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01
02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03
学习目标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课前导入
一滴水中的世界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
制造的显微镜(1665)
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 发现了细胞
显微镜的发展史
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发现细胞。从发现显微镜至今的400年来,显微镜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
显微镜的发展史
任务: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对照书本P37图2-1,结合实验台上的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照明部分
遮光器:其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反射光线。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外界光线强时,用
外界光线弱时,用
小光圈
大光圈
光圈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机械部分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
镜座:稳定和支撑镜身
镜臂:握镜部位
镜柱:支撑载物台和镜臂
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载物台:安放载玻片
通光孔:使光线通过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机械部分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机械部分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升降。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升降。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通光孔
压片夹
镜柱
目镜
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特点: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反比)]
①目镜
物镜
特点: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正比);
②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物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物镜
目镜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名称 目镜 物镜
实物图
特点 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 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
放大倍数 物像放大倍数= 。 小
大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对光调光
单目显微镜
放置标本
下降镜筒
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从 看向物镜前端,直至接近玻片标本。
正面朝上,用压片夹固定玻片两侧
侧面
2.调焦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e”是什么样的?总结一下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e
左右相反
上下相反
倒像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如果是字母“b”,你看到的又会是什么?你能总结一下技巧规律么?
b
显微镜显示的是倒像,
判断时将图案旋转180°观察即可!
结论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想一想: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相同的还是相反的关系?
W
e
e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想一想: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相同的还是相反的关系?
W
e
e
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如何把视野中的“p”移到视野中央?
偏哪往哪移
技巧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口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2.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越多,视野越亮;反之,看到的细胞越大、越少,视野越暗。
3.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小结
随堂练习
0
1.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2. 将位于显微镜右上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偏哪就往哪移。
D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