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10: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2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刚端上桌的饺子香气扑鼻,这是     现象;用筷子夹起饺子时,筷子属于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2分)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重为780N,他从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6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N,合力的方向是     。
3.(3分)两个滑轮按如图所示方式组合,其中A是     滑轮;B滑轮的作用是     。若用F=20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N。
4.(3分)三峡大坝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若大坝蓄水深度为109m,这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g取10N/kg);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     原理。
5.(2分)热气球充气时气囊不断膨胀,受到的空气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某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此时该热气球所受到的浮力为     N。(空气的密度为1.3kg/m3,g取10N/kg)
6.(1分)如图是某无人机递快递的情景。该无人机先用5s的时间将1kg的快递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到20m高处,再用5s的时间使快递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30m送到七楼的窗口,则该过程中无人机对快递做功的功率是     W。(不计空气阻力,g取10N/kg)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微观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下列粒子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A.电子 B.分子 C.原子核 D.原子
8.(2分)春意盎然,骑行出发!小李和家人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慢行,沐春光、赏春景,关于骑行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弯道时,自行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自行车受到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遇到障碍物时,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减小摩擦
D.刹车后因为惯性车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家马德堡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龙卷风能将屋顶卷跑,是因为屋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C.青藏高原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D.医生用注射器向肌肉注射药液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10.(2分)老人和小孩爬同一楼梯,若需要比较爬楼梯过程中老人和小孩消耗的功率大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各自爬楼的高度
B.老人质量、小孩质量
C.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所需时间
D.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高度和所需时间
11.(2分)“踢毽子”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如图所示,在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中,哪吒也酷爱踢毽子。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踢出的毽子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假设沿竖直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毽子的动能增加
B.上升过程中毽子的重力势能增大
C.整个过程中毽子受到的合力发生了变化
D.下落过程中毽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2.(2分)一根杠杆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不等的两铁块,如图所示,此时杠杆静止。若将两铁块同时浸没于水中,杠杆将(  )
A.保持平衡 B.左边下降 C.右边下降 D.无法判断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400N,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在2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100N
B.拉力F的移动速度为3m/s
C.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
D.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5m
(多选)14.(2分)下列关于功率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多,功率越小
B.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就越多
D.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请画出图中潜水艇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O点表示潜水艇的重心)。
16.(2分)如图所示是教室中的学生椅,人坐在椅面上若用力向后靠,椅子可能会向后倾倒。请画出椅子即将向后倾倒时,支点O的位置及靠背所受压力F2的力臂l2。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
17.(7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烧杯、水、某种液体(密度小于水)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②的一个生活现象     ;
(2)分析数据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3)分析实验步骤a、c、d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猜想①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分析实验步骤     (填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实验步骤a、c、e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该小组同学完成本次实验后,又用获得的数据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     m3,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8.(6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挂钩码前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杠杆调好后,某同学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挂了3个钩码,在A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于是他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理由是     。
(3)取下A点下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拉时,要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6分)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A=mB<mC,hA=hC>hB。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木块被小球撞击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D.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2)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撞击后     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3)甲、丙两次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     。
(4)对比     两次实验,可以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分析图甲和图丙,得到的实验结论:    相同时,物体     越大动能越大。
五、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0.(9分)解放军在一次夺岛演习中,出动了05型履带式水陆两栖突击车。该车总质量为28t,同时,该车装配有输出功率为1.2×106W的发动机,机动性能卓越(g取10N/kg)。
(1)该车在平面沙滩上行进时,两条履带与沙滩的总接触面积为5m2,求该车对沙滩的压强;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ρ水取1×103kg/m3)
(3)该车在水上最快的速度可达25km/h,若该车以21.6km/h的速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10.8km时,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于做机械功,则发动机做了多少功?
21.(9分)如图所示,工人用400N的拉力,把重为600N的货物G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转轴摩擦)。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动滑轮所受重力的大小。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C C A A
二.多选题(共2小题)
题号 13 14
答案 CD AD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2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刚端上桌的饺子香气扑鼻,这是  扩散  现象;用筷子夹起饺子时,筷子属于  费力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解答】解:刚端上桌的饺子香气扑鼻,是因为饺子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能够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此时动力大于阻力,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方便人们夹取食物。
故答案为:扩散;费力。
2.(2分)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重为780N,他从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6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720  N,合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解答】解:未打开伞前,运动员向下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合力F合力=G﹣f=780N﹣60N=720N,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720;竖直向下。
3.(3分)两个滑轮按如图所示方式组合,其中A是  动  滑轮;B滑轮的作用是  改变力的方向  。若用F=20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40  N。
【解答】解:由图可知,A滑轮随着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由图可知,n=2,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FF'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为:
F'=nF=2×20N=40N。
故答案为:动;改变力的方向;40。
4.(3分)三峡大坝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若大坝蓄水深度为109m,这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09×106  Pa(g取10N/kg);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  连通器  原理。
【解答】解: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底部宽大可以承受更大压强。
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09m=1.09×106Pa
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闸室和上下游之间可分别构成连通器,使船闸两侧水面相平,方便船只通行。
故答案为:增大;1.09×106;连通器。
5.(2分)热气球充气时气囊不断膨胀,受到的空气浮力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某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此时该热气球所受到的浮力为  3.9×104  N。(空气的密度为1.3kg/m3,g取10N/kg)
【解答】解:由题知,热气球充气时气囊不断膨胀,体积变大,排开空气的体积等于热气球的体积,即V排=V,根据F浮=ρ空气V排g可得:热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变大;
热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ρ空气gV排=1.3kg/m3×10N/kg×3000m3=3.9×104N;
故答案为:变大;3.9×104。
6.(1分)如图是某无人机递快递的情景。该无人机先用5s的时间将1kg的快递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到20m高处,再用5s的时间使快递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30m送到七楼的窗口,则该过程中无人机对快递做功的功率是  20  W。(不计空气阻力,g取10N/kg)
【解答】解:无人机沿竖直方向对快递做的功W=Gh=mgh=1kg×10N/kg×20m=200J,
使快递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30m,有力无距离,对快递不做功,做功为零,
该过程中无人机对快递做功的功率P20W。
故答案为:20。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微观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下列粒子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A.电子 B.分子 C.原子核 D.原子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空间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分)春意盎然,骑行出发!小李和家人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慢行,沐春光、赏春景,关于骑行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弯道时,自行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自行车受到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遇到障碍物时,用力捏刹车是为了减小摩擦
D.刹车后因为惯性车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解答】解:A.通过弯道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A错误;
B.自行车受到的重力和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且方向相同,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用力捏刹车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刹车后车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车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家马德堡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龙卷风能将屋顶卷跑,是因为屋外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C.青藏高原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水的沸点越低
D.医生用注射器向肌肉注射药液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解答】解:A.马德堡市是德国的一个市,不是科学家姓名,奥托格里克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错误;
B.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屋内压强大于屋外压强,从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将屋顶卷跑,故B错误;
C.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降低。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普通锅难以将面条煮熟,高压锅能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从而能将面条煮熟,故C正确;
D.医生用注射器向肌肉注射药液时,是依靠手对活塞的推力,将药液注入肌肉,而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老人和小孩爬同一楼梯,若需要比较爬楼梯过程中老人和小孩消耗的功率大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各自爬楼的高度
B.老人质量、小孩质量
C.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所需时间
D.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高度和所需时间
【解答】解:根据W=Gh、P,爬楼的功率可表示为,可见需要测量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高度和所需时间,因为老人和小孩爬同一楼梯,则不再需要测量爬楼的高度,所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老人质量、小孩质量,各自爬楼所需时间,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2分)“踢毽子”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如图所示,在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中,哪吒也酷爱踢毽子。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踢出的毽子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假设沿竖直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毽子的动能增加
B.上升过程中毽子的重力势能增大
C.整个过程中毽子受到的合力发生了变化
D.下落过程中毽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答】解:A.上升过程中,毽子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上升过程中,毽子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故B正确;
C.上升过程中,毽子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向下,合力为两力之和;下落过程中,毽子受到的重力向下,阻力向上,合力为两力之差,整个过程中毽子受到的合力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下落过程中,毽子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毽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故选:A。
12.(2分)一根杠杆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不等的两铁块,如图所示,此时杠杆静止。若将两铁块同时浸没于水中,杠杆将(  )
A.保持平衡 B.左边下降 C.右边下降 D.无法判断
【解答】解:如图所示:
在杠杆的两端挂质量不等的两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因为都为铁(设其密度为ρ),且杠杆平衡,
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1×OM=G2×ON,
结合重力和密度公式可得:ρV1g×OM=ρV2g×ON,
所以V1×OM=V2×ON,
若将两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左端拉力与力臂的乘积=(G1﹣F浮1)×OM=(ρV1g﹣ρ水V1g)×OM=ρV1g×OM﹣ρ水V1g×OM,
右端拉力与力臂的乘积=(G2﹣F浮2)×ON=(ρV2g﹣ρ水V2g)×ON=ρV2g×ON﹣ρ水V2g×ON,
又因为V1×OM=V2×ON,
所以ρ水V1g×OM=ρ水V2g×ON,
则ρV1g×OM﹣ρ水V1g×OM=ρV2g×ON﹣ρ水V2g×ON,
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故选:A。
(多选)13.(2分)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400N,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在2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100N
B.拉力F的移动速度为3m/s
C.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
D.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5m
【解答】解:A、由图知,n=2,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故A正确;
B、木箱移动的速度,则拉力F移动速度为:
v绳=nv木箱=2×1.5m/s=3m/s,故B正确;
C、轴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由图可知,A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故C错误;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ns木箱=2×3m=6m,故D错误。
故选:CD。
(多选)14.(2分)下列关于功率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越多,功率越小
B.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就越多
D.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解答】解:AB、功率的大小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仅仅知道时间长短而不知做功多少,无法判断功率大小,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公式W=Pt可知,做功多少等于功率和时间的乘积,仅仅知道功率大而不知时间长短,无法判断做功多少,故C错误;
D、根据公式P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D正确;
故选:AD。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2分)请画出图中潜水艇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O点表示潜水艇的重心)。
【解答】解:潜水艇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潜水艇在上浮,所以浮力应大于重力,如图所示:
16.(2分)如图所示是教室中的学生椅,人坐在椅面上若用力向后靠,椅子可能会向后倾倒。请画出椅子即将向后倾倒时,支点O的位置及靠背所受压力F2的力臂l2。
【解答】解:支点O在椅子的右腿处,从支点O向F2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阻力臂L2,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
17.(7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①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烧杯、水、某种液体(密度小于水)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②的一个生活现象  我们在水中走动时,越到深处,脚底感觉到的压力越小  ;
(2)分析数据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0.5  N;
(3)分析实验步骤a、c、d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猜想①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分析实验步骤  a、b、c  (填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实验步骤a、c、e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 液体密度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该小组同学完成本次实验后,又用获得的数据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  5×10﹣5  m3,液体的密度为  0.8×103  kg/m3。
【解答】解:(1)我们在水中走动时,越到深处,脚底感觉到的压力越小,浮力越大,能够支持猜想②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a、c实验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F浮=G﹣F示=2N﹣1.5N=0.5N
(3)分析实验步骤a、c、d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浮力相同,同种液体中,猜想①是错误的。
需要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结论,需要控制液体的种类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且还需要能够求出浮力,故选择a、b、c三次实验。
分析实验步骤a、c、e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变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大,说明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减小,故结论为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4)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物,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由图e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6N,则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 F示′=2N 1.6N=0.4N
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所以
V排′=V物=5×10 5m3
液体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1)我们在水中走动时,越到深处,脚底感觉到的压力越小;
(2)0.5;
(3)错误;a、b、c;液体密度;
(4)5×10﹣5;0.8×103。
18.(6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挂钩码前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
(2)杠杆调好后,某同学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挂了3个钩码,在A点挂  2  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于是他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否  ,理由是  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
(3)取下A点下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拉时,要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图甲中,杠杆右端偏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在左侧,则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2)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3G×2L=nG×3L,
解得:n=2,A点故需挂2个钩码;
实验中只有一次实验就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很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不科学;
(3)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拉时,动力臂短了,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右: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2)2:否;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变大。
19.(6分)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A=mB<mC,hA=hC>hB。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C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木块被小球撞击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D.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2)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撞击后  运动的距离  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3)甲、丙两次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  速度  。
(4)对比  甲、乙  两次实验,可以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分析图甲和图丙,得到的实验结论: 速度  相同时,物体  质量  越大动能越大。
【解答】解:
(1)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所以探究的动能是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滑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应用,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
(3)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大小相等,是为了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
(4)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质量相同,
小球从斜面下滑时的高度不同,由mA=mB mC,hA=hC hB可知,应选择甲、乙两次实验。
(5)图甲和图丙中,小球的质量不同,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丙图中木块移动的距离远,所以丙图中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大,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C;(2)运动的距离;(3)速度;(4)甲、乙;(5)速度;质量。
五、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20.(9分)解放军在一次夺岛演习中,出动了05型履带式水陆两栖突击车。该车总质量为28t,同时,该车装配有输出功率为1.2×106W的发动机,机动性能卓越(g取10N/kg)。
(1)该车在平面沙滩上行进时,两条履带与沙滩的总接触面积为5m2,求该车对沙滩的压强;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ρ水取1×103kg/m3)
(3)该车在水上最快的速度可达25km/h,若该车以21.6km/h的速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10.8km时,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于做机械功,则发动机做了多少功?
【解答】解:(1)该车的重力为:G=mg=28×103kg×10N/kg=2.8×105N,
该车对沙滩的压力为:,
该车对沙滩的压强:;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所受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该车在水面漂浮时,所受浮力为:,
由F浮=G排=ρ液gV排得,它排开水的体积为:

(3)该车以21.6km/h的速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10.8km,所用时间为:,
发动机做的功为:
W=Pt=1.2×106W×1800s=2.16×109J。
答:(1)该车对沙滩的压强为5.6×104Pa;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28m3;
(3)发动机做的功为2.16×109J。
21.(9分)如图所示,工人用400N的拉力,把重为600N的货物G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转轴摩擦)。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动滑轮所受重力的大小。
【解答】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W有=Gh=600N×2m=1200J;
(2)由图可知,n=2,工人做的总功为:
W总=Fs=Fnh=400N×2×2m=16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不计绳重和转轴摩擦,由可得,动滑轮重为:
G动=nF﹣G=2×400N﹣600N=200N。
答:(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12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3)动滑轮所受重力的大小为200N。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