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1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1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1 16: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北京高一检测)“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
A.指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民主制度
C.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D.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解析:由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但不是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故选A项。
答案:A
2.(2016·乐山高一检测)“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充分体现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独立自主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D
3.(2016·杭州高一期末)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材料中的“他”是指
(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普罗泰格拉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执政官指的是梭伦。
答案:A
4.伯利克里曾自豪地说:“我们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
A.法律至上
B.实行直接民主制
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解析:从“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来看,雅典民生政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故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法律至上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
(  )
A.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
B.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
D.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解析:依据对雅典城邦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6.(2016·烟台高一检测)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公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其中“Polis”指的是
(  )
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
解析:无论是公民的事务,还是政治、民主事务,都是关于城邦的问题。
答案:C
7.(2016·盐城市学业水平测试)“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  )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可知,这应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本题应选B项。A项为梭伦改革的内容;伯利克里时期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排除A、C、D三项。
答案:B
8.下图是雅典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工具,下列相关说法有误的是
(  )
A.它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重要内容
B.它是制约专制独裁的重要手段
C.它体现了雅典政治的民主性
D.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析:与图片相关的民主制度是陶片放逐法。由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由于陶片放逐法在实施过程中公民容易掺杂个人感情,因此判决未必公正,故选择D项。
答案:D
9.(2016·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期末)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的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
(  )
A.城邦制的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并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选C项。
答案:C
10.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  )
A.间接民主
B.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政治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接民主,二是间接民主,因此排除C、D两项。从材料中“任何人”“抽签选举”可知,这应当是直接民主。
答案:B
11.为了流放阿里斯泰德,泰米斯托克利在城中散布流言,激起人民对他的嫉妒,结果阿里斯泰德被放逐。这表明
(  )
A.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少数人的利益
B.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强
C.雅典直接民主制具有一定的弊端
D.克利斯提尼改革不彻底
解析:泰米斯托克利通过散布流言、激起人民公愤的方式流放阿里斯泰德,是排除政敌的体现,说明雅典民主制(陶片放逐法)具有一定的弊端。由此推理可知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角度。
答案:C
12.(2016·南京高一期末)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进的“新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  )
A.颁布“解负令”
B.发放公职津贴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A项重在打击旧氏族贵族,没有体现“新”;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D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四百人会议”由梭伦最先采用,体现了“新”,它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答案:C
13.(2016·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一个公民是一个士兵、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他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用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以上生活观说明了古雅典
(  )
A.所有人必须参军保卫城邦
B.法官大多来自于下层公民
C.公民享有较为充分的民主权利
D.公民大会上每人必须发言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A项中“所有人”的说法错误,应为“所有公民”;B项的说法太绝对,因为抽签选举带有很大的随机性;D项“每人必须发言”说法太绝对。故本题应选C项。
答案:C
14.(2016·厦门高一检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做出该决议的雅典城邦机构应是
(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多数人的决议”“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不是最高权力机构,故B项错误;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故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A
15.(2016·潍坊高一检测)古代雅典的公民陪审法庭一般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开庭前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这说明
(  )
A.陪审人员的随机性可以降低误判率
B.古代雅典的公民陪审法庭只具有司法职能
C.力求保持公平是雅典公民陪审法庭的重要原则
D.雅典公民陪审法庭是五百人议事会的下设机构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能否降低误判率与陪审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有关,故A项错误;雅典的公民陪审法庭还具有监察职能,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解读题意可知陪审员随机审问案件,有利于审判的公平性,故选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16.(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解析: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即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以缓解社会矛盾。
答案:C
17.(2016·杭州高一检测)公元前449年,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关于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②标志古代罗马成文法出现 ③协调了罗马公民间的利益 ④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它的内容广泛,条文较明晰,使得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它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故选D项。
答案:D
1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可见
(  )
A.贵族垄断了立法权
B.罗马法重视私人权益的调节和维护
C.罗马法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
解析:A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权益纠纷的调节。故选B项。
答案:B
19.(2016·辛集中学高一月考)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可以看作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这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解析: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都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C项说法错误。
答案:C
20.(2016·洛阳高一期末)有学者指出,“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其核心标准依然是
(  )
A.是否拥有共同的血缘
B.是否具有自由人身份
C.是否属于奴隶主阶层
D.是否获得罗马公民权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罗马帝国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1.《法律辞典》定义古罗马某种法律时说:“它是‘市民法’的对称,是各国人民共同适用的法律。”该法律指
(  )
A.成文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解析:“各国人民共同适用的法律”即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
答案:C
22.一位著名的古罗马法学家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该法律指的是
(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自然法
D.罗马法
解析:材料突出该法律“永恒不变”,适用于任何地方和民族,这与自然法的特征相符。
答案:C
23.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不加其身”,得到汉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
(  )
A.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影响深远
B.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
C.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解析:尽管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法律主张“刑不上大夫”,罗马法却追求公平和正义,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24.(2016·咸阳高一检测)《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了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不断制定法律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政府不断地补充法律条文或颁布新法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才出现“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A
25.(2016·威海高一检测)“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突出表现在
(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解析:材料中“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说明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
26.(2016·南昌二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 下面是雅典居民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4分)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的。(4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首先要明确成为雅典“公民”的条件,然后回答没有公民权的是哪些人,第(3)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其“最充实”的含义,根据材料二回答其“最狭隘”的含义。
答案:(1)特点:①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②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③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6分)
(2)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的男子。(4分)
(3)“最狭隘”指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太少;“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共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三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0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即可。第(2)问,首先要能够联系教材中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其次,在比较的时候既要看到它们形式上的异同处,又要看到它们阶级本质方面的不同,同时还要看到两国基本国情对于政治体制的影响。
答案:(1)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8分)
(2)区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中央机制,民主性有限,实质是为专制皇权服务;雅典民主制属于集体管理下的民主政治。(8分)相似:两者都注重权力的制衡。(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第二小问考查万民法的制定,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2)问,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其内容、体系、影响等方面作答。第(3)问,从实质、目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比较作答。
答案:(1)原因:在制定《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没有成文法,罗马贵族按习惯法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和不断斗争,矛盾尖锐。(4分)罗马统治者制定万民法,承认罗马帝国内各行省上层阶级的公民权,对无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并对他们的财产予以保护。(4分)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世界史上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对近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5分)
(3)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都对维护当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