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 高质量教研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 高质量教研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班会
更新时间 2025-09-20 23:1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
高质量教研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5年9月20日
y
目录
CONTENTS 核心目标与基本原则
三 整体规划与工作重点
当前形势与现实需求
第一部分
当前形势与现实需求
2HONG XUE
SHIFAN
ONG
复合型人才
拔尖创新型人才
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理念 ·新概念
新课标、新教材
项目化、跨学科
大单元、任务群
数字化、人工智能
五项管理、思政融合
首页>公开
信息名称: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
育强师计划》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10-05-2022-0004-1
生成日期: 2022-04-11
发文机构: 教育部等八部门
发文字号: 教师〔2022〕6号
信息类别: 基础教育
内容概述: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
师计划》。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 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文件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e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hlic of China
首页 机构 新闻 公开 服务 互云
新时代育人形势
教育理念更新
| 一 、当前形势与现实需求
学校十四五规划
区域性发展定位
学校发展,教研何为
区域发展,经开何为
教育强国,附中何为
教师发展需求
访谈调研
省市论文 ·规划课题
专业讲座 ·理论培训 搭建平台 ·开拓眼界
职称评聘 ·发展规划
流动资源 · 团队互助 学科期刊 ·专业书籍
| 一 、当前形势与现实需求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十四五”规划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第二部分
核心目标与基本原则
S
DA XUE
2HONG XUE
SHIFAN
ONG
教研工作目标 打造一流学科教研团队 建设学术专业教师队伍 提升教学名师品牌效应 彰显教育科研成果特色 扩大教育服务辐射影响
教研工作基本原则
一 、以促进更好育人为使命
二 、以优化教学活动为旨归
三 、以立足教学实践为根本
四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线
五 、以深化课堂改革为重点
六 、以统一校本师本为途径
七、以坚持潜心教研为常态
I 二 、核心目标与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S
DA XUE
2HONG XUE
SHIFAN
ONG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学科教研室
品牌化建设
教研大平台
联合性搭建
学术型教师
专业化发展
学科教研室品牌化建设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学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搭设学科交流与合作的
多元平台,深入研讨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特色发展,构 建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名师、特色教师的学术影 响力,构建师资雄厚、梯队合理、厚重大气、求真求实、站 位前沿的特色优质学科。
(2)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空中课堂”开发“微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3)研究国家教育政策变化,研究新高考,着力开发走班分层次常规教学课程.
(4)立足我校现状,加强小初高贯通培养衔接课程的开发 .
2.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归整。归档各学期、各学段、各类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课件,习 题库、考题库等。
(2)课程资源共享,以备课组对接为主要方式,实现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共享.
(四)教学改进
1.教育教学理念
(1)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单一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构建多样化、体验式、生成 性的课堂。对学生有多种形式的引领、帮助和鼓励,充分给学生时间、空间。
(2)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形式,鼓励自主、合作, 探究式学习方式 .
2.教学研讨活动
(1)校内:定期举办校内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校外:帮助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的教师撰写教案、试讲、磨课等,
(五)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理念:教研服务于常规教育教学,服务于教师自身成长,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2.教学研究管理:
(1)以问题为导向,以微课题为依托,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积极申报并大力 推进国家、省,市、校级课题,重视课题研究的中期监控。
(2)倡导教师写工作案例(教育、教学,管理)、感悟或读书心得,并在校内及上级刊 物上发表。
在学校以年级组为基本管理单位的大环境下,学科研究室要加强走动式管理及服务,切实
加强教师队伍及学科建设,加强对课程、教学及科研的引领和管理,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 景而努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初中研究室
2023年9月10日
2.教师仪表
(1)服饰:男教师不得穿短裤、拖鞋上课。
女教师裙长过膝,服装不透明、镂空,不过分暴露体型,不穿拖鞋上课,
(2)头型:不留怪发型,不染另类颜色,头发不遮挡面部和眼睛。
(3)首饰:不佩戴大型首饰,不戴下垂较大的耳环,不染明显颜色指甲。
3.教师专业发展
(1)确立教师学术性成长阶段培养方向及目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及各年龄 段教师发展指标。
(2)帮助教师培养学科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及教育能力,并逐渐 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3)教师每学期读两本教育教学书籍,读《中国教育报》,并形成读书心得,感悟。
(4)为组内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参加学习的教师为相关层面的教师做汇报分享, (5)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组内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二)学科建设
1.学科建设
(1)学科教研室对于学科本质有深刻的理解。
(2)了解学科前沿动向及未来发展方向,
(3)教研室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鲜明的特色。
2.梯队建设
(1)培养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名师,
(2)加强教师梯队建设,考虑年龄、性别、学历、特长、职称等因素。
(3)加强领导梯队建设:主抓常规工作,备课组长年轻化,培养接班人,
(4)通过师徒配对、组内汇报课、答题、出题、讲题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3.制度建设
(1)坚持组会制度,每月教研室至少召开两次全体组会。
(2)加强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明确备课内容、有会议记录。组织各备课组互相观摩。
(3)定期开展学科文化活动。如:读书交流、学科节,活动有策划预案、过程记录、总 结反思,
(4)加强教研室文化建设,注重精神文化引领。
(5)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学科教研室整体规划
(三)课程管理
1.课程分类
(1)完善本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年级以及班本化改造,主
学科主导性校本课程、学科拓展类校本选修课程、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社团课程 设计以及主导性校本教材开发。
学校研究室对学科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意见
东 北 师 范 大 学H 属实验学校(经开)初中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附 属 实 验 学 校 ( 经 开 ) 初 中
学科教研室建设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依托《东北师大附中“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于学科及教师队伍现状。通过强化学科 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室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科教研室效能,为 实现我校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 、总体目标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信息收集处理和终身学习能力,实 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力培养专家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研究、 视野开阔、富有影响的学科教师梯队,着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科教研室。
三 、重点工作
(一)教师发展
1.师德师风师道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教学相关政策,贯彻学校对于教师管理的各项要求,强调教师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尊重学生, 一视同仁。不挖苦、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2)对家长:尊重家长,不接受家长宴请及礼金
(3)对同事:尊重同事,和谐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对工作:遵守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
(5)对学校: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附中情怀。了解并践行附中理念, 校训 — 志存高远 学求博深
校风——团结向上求实创新
教风 — 勤奋严谨善诱慎行
学风 — — 勤学好问多思求是
学校精神—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
办学理念 — 追求学术创新自觉友善的教育
办学指导思想—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研究功能:自主研修、同伴互助
指导功能:常规教学、公开展示、论文课题
培养功能: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培训系统、学术平台
管理功能:教师队伍、课程教学
服务功能:团队凝聚、人文关怀
教研室的主要功能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学科常规管理
建立教师档案,明确团队构成;
制定学科规划,长期中期短期;
做好学期计划,设计教研活动;
教师分段培养,规划职业发展;
个性需求座谈,有针对性指导。
东 北 师 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初中
学科教研室主任
学年 学期)

I 三、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作 手 册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及具体行事表 备课活动指导
设计学科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指导
学科专业培训、教师基本功训练
训练测量督导
荣誉教师引领、人文素养提升
大型教研承办
集体备课观摩、外聘专家指导
学期工作总结
外出教师学习分享、大赛指导
教研室主任常规教研工作(以学期为例)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一节体现最新教育理念、切实有效的高质量研究课
一项体现教育热点、对标新概念的科研课题
一场关于教育新理念、新概念的研究成果报告 一篇市级或市级以上专业期刊论文
一次省市区教育服务或教研活动
学科教研核心任务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一)强化特色,打造学科队伍品牌
学术型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
阶段性发展不平衡问题,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
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
湛、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学术型教师队伍,为学校特色发展 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着力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性发展
学术型发展 结构化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管理干部培训(学校文化建设、团队与管理、教育和教学、安全与保障)
班级管理培训(习惯养成、家校协作、学生培养)
教育考察交流(国内外名校)
教育学术论坛(高校联盟、教育学术年会)
专业性发展
夯实教师基本功(“五个一”工程)
通识理论培训(前沿理论,教育热点)
专业知识培训(学科专业研究)
对标需求 切实有效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写作 · 常用文体
论文发表 ·著作出版 课题研究 ·教学成果 学术讲堂 ·名师讲坛 教育服务 ·辐射引领
学术型发展
提升教育研究质量
凝练教育教学成果
助力教师学术成长
优化成果
应用实践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教师梯队发展培养
教师学历结构优化 教师荣誉序列发展 教师个性需求指导 教师评聘考核制度
结构化发展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发展
职业认同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5年
由大学毕业生成 长为合格教师的过程, 也是学术型教师发展 的基础阶段。
20年+
由具有研究能
力的教师向具有一
定学术影响的教师 发展的过程。
6-10年
由合格教师向 优秀教师转变的过 程,也是教师学术 性提升阶段。
11-20年
由优秀教师向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 师发展的过程。
教育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
学习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
入职一年内的教师,培养目标是学会分析教材,初步了解学生,
初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
入职2-5年的教师,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深入了解学生身心规律,全面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目标
学习型教师 1-5年
培养目标是能够科学的分析和优化组合学科知识体系,能够
动态性的理解学生身心特点,能够熟练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 教学技能。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目标
反思型教师 6-10年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目标
研究型教师 11-20年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研
究为手段,最终达至教学学术的成长。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为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实验,
总结反思教学经验、思想和风格,并努力使之系统化,形成一定 的教育影响力。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目标
教育家型教师 20+年
【结构化发展】教师梯队发展
教师学术性成长四个阶段要求
培养方向 常规教学 课例展示 校本培训 科研论文
课题立项
学习型教师 掌握规范 练习技能 入门课 岗前培训 岗上培训 学习积累
参与校级课题
独立工作 灵活行动 观摩课 跨区域交流 形成问题意识 尝试撰写论文
主持校级课题
反思型教师 突出重点 稳定成熟 展示课 高校研修 掌握研究方法 论文发表交流
参与市、省级课题
研究型教师 问题意识 研究状态 研究课 海外研修 在中文核心期刊 发表论文
主持市、省级以上课题
教育家型教师 批判思维 自我实现 精品示范课 国际交流 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 出版学术专著
参与或主持国家级课题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二)全面发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研大平台联合性搭建
(三)融合共享,搭建教研发展五级平台
附中各校区联合教研(S)
高校联盟联合教研 (U) 经开区区域性联合教研(D)
省学院联合教研 (P) 市级教研中心联合教研(M)
I 三 、整体规划及工作重点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023年9月9日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教 神
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
高质量教研工作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5年9月20日
谢 谢 聆 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