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复习旧知
1.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开始(时间、事件?)——初建政权组织(事件?)——
建立对峙政权(时间、事件?)——军事全盛(事件?)——由盛转衰(事件?)——失败(时间、事件?)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该文件?
3.太平天国的哪一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提出者?
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西征——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进步性:
局限性: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资政新篇》,洪仁玕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近代史上壮烈的一幕。
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存的过程。其中包括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何为近代化?
何为洋务?
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19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早期现代 化的初步探索。洋务运动几乎与当时中国出现的边疆危机相始终。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马关条约》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行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很快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遭到列强和清政府联合绞杀。《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反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概念:变革与抗争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双重变奏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地主阶级洋务派→学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制度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一、洋务运动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背景
内忧外患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
(三)目的: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
(二)时间: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一、洋务运动
(四)代表人物及其派别
(五)口号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奕
自强(前期),
求富(后期)
身份共同特点:官僚地主阶级
性质: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措施)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①时间:
②口号:
③代表企业:
④经营方式:
19世纪60年代起
“自强”
官办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规模最大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最全
洋务运动的内容(措施)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①目的:
②时间:
③口号:
④代表企业:
⑤经营方式:
辅助军事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
“求富”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官督商办
主要措施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西方机器,语言不通
京师同文馆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
主要措施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首批留美幼童
容闳
中国留学生之父
姓名 职业
蔡绍基 北洋大学首任校长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容尚谦 海军舰长
梁敦彦 清朝外务尚书
唐国安 清华学校首任校长
唐绍仪 民国首任总理
洋务运动的内容(措施)
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使清朝军队的武器
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陆军
洋务运动的内容(措施)
建立新式海陆军
海军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为了巩固海防,在李鸿章倡议下,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初步建成,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机构:
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成军: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①清政府内部的腐败
②外国势力的挤压
只学皮毛不学根本
材料二:在洋务运动中,机器主要靠进口,大量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天津机器制造局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三四年,耗资不少,进展不大。
材料三:中国和日本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求回国做根本的改造;中国只问某厂的船造得如何,买了回去使用就完事。
材料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性质
一次失败的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地位
进步性: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启示: 洋务运动的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社会性质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科技)
美、日侵略台湾
背景:
过程: 美国:
日本:
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凯觎中国东南海疆。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
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19世纪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入侵台湾,向清政府交涉。
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兵入台,部署防务。
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收复新疆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2)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
(3)当时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势紧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
塞防与海防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左宗棠
李鸿章
2.过程
收复新疆
① 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②命刘锦棠入疆,采用“先南后北、
缓进急战”的策略。
③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④中俄交涉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
分地区。
3.新疆建省
收复新疆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
新疆建省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
巩固了西北边防,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其二》
中法战争——背景
为迎合法国大资产阶级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的要求;法国欲侵略越南,并以此为跳板蚕食中国。
中法战争
——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并结合《中法战争形势图》,梳理中法战争的过程,完成年代尺
1883年底
1884年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中法战争爆发
法军偷袭福建马尾军港;后进犯台北,被击退。
镇南关大捷
签订中法《越南条款》(《中法新约》),
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中法战争——影响
1885年4月7日,慈禧太后颁发停战令。6月9日,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订立正式条约(即《中法新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并且给予法国在广西、云南通商的特殊权益,规定中国以后如在这两省修造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但转眼之间却被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路线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这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先进的中国人日益感到亡国的威胁,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李侃《中国近代史》
①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②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不能,激发国民寻找救国新道路;
③清政府的妥协刺激了列强的野心,民族危机加剧。
1.“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痛苦,然后有了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方案。”这场“自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A
巩固练习
2.“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A
巩固练习
3.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官方译书局,主要译介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甲午战争之后,译介的侧重点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这一转向反映出( )
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B.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C.西方列强文化输出方式的变化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A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