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世界的地形(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世界的地形(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22 09:2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 通过阅读地形图,能够识别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能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上一些大的地形区的分布,加深学生对五种地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2. 了解主要海底地形的分布。建立世界海陆分布大势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3. 通过介绍洋中脊的发现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海洋科学教育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类型
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温故知新
地形类型的判读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陆地地形
海拔
地面
起伏
200m以下
500m以上

500m以上
200-500m
起伏很小
平坦广阔
内部和缓
边缘陡峭
中间低
四周高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较小
坡度和缓
海平面
依据下图,判断地形类型,并说出理由。
海拔在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阿尔卑斯山地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世界主要高原
高原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高原分布面积较广。
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平原: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米以下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请在图中找到世界主要平原。
东北平原
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马孙平原
密西西比河平原
课程引入
知识讲解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基本概念
一 陆地地形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
帕米尔高原
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形成。
亚马孙平原
平原的分布特征
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Amazon plain
海拔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表起伏缓和
托斯卡纳丘陵
中间低四周高
柴达木盆地
陆地地形
地形 类型 主要特征 “高而平”“高而陡”
“低而平”“低而缓”
“中间高,四周低”
海拔范围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200米
>500米
>500米
<500米,相对高度<200米
没有高度限制
地表起伏小
地表崎岖不平
低而平
高而平
高而陡
低而缓
四周高,中间低
填一填
亚洲
地形特征:
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蒙古高原、昆仑山脉等。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
非洲
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主要地形区:
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等。
欧洲
地形:
地形以平原为主。
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
南北高,中部低。
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北美洲
地形: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东部是低矮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东西多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
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
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高原为主。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地势:
西部高,东部低。
大洋洲
地形:
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地势:
东西高,中部低。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南极洲
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高原”。
主要地形区:
南极高原、南极山地等。
认识海底地形类型
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认识海底地形类型
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洋中脊
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的特征
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是近海渔场、海底油田和天然气田分布区。
大陆架
大陆架濒临海岸,承接来自陆地河流的沉积物,阳光可透射,海洋生物繁盛,油气资源丰富。
世界海洋大陆架的分布
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大陆坡
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深度为海底4000-6000米。
洋盆
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在西太平洋岛弧的东侧外缘,分布着一系列的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最深处超过11000米。
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中脊顶部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
这里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洋中脊
洋中脊在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和北冰洋内连续延伸, 首尾相接,
构成全球大洋中脊体系。
洋中脊是如何被发现的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测量大西洋水深时得到了一个出乎预料的结果:大洋中部的水深比其两侧浅很多!难道不是越往大洋中部水越深吗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证实了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海底山脉。这条巨大的海底山脉与大西洋轮廓一致,大致呈“S”形,南北长约17 000千米,就好像是大西洋的脊梁,故被称为大西洋洋中脊(如图)。
此后,科学家又陆续证实各大洋中都有洋中脊,而且四大洋的洋中脊相互连通,绵延起伏,蔚为壮观,全长超过80 000千米。
思与学
大西洋洋中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
的神秘面纱。读海底地形图,完成下面1~3题。
1.图中关于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大陆坡 B.乙表示大洋中脊
C.丙表示海沟 D.丁表示大陆架
2.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几部分
B.大陆架位于大陆坡和海沟之间
C.海沟和海岭多分布在大陆架上
D.大陆架和大陆坡是一样的
3.在海洋中适合开采天然气、石油的地形是 ( )
A.大陆坡 B.大陆架 C.大洋中脊 D.海沟
达标检测
C
A
B
4.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山脉,代表字母为________ ,它的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_平原。
(2)山脉 B是______________山脉,山脉北部的______________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3)山脉 A 是______________山脉,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之一。
达标检测
安第斯
D
亚马孙
喜马拉雅
青藏
阿尔卑斯
归纳总结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洋盆、海沟
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五大地形: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
世界的地形
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完成表格:
板书归纳
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800米 C.1000米 D.1200米
B
课堂练习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 )
A.海洋 B.冰川 C.平原 D.山地
C
3.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