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6课“文明上网要加强”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3单元:网络安全与文明
课名 第6课:文明上网要加强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时长建议 1课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能够进行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 2.理解与遵守网络文明。
3.教学设计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如下: 1. 通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虚假信息案例,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的重要性,并培养学习者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习者理解网络文明及其重要性,培育学习者自觉遵守网络文明的意识。
4.教学方法建议 在学习引入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呈现的情景,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恶意评论等不文明网络现象为引入,以带领学习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方面,对于“网络真伪信息的辨别”知识内容,建议对每种网络信息的辨别方式进行举例细化,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实践,必要时也可以让学习者进行举例。 在“网络文明”知识内容方面,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网络文明、网络文明的重要性以及网络部文明的危害,形成对学习者在网络世界中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逐步让学习者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在“案例分析”方面,鼓励学习者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析,教师通过指导与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逐步理解与深入分析,以提升学习者网络信息辨别的能力。 在“项目探究”方面,让学习者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同学交流等形式来发现网络不文明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学习者提出的对策,教师通过相应指导与分析来进一步帮助提升对网络文明的理解。
二、补充知识(一)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的补充) 新知学习 三、遵守网络文明
补充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组织实施八个部分。 《意见》强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意见》明确,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是:理论武装占领新阵地,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培育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网上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健康丰富;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网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更加浓厚;文明素养得到新提高,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不断提升,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落实;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法治化深入推进,网络违法犯罪打击防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创建活动开创新局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有效延伸,网络文明品牌活动巩固提升,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心走实。加强重点理论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建设,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理论宣传活动。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加强网络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打造“现象级”传播产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加大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广泛凝聚新闻网站、商业平台等传播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广大网民中、传导到社会各方面。深入开展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党和人民在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打造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特色品牌活动和原创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网站、公众账号、客户端等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举办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提升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国有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强化网上道德示范引领,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深化网络诚信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品牌活动,大力传播诚信文化,倡导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完善内部诚信规范与机制,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发展网络公益事业,深入实施网络公益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打造网络公益品牌。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则,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出台符合自身特点的网络文明准则,规范网上用语,把网络文明建设要求融入行业管理规范。着力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素养教育机制,提高青少年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精心打造青少年愿听愿看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健全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工作机制,依法坚决打击和制止青少年网络欺凌,保护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加强网站平台社区规则、用户协议建设,引导网络平台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价值导向,督促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鼓励支持各类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引导,大力强化网络文明意识,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网民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文明风尚。进一步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深入推进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深化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深化公众账号、直播带货、知识问答等领域不文明问题治理,开展互联网领域虚假信息治理。健全网络不文明现象投诉举报机制,动员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推动网络空间共治共享。坚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网络秩序、树立文明网络风尚的保障作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贯彻实施,加快制定修订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法、广播电视法、网络犯罪防治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创新开展网络普法系列活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意见》指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加强网民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基层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军民共建网络文明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积极打造中国网络文明理念宣介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国际网络文明互鉴平台。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引导全社会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净化网络环境。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网信办、文明办要牵头抓总,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注重发挥网民主体作用,广泛搭建平台,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加大政策、项目等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对网络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加强对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不断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等创新,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补充知识来源(提供网站链接或按参考文献格式提供) 网站链接: http://www./zhengce/2021-09/14/content_5637195.htm
三、对应需要的软件、硬件说明
对应教材内容(对教材中何处内容使用软件、硬件) 新知学习 一、网络信息真伪的辨别 2.通过权威渠道求证
软件名称(最好提供开源软件) 网站:政府网站,如https://www./ 部门网站,如http://www.moe./ 学校网站,如http://www.swu./ 以及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如https://www.cast./
基本功能说明 1.为学习者呈现相应的官方网络信息来源的网站,以让学习者能够较为广泛与全面地了解官方权威信息的来源; 2. 让学习者理解权威信息的呈现形式与内容,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区分出信息是否权威可信。
硬件名称(选择性价比高、中小学能用得起的) 无
基本功能说明 无
四、项目探究解答参考
项目探究:网络文明建设我们应该怎样做? 对于网络不文明现象,我们首先要坚决抵制,认识到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危害,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出发,来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不同的网络不文明现象有不同的对策,教师应注意所提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五、操作练习答案
一、知识检测 1.选择题 (1)正确答案为B。解析:朋友圈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信息以及手机浏览器的推送信息等均不能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因而不能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相信;央视新闻网信息是来源于官方媒体的信息,具有权威性,是可信的。 (2)正确答案为ABD。解析:网络生活中说假话存在欺骗与造谣等行为;一整天不间断地玩网络游戏有害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上述二者均不属于文明上网。 2.判断题 (1)X。解析:网页上的游戏链接安全性未知,任意点击可能会造成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 (2)√。解析:在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前,我们一定要证实其真伪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传播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同时也是文明上网的一种体现。
二、技能操练 参考:针对学校的网络文明建设,作品设计可以①针对学校中容易出现的网络不文明现象,②进行现象分析与对策提出等,并在此基础上③突出网络文明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网络文明的引导。 ④作品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并体现信息科技课程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