馆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 中大多数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所得,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4 · 荥阳期末)1860年, 《纽约时报》 的新闻记者直接以《侮辱恭亲 王》为标题报道了一次签约过程。“签约 ”是指( B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5.(2024 · 黑龙江期中)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6.《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 展资本主义。两个纲领的目的都是( B )
A.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要求
B.巩固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
C.恢复遭到破坏的自然经济
D.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经济
7.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 正是这些特性的反应,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崩溃。 ”下列能印证 范文澜观点的是( C )
A.建立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资政新篇》
8.太平天国之后,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不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该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运动( D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打击了外国侵略
C.加剧了阶级矛盾 D.影响了晚清政局
9.(2024 · 汕头市龙湖区二模)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时间 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洋务派( C )
A.有效解决边疆危机
B.彻底淘汰传统武器
C.未能实现自强目的
D.注重近代海防教育
10.(2024 ·如皋期末)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瞻仰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 的陵墓后,赋诗曰: “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
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这首诗的名称可能是( C )
A.《吴淞老将歌》 B.《天父诗》
C.《吊冯子材墓》 D.《挽李鸿章联》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 新疆建立行省;因美、 日、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 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A )
A.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D.满足列强要求以避免冲突
12.“西方列强把清政府看作一艘快要沉没的破船,争先恐后扑上前来,想尽 快从这里多捞取一把,掀起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狂潮。 ”这段话描述的 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B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3.(2024 · 淄博中考)某地博物馆以1895年发生在当地的一次著名战役为主 题,通过文物、图片及沙盘、模型等手段,展示了北洋海军将士捍疆卫国的 壮举。该博物馆可能位于( C )
A.广州 B.北京
C.威海 D.天津
14.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协定关税 ”;1895年, 日本在《 马关条约》中提出了“在华设厂 ”。这说明了( B )
A.中国贸易主权已经完全丧失
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 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 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 中国民族企业( B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16.(2024 ·福清期中)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 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中国报刊销量第一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17.(2025 · 苏州市相城区模拟)有学者认为: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名义上 “亲政 ”,实际上却“上制于西后,下壅于大臣,不能有其权,不能行其 志 ”。据此可知,材料强调百日维新的失败在于( D )
A.群众基础薄弱 B.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
C.变法方案激进 D.维新派没有掌握实权
18.太平天国拒绝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手中所取得的特权;义和团号召抵制洋 货、破坏传教士的活动,并指出“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 民 ”。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A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B.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缺少了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
19.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特示》,其中要求 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特示发布的时代背 景是( D )
A.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20.1898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宣布“广开口岸 ”,以自开抵制约开,保全主 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至1911年 , 已主动开辟埠头35处 。这体现了清 政府( A )
A.主动求变挽救危局 B.主动发展民族工业
C.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开始学习西方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 国家平等 ”的基本观念……不屑于设立国 家专职外交机构,笼统地以“夷务 ”对待……各部门之间分工并不明确,没 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责任制,遇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
——摘编自林红玲《试论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国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 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 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 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通商 事务增多。道光皇帝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五口通商 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负责与列强谈判的恭亲王奕讠斤深感“夷务 ” 混乱不堪,上奏咸丰帝建议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1861年,总理衙 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 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12年,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外交部,王宠惠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外交特征。(须回答两点)(2分)
没有平等外交观念; 没有设立专门外交机构; 职责不明确; 办事效率低 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妥协退让的原 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城下之约 ”中最能反映列强的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哪一条?(2分)
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虚弱;列强的武力威胁;传统保守的思想观 念。条款: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2分)
外交机构逐步近代化;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等。
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想象图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布面油画)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 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 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事的性质共同点是什么?请再从中国近代
史中找出和其性质相同的史事一例。(2分)
性质共同点:都是反侵略斗争。史事: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虎门; 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 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 醒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各一例。(3分)
主要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史事:政治上——戊戌 变法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的高涨等。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 国 ”道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 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 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 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 ”的鲜血没有白流。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些企业的特点。(回答一点即可) (2分)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特点:从空间布局来看,洋务企业主要集中于上海、 武汉、天津等通商口岸地区;从结构来看,既有军事工业,又有民用企
业等。
(2)材料二中谭嗣同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鲜血没有白流 ”指什么?(4分)
阶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 。“鲜血没有白流 ”: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 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 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给你留下的启示。(回 答一点即可)(1分)
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的自救和资产阶级的改 革都不能救中国;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具有曲折性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 君出。
——歌谣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 堂止住天。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谣所指代的运动的领导者是谁。这场 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领导者:洪秀全。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须回答两点)其在 中国近代发展中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两个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 么?(回答一点即可)(1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5.(6分)阅读下面材料,选择其中一人的观点提炼出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 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
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 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 “ 冲击 ”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 国社 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 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 应, 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 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 近代民族国家。
【示例一】 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 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说,中国向近 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示例二】 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太平 天国运动试图建立理想社会,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维新派发起戊 戌变法试图变法图强…… 中国人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进程。所以说,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八上历史第1-2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卷
范围: 1-2单元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清廷要求英使谒见皇帝时行跪拜礼,并限制外 商在广州一口贸易,是把西方国家当“藩属 ”对待,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 导致了鸦片战争。这一说法( A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2.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应用了硝74.84%、硫11.84%、碳11.32%的最佳火 药配比,但清朝的火药仍按明末配方8:1 :1配比。这说明清政府战败原因之 一是( D )
A.制度腐败 B.指挥不当
C.经济迟缓 D.科技落后
3.(2024 · 大连期末改编)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 “文物归 家 ”主题引发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大英博物馆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 中大多数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所得,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4 · 荥阳期末)1860年, 《纽约时报》 的新闻记者直接以《侮辱恭亲 王》为标题报道了一次签约过程。“签约 ”是指( B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5.(2024 · 黑龙江期中)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6.《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 展资本主义。两个纲领的目的都是( B )
A.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要求
B.巩固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
C.恢复遭到破坏的自然经济
D.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经济
7.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 正是这些特性的反应,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崩溃。 ”下列能印证 范文澜观点的是( C )
A.建立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资政新篇》
8.太平天国之后,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不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该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运动( D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打击了外国侵略
C.加剧了阶级矛盾 D.影响了晚清政局
9.(2024 · 汕头市龙湖区二模)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时间 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洋务派( C )
A.有效解决边疆危机
B.彻底淘汰传统武器
C.未能实现自强目的
D.注重近代海防教育
10.(2024 ·如皋期末)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瞻仰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 的陵墓后,赋诗曰: “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
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这首诗的名称可能是( C )
A.《吴淞老将歌》 B.《天父诗》
C.《吊冯子材墓》 D.《挽李鸿章联》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 新疆建立行省;因美、 日、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 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A )
A.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D.满足列强要求以避免冲突
12.“西方列强把清政府看作一艘快要沉没的破船,争先恐后扑上前来,想尽 快从这里多捞取一把,掀起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狂潮。 ”这段话描述的 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B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3.(2024 · 淄博中考)某地博物馆以1895年发生在当地的一次著名战役为主 题,通过文物、图片及沙盘、模型等手段,展示了北洋海军将士捍疆卫国的 壮举。该博物馆可能位于( C )
A.广州 B.北京
C.威海 D.天津
14.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协定关税 ”;1895年, 日本在《 马关条约》中提出了“在华设厂 ”。这说明了( B )
A.中国贸易主权已经完全丧失
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 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 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 中国民族企业( B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16.(2024 ·福清期中)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 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中国报刊销量第一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17.(2025 · 苏州市相城区模拟)有学者认为: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名义上 “亲政 ”,实际上却“上制于西后,下壅于大臣,不能有其权,不能行其 志 ”。据此可知,材料强调百日维新的失败在于( D )
A.群众基础薄弱 B.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
C.变法方案激进 D.维新派没有掌握实权
18.太平天国拒绝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手中所取得的特权;义和团号召抵制洋 货、破坏传教士的活动,并指出“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 民 ”。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A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B.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缺少了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
19.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特示》,其中要求 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特示发布的时代背 景是( D )
A.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20.1898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宣布“广开口岸 ”,以自开抵制约开,保全主 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至1911年 , 已主动开辟埠头35处 。这体现了清 政府( A )
A.主动求变挽救危局 B.主动发展民族工业
C.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开始学习西方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 国家平等 ”的基本观念……不屑于设立国 家专职外交机构,笼统地以“夷务 ”对待……各部门之间分工并不明确,没 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责任制,遇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
——摘编自林红玲《试论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国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 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 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 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通商 事务增多。道光皇帝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五口通商 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负责与列强谈判的恭亲王奕讠斤深感“夷务 ” 混乱不堪,上奏咸丰帝建议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1861年,总理衙 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 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12年,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外交部,王宠惠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外交特征。(须回答两点)(2分)
没有平等外交观念; 没有设立专门外交机构; 职责不明确; 办事效率低 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妥协退让的原 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城下之约 ”中最能反映列强的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哪一条?(2分)
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虚弱;列强的武力威胁;传统保守的思想观 念。条款: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2分)
外交机构逐步近代化;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等。
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想象图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布面油画)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 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 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事的性质共同点是什么?请再从中国近代
史中找出和其性质相同的史事一例。(2分)
性质共同点:都是反侵略斗争。史事: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虎门; 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 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 醒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各一例。(3分)
主要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史事:政治上——戊戌 变法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的高涨等。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 国 ”道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 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 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 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 ”的鲜血没有白流。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些企业的特点。(回答一点即可) (2分)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特点:从空间布局来看,洋务企业主要集中于上海、 武汉、天津等通商口岸地区;从结构来看,既有军事工业,又有民用企
业等。
(2)材料二中谭嗣同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鲜血没有白流 ”指什么?(4分)
阶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 。“鲜血没有白流 ”: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 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 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给你留下的启示。(回 答一点即可)(1分)
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的自救和资产阶级的改 革都不能救中国;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具有曲折性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 君出。
——歌谣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 堂止住天。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谣所指代的运动的领导者是谁。这场 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领导者:洪秀全。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须回答两点)其在 中国近代发展中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两个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 么?(回答一点即可)(1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5.(6分)阅读下面材料,选择其中一人的观点提炼出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 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
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 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 “ 冲击 ”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 国社 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 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 应, 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 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 近代民族国家。
【示例一】 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 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说,中国向近 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示例二】 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太平 天国运动试图建立理想社会,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维新派发起戊 戌变法试图变法图强…… 中国人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进程。所以说,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历史第1、2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卷
范围:第1、2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清廷要求英使谒见皇帝时行跪拜礼,并限制外商在广州一口贸易,是把西方国家当“藩属”对待,恶化了中英关系,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这一说法(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A
2.鸦片战争中,英国已经应用了硝74.84%、硫11.84%、碳11.32%的最佳火药配比,但清朝的火药仍按明末配方8:1:1配比。这说明清政府战败原因之
一是( )
A.制度腐败 B.指挥不当
C.经济迟缓 D.科技落后
D
3.(2024·大连期末改编)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
家”主题引发中国观众的极大共鸣。大英博物馆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大多数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所得,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4.(2024·荥阳期末)1860年,《纽约时报》的新闻记者直接以《侮辱恭亲
王》为标题报道了一次签约过程。“签约”是指( )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B
5.(2024·黑龙江期中)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6.《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两个纲领的目的都是( )
A.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要求
B.巩固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
C.恢复遭到破坏的自然经济
D.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经济
B
7.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应,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崩溃。”下列能印证范文澜观点的是( )
A.建立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资政新篇》
C
8.太平天国之后,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不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该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打击了外国侵略
C.加剧了阶级矛盾 D.影响了晚清政局
D
9.(2024·汕头市龙湖区二模)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发展历程时间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洋务派( )
A.有效解决边疆危机
B.彻底淘汰传统武器
C.未能实现自强目的
D.注重近代海防教育
C
10.(2024·如皋期末)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在瞻仰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陵墓后,赋诗曰:“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这首诗的名称可能是( )
A.《吴淞老将歌》 B.《天父诗》
C.《吊冯子材墓》 D.《挽李鸿章联》
C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D.满足列强要求以避免冲突
A
12.“西方列强把清政府看作一艘快要沉没的破船,争先恐后扑上前来,想尽快从这里多捞取一把,掀起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狂潮。”这段话描述的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C.维新思想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13.(2024·淄博中考)某地博物馆以1895年发生在当地的一次著名战役为主题,通过文物、图片及沙盘、模型等手段,展示了北洋海军将士捍疆卫国的壮举。该博物馆可能位于( )
A.广州 B.北京
C.威海 D.天津
C
14.1842年,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提出了“协定关税”;1895年,日本在《马关条约》中提出了“在华设厂”。这说明了( )
A.中国贸易主权已经完全丧失
B.列强经济侵略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15.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B
16.(2024·福清期中)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中国报刊销量第一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洋务运动影响深远
A
17.(2025·苏州市相城区模拟)有学者认为: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名义上“亲政”,实际上却“上制于西后,下壅于大臣,不能有其权,不能行其志”。据此可知,材料强调百日维新的失败在于( )
A.群众基础薄弱 B.守旧派势力过于强大
C.变法方案激进 D.维新派没有掌握实权
D
18.太平天国拒绝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手中所取得的特权;义和团号召抵制洋货、破坏传教士的活动,并指出“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
B.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缺少了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
A
19.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特示》,其中要求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特示发布的时代背
景是( )
A.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D
20.1898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宣布“广开口岸”,以自开抵制约开,保全主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至1911年,已主动开辟埠头35处。这体现了清
政府( )
A.主动求变挽救危局 B.主动发展民族工业
C.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开始学习西方制度
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国家平等”的基本观念……不屑于设立国家专职外交机构,笼统地以“夷务”对待……各部门之间分工并不明确,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交责任制,遇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
——摘编自林红玲《试论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国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迫于英国强大武力的威慑,无奈地同意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得到了巨大提高,开始了与中国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斗争……但在甲午战败后,中国在签订的城下之约中丧失大量的权益,包括对朝鲜的宗主权。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通商事务增多。道光皇帝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负责与列强谈判的恭亲王奕讠斤深感“夷务”混乱不堪,上奏咸丰帝建议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1861年,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外交部,王宠惠出任第一任外交总长。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国外交特征。(须回答两点)(2分)
没有平等外交观念;没有设立专门外交机构;职责不明确;办事效率低
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妥协退让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城下之约”中最能反映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哪一条?(2分)
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虚弱;列强的武力威胁;传统保守的思想观
念。条款: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2分)
外交机构逐步近代化;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等。
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想象图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布面油画)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事的性质共同点是什么?请再从中国近代史中找出和其性质相同的史事一例。(2分)
性质共同点:都是反侵略斗争。史事: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虎门;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海战中与舰同沉;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相关史事各一例。(3分)
主要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全民族意识的觉醒。史事: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兴起;义和团运动的高涨等。经济上——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些企业的特点。(回答一点即可)
(2分)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特点:从空间布局来看,洋务企业主要集中于上海、武汉、天津等通商口岸地区;从结构来看,既有军事工业,又有民用企
业等。
(2)材料二中谭嗣同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鲜血没有白流”指什么?(4分)
阶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鲜血没有白流”: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给你留下的启示。(回答一点即可)(1分)
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的自救和资产阶级的改革都不能救中国;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具有曲折性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歌谣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谣所指代的运动的领导者是谁。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领导者:洪秀全。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须回答两点)其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两个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回答一点即可)(1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5.(6分)阅读下面材料,选择其中一人的观点提炼出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示例一】 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说,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示例二】 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建立理想社会,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变法图强……中国人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说,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