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评价卷(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0 23:17:59

文档简介

第二章检测卷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 B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C.手吸收了声波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D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由鸟类尺骨制成,骨笛上有多个气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骨笛发声是由骨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要按压不同的气孔,主要是改变音调
C.骨笛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音色会发生改变
4.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蛟龙
C.防噪声耳罩 D.隔音板墙
5.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 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
B.人耳听不到该声音是因为超声波的能量太小
C.该手杖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导盲手杖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6.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乙两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B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B.“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8.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9.某品牌AI音箱的人设“小×”定位是“专业调音的智慧管家”,将“小×小×”作为唤醒词,可轻松开关电灯、调节空调温度等,“小×”还拥有超多技能,从搜地图、学英语到讲儿童故事应有尽有。丰富你的听觉内容,只需一句话即可控制多款家电。下列有关“小×”涉及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听见“小×”讲故事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
C.“小×”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
D.人人都能唤醒“小×”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相同
10.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 D )
A.振动幅度比乙大 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
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 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弹跳起来 ,此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所用实验方法是 转换法 。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声音越来越小 ,此现象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所用实验方法是 科学推理法 。
12.(8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将正在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在纸筒B的一端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使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从下表可以看出,反射声音最弱的材料是 海绵 。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有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 大理石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13.(8分)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把肥皂膜靠近喇叭,观察到的现象是 肥皂膜左右振动 。
(2)当喇叭与肥皂膜的距离不变时,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距离声源的远近 有关。
(4)在上面实验中,肥皂膜破裂,表明声波能传递 能量 。
14.(7分)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 振动的物体 不同。
(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 频率 不同,音调不同。
(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a是敲击 丙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b是敲击 丁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 丁 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
(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 向瓶口吹气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 向瓶口吹气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橡皮锤敲击瓶身”)
15.(8分)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A 、 B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55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C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人耳不易区分音调的变化 。
16.(9分)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 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2)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答案:(1)80 m
(2)640 m
17.(6分)李杰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手机闹铃 。
(2)李杰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B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泡沫塑料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 m 10 m 6 m
(4)方案B中,将不容易比较的响度变化改为比较距离的变化,这里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转换法 (选填“替代法”“比较法”或“转换法”)。
(5)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李杰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在一旁看书的爸爸几乎听不到耳机发出的声音。李杰听力训练时,客厅电视的声音是 噪声 (选填“噪声”或“乐音”),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
18.(8分)小明用声波传感器和电脑设备记录测量某种材料合金管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他猜想声音频率可能与合金管的直径、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力度、合金管的长度有关。他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制作合金管编钟,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 刻度尺 、声波传感器、合金管若干、铁锤、电脑。
(2)实验步骤:(①③步骤的空均选填“相同”“不同”)
①选取 不同 长度的合金管并按图安装好,每根合金管的直径
 相同 。
②将声波传感器连接到电脑,准备记录。
③使用铁锤敲击合金管底部的 相同 位置,确保敲击力度 相同 。
④ 每次测量合金管的长度并记录频率后,换用不同长度的合金管多次实验 。
⑤根据数据分析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
实验次数 ① 长度/m ② 频率/Hz
1
2
3第二章综合评价卷
满分:9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C.手吸收了声波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由鸟类尺骨制成,骨笛上有多个气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笛发声是由骨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要按压不同的气孔,主要是改变音调
C.骨笛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音色会发生改变
4.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蛟龙
C.防噪声耳罩 D.隔音板墙
5.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探测周围5 m内障碍物的情况,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它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
B.人耳听不到该声音是因为超声波的能量太小
C.该手杖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导盲手杖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6.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乙两音叉发声的响度相同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B.“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8.中华优秀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说话声的响度没有改变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9.某品牌AI音箱的人设“小×”定位是“专业调音的智慧管家”,将“小×小×”作为唤醒词,可轻松开关电灯、调节空调温度等,“小×”还拥有超多技能,从搜地图、学英语到讲儿童故事应有尽有。丰富你的听觉内容,只需一句话即可控制多款家电。下列有关“小×”涉及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们听见“小×”讲故事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
C.“小×”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
D.人人都能唤醒“小×”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相同
10.监测器离发声体甲、乙的距离相同,测得甲、乙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所示,0~t这段时间发声体甲(   )
A.振动幅度比乙大 B.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低
C.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大 D.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此现象说明   ,所用实验方法是   。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此现象说明   ,所用实验方法是  。
12.(8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将正在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在纸筒B的一端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使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从下表可以看出,反射声音最弱的材料是   。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13.(8分)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把肥皂膜靠近喇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当喇叭与肥皂膜的距离不变时,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4)在上面实验中,肥皂膜破裂,表明声波能传递   。
14.(7分)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则发出“do(1)”的音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   不同。
(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   不同,音调不同。
(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a是敲击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b是敲击   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   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
(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   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均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橡皮锤敲击瓶身”)
15.(8分)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A和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   。
(5)在评估交流中,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仍存在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应该是   。
16.(9分)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 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
(2)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17.(6分)李杰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李杰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 m 10 m 6 m
(4)方案B中,将不容易比较的响度变化改为比较距离的变化,这里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选填“替代法”“比较法”或“转换法”)。
(5)当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时,李杰在书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声耳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在一旁看书的爸爸几乎听不到耳机发出的声音。李杰听力训练时,客厅电视的声音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爸爸看书时,防噪声耳罩相当于在   处减弱噪声。
18.(8分)小明用声波传感器和电脑设备记录测量某种材料合金管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他猜想声音频率可能与合金管的直径、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力度、合金管的长度有关。他设计实验探究敲击合金管发出的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制作合金管编钟,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   、声波传感器、合金管若干、铁锤、电脑。
(2)实验步骤:(①③步骤的空均选填“相同”“不同”)
①选取   长度的合金管并按图安装好,每根合金管的直径
   。
②将声波传感器连接到电脑,准备记录。
③使用铁锤敲击合金管底部的   位置,确保敲击力度   。
④   。
⑤根据数据分析声音频率与合金管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
实验次数 ①  ② 
1
2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