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三册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三册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08: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单选题
1.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总电阻阻值必小于每一支路的电阻 B. 其中一只电阻阻值增大时,总电阻阻值必减小
C. 再并联一只电阻时,总电阻阻值必减小 D. 拿掉一支路时,总电阻阻值必增大
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使用甲图和乙图两种连接方式测量同一电路,使用甲图时,电流表示数为4.60mA,电压表示数为2.50V;使用乙图时,电流表示数为5.40mA,电压表示数为2.30V。比较这两次的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大于543Ω B.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小于543Ω
C.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26Ω,且大于426Ω D.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26Ω,且小于426Ω
3.有三个电阻,R1=2 Ω,R2=3 Ω,R3=4 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I3是(  )
A. 6∶4∶3 B. 3∶4∶6 C. 2∶3∶4 D. 4∶3∶2
4.有一个电流表,刻度盘每1小格代表,内阻为360Ω。若将其改为刻度盘每一小格代表的电流表,那么需要给其并联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
A. 3000Ω B. 150Ω C. 120Ω D. 2400Ω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 Ω,R2=6 Ω,R3=3 Ω,电流表内阻不计,在A、B两点间加上9 V的电压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
A. 0 B. 1 A C. 1.5 A D. 2 A
6.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时,若不知道Rx的大概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路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电路如图所示连接,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S,然后将S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那么有( )
A. 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S应接a B. 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S应接b
C. 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S应接a D. 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S应接b
7.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表达、两个电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对的是( )
A. 与的电阻之比等于
B. 把和串联接入电路中,流过两电阻电流之比是
C. 把和串联接入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是
D. 把和并联接入电路中,流过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是
8.如图,两个截面不同、长度相等的均匀铜棒接在电路中,两端的电压为U,则(  )
A. 通过两棒的电流不相等
B. 细棒的电压等于粗棒的电压
C. 两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D. 两棒内的电场强度不同,细棒内场强大于粗棒内部场强
9.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x的阻值,用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内阻约为0.125 Ω的电流表进行测量.如图所示,他设计了图甲和图乙两种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应采用图甲电路,此电路测得的Rx偏大
B. 实验中应采用图乙电路,此电路测得的Rx偏大
C. 实验中应采用图甲电路,误差主要是由电压表分流引起的
D. 实验中应采用图乙电路,误差主要是由电流表分压引起的
10.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  )
A. 由于串联,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相同
B. 由于电压表内阻太大,两只电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C.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大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D.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11.如图,AB间的电压为30 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则UCD的变化范围是(  )
A. 0~10 V B. 0~20 V C. 10~20 V D. 20~30 V
12.已知一个表头的量程为0~100 mA,内阻Rg=100 Ω.现将表头改装成电流、电压两用的电表,如图所示,已知R1=100 Ω,R2=1 k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oa两端时是电压表,最大测量值为110 V B. 接ob两端时是电压表,最大测量值为110 V
C. 接oa两端时是电流表,最大测量值为200 mA D. 接ob两端时是电流表,最大测量值为220 mA
13.图甲为实验室中使用的电压表, 图乙为其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由图乙中数据可得出该电压表表头的满偏电流Ig和电压表在“0-15V”量程时的内阻Rv分别为(  )
A. 1A,100Ω B. 1mA,2900Ω
C. 1mA,14900Ω D. 1mA,15000Ω
14.如图所示的电路,A是电流表,R1、R2是两个可变电阻,调节可变电阻R1,可以改变电流表A的示数.当M、N间的电压为6 V时,电流表的指针刚好偏转到最大刻度.将M、N间的电压改为5 V时,若要使电流表A的指针仍偏转到最大刻度,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保持R1不变,增大R2 B. 增大R1,减小R2
C. 减小R1,增大R2 D. 保持R2不变,减小R1
二、多选题
15.某课外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改装后的电压表通过控制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有两个量程,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V为标准表。校对过程中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的示数总稍小于标准电压表的示数,该小组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则如下判断和调整措施正确的(  )
A. 开关闭合时,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大
B. 开关断开时,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大
C. 在两端并联一个阻值远大于的电阻进行调整
D. 在两端并联一个阻值远小于的电阻进行调整
16.有一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 Ω,其真实值为Rx,现在用一个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一个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来测量此电阻的阻值,甲、乙两同学分别采用甲、乙电路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测量值大于Rx,误差较小 B. 甲同学的测量值大于Rx,误差较大
C. 乙同学的测量值小于Rx,误差较小 D. 乙同学的测量值小于Rx,误差较大
17.曹冲称象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下列研究中也用到此方法的有(  )
A. 研究两个力的合力 B.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C. 研究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D. 研究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18.如图所示为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已知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流表量程为0~0.9A B. 若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流表量程为0~1A
C. 若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量程为0~0.1A D. 若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电流表量程为0~1A
三、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灵敏表头G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表头G的额定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480 Ω.
(1)使用AB两端和AC两端时,电流表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AB两端”或“AC两端”).
(2)若接AC两端时电流表的量程为0~1 mA,则R1+R2=________Ω.此时相应电流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
(3)若接AD两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0~5 V,则R3=________Ω.
20.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不是理想电表,会造成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现有一个待测电阻Rx,当由图(a)连接方式变成图(b)连接方式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了,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则选用________(填“a”或“b”)测量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造成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1.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0~250 μA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0~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的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根据图甲和题给条件,将图乙中的实物连线.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所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18 mA B.21 mA C.25 mA D.28 mA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________.
四、计算题
22.如果将满偏电流和内阻分别为Ig=2 mA、Rg=200 Ω的表头分别按图甲和图乙的方式改装成双量程的电流表.试求满足题中要求的定值电阻R1、R2、R3、R4的阻值分别为多少?
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4 Ω,R3=6 Ω,R4=3 Ω,U=2.4 V,若在a、b间接一个理想电压表,它的读数是多少?
24.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2 Ω,R2=3 Ω,R3=2 Ω。当开关K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6 A,求:
(1)电阻R3两端的电压U3;
(2)流过电阻R2的电流I2;
(3)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电阻并联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加了,故总电阻阻值必小于每一支路的电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并联电阻的总电阻规律可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增大时,总电阻阻值必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多并联一只电阻,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加了,总电阻阻值必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拿掉一支路时,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减小了,总电阻阻值必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比较题中甲、乙两图的电压表读数,可知,所以,电流变化为,所以,可知,即电流变化明显一些,可见电压表内阻带来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故应采取电流表内接法,即,此方法得到的测量值偏大。故选B。
3.【答案】A
【解析】根据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知,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I1R1=I2R2=I3R3,又因为R1∶R2∶R3=2∶3∶4,所以I1∶I2∶I3=6∶4∶3,选项A正确.
4.【答案】C
【解析】电流表刻度盘总共有N小格,则满偏电流为,改装后量程为,则并联电阻中的电流为,,满偏电压,,可得,,故选C。
5.【答案】B
【解析】题图中电阻R2与R3并联后与R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4 Ω+ Ω=6 Ω.根据欧姆定律得,干路中的电流I== A=1.5 A,由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IR3=·I=×1.5 A=1 A,选项B正确.
6.【答案】BC
【解析】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则说明电压表的分流效果比较明显,S应接b。故A错误,B正确;
若电电表示数有显著变化,则说明电流表的分压效果比较明显,S应接a。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7.【答案】D
【解析】根据图像可得、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则有,A错误;把和串联接入电路中,流过两电阻电流相等,则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BC错误;把和并联接入电路中,和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流过电阻的电流与流过电阻的电流之比为,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由于两棒串联,所以电流相等,故A错误;由可知,细棒的电阻大,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细棒的电压U1大于粗棒的电压U2,又由可知细棒内场强大于粗棒内部场强。故B错误;D正确;由I=nqSv可知,两棒电流相等,细棒的截面积小于粗棒的,所以两棒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5 Ω>5 Ω,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即实验中采用题图甲电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测量的电流值偏大,则根据R=可知,测得电阻比真实值小,故A、B、D错误,C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电表的改装原理知,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是串联较大的分压电阻;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是并联较小的分流电阻;两电表串联后,通过电流表的总电流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相等,由于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是并联较小的分流电阻,所以大部分电流通过了分流电阻,通过表头的电流很小,则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故A、B、C错误,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置于滑动变阻器的最上端时,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知,UCD最大,最大值为Umax=U=×30 V=20 V;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置于滑动变阻器的最下端时,UCD最小,最小值为Umin=U=×30 V=10 V ,所以UCD的变化范围是10~20 V.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由题给电路图可知,接oa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是电流表,最大测量值为I=Ig+=100×10-3 A+ A=200×10-3 A=200 mA,C正确,A错误;由题给电路图可知,接ob两端时,表头G与R1并联后再与R2串联,是电压表,最大测量值为U=I(+R2)=0.2×(+1 000)V=210 V,B、D错误.
13.【答案】D
【解析】当电压表量程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规律有,解得mA,“0-15V”量程时的内阻RV为,故选D。
14.【答案】B
【解析】由于MN两端电压UMN减小,要使通过电流表A的电流不变,可以减小R2,增大R1.故选B.
15.【答案】BC
【解析】由电路相关知识可知,闭合开关时,电压表量程为,断开开关时,电压表量程为,明显可知开关断开时,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大,故A错误,B正确;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偏小,即实际流过表头电流偏小,分压电阻偏大,只需让分压电阻减小一点,可在分压电阻两端并联一个阻值远大于的电阻进行调整,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16.【答案】BC
【解析】由题意可知==50,==600,则>,说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实验误差较小,电流表内接法实验误差较大,即甲同学的实验误差较大,乙同学的实验误差较小;由题图甲所示电路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待测电阻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和,待测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由题图乙所示电路可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由欧姆定律可知,待测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故选BC.
17.【答案】ABD
【解析】研究两个力的合力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A正确;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B正确;点电荷用到了理想模型法,C错误;研究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D正确。故选ABD。
18.【答案】BC
【解析】若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电路的最大电流为,则电流表量程为0~1A,故A错误,B正确;.若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电路的最大电流为,则电流表量程为0~0.1A,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19.【答案】(1)AB两端 (2)160 120 (3)4 880
【解析】(1)表头G的最大电流相同,当选择AB两端时由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得,IAB=+Ig,
当选择AC两端时IAC=+Ig,
所以选择AB两端时电流表的量程较大.
(2)若IAC=1 mA,代入上式解得R1+R2=160 Ω,
此时相应电流表的内阻为R内==120 Ω.
(3)若接AD两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0~5 V,则
U=IgRg+(+Ig)R3,
代入数据解得R3=4 880 Ω.
20.【答案】b 小于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解析】当由题图(a)连接方式变成题图(b)连接方式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了,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ΔI=(-1)I=I,也就是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所以电压表读数变化更显著,说明电流表的分压明显,所以选用“b”测量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电压表测得的是电阻Rx两端的真实电压,但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Rx和电压表的共同电流,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引起的,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1.【答案】(1)连线如图所示
(2)C (3)AC (4)
【解析】(1)将量程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量程扩大了80倍,因此需要将定值电阻R与微安表并联,然后根据题图甲的原理图连线.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对应的微安表的示数为160 μA,说明量程扩大了100倍,因此所改装的电表量程是0~25 mA,选项C正确.
(3)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对应的微安表的示数应为200 μA,而实际测量时微安表的示数为160 μA,因此实际测量时微安表的示数偏小,若R值计算无误,而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则说明微安表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选项A正确,B错误;若微安表内阻测量无误,而R值计算错误,则并联接入的电阻阻值偏小,R的分流较大,导致微安表中电流较小,选项C正确,D错误.
(4)预期目的是将量程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量程扩大80倍,根据并联电路规律有IgRg=79IgkR;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对应的微安表的示数为160 μA,量程扩大了100倍,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有IgRg=99IgR;联立解得k=.
22.【答案】4.08 Ω 0.4 Ω 0.41 Ω 3.67 Ω
【解析】按题图甲接法,由并联电路中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可得
R1=Rg=×200 Ω≈4.08 Ω.
R2=Rg=×200 Ω≈0.4 Ω.
按题图乙接法,电流表的量程为0~1 A时,R4和Rg串联后与R3并联;电流表的量程为0~0.1 A时,R3和R4串联后与Rg并联,分别得
Ig(Rg+R4)=(1 A-Ig)R3,
IgRg=(0.1 A-Ig)(R3+R4),
联立解得R3≈0.41 Ω,R4≈3.67 Ω.
23.【答案】1.8 V
【解析】在a、b间接一个理想电压表时,a、b间可看成断路,原电路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由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得R串=R2+R3=4 Ω+6 Ω=10 Ω,
由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得R串与R1并联后电阻为R并==5 Ω.
再与R4串联后总电阻为
R总=R并+R4=5 Ω+3 Ω=8 Ω,
此时干路电流为I总===0.3 A.
R4两端的电压U4=I总R4=0.3 A×3 Ω=0.9 V,
所以R2、R3串联后两端的电压为
U串=U-U4=2.4 V-0.9 V =1.5 V,
R2、R3串联后电流I分===0.15 A.
R3两端的电压为U3=I分R3=0.15 A×6 Ω=0.9 V,
电阻R3、R4两端的电压之和也就是电压表的示数
U′=U3+U4=0.9 V+0.9 V=1.8 V.
24.【答案】(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1)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Ug=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R′的电流
IR′=I-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0.05 Ω。
25.【答案】(1)1.2V;(2)0.4A;(3)2.0V
【解析】(1)由欧姆定律可知U3=I3R3=1.2 V
(2)并联电路U2=U3,
(3)干路电流I1=I2+I3=1.0A,R1两端电压U1=I1R1=2.0 V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