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08: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难点)
3.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素养)
当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史铁生
18岁腰腿患病,开始受病痛折磨;
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30岁患肾病,开始从事写作;
47岁确诊尿毒症,需要隔日透析维持生命……
他的一生,一边和病魔作斗争,一边用笔来书写对人生、生命的思考,活出不一般的生命姿态。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 
字音识记
瘫痪( ) 暴怒( ) 砸碎( )
侍弄( ) 捶打( ) 翻来覆去( )
憔悴( ) 絮絮叨叨( )( )
仿膳( ) 豌豆( ) 诀别( )
字音识记
tānhuàn
bào

shì
chuí

qiáocuì

dāo
shàn
wān
jué
与“决定”的“决”区别开。
侍弄
等待
絮叨
紫色
墙壁
玉璧
诀别
决裂
抉择
多音字
形近字
词语集注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另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一般不用来形容再三强调某事。
本文讲述了 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 的儿子,鼓励儿子 的故事。
初读,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朗读第1~5小节,思考讨论:
要求:
分角色朗读(母亲,“我”,两个旁白),揣摩人物说话语气,传达人物心情。
2.小组展示
朗读小贴士:把握情感基调、节奏、重音和停连
细读课文,思考“我”双腿瘫痪后,有没有“好好儿活”?“我”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绝望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母亲说带“我”去看花(线索):
烦躁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发现反常: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母亲的反常言行?从中体会下: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她忽然不说了,又悄悄地出去了。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读出母亲的隐忍
读出压抑中的坚韧
叠词
读出母亲的小心翼翼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竟”说明我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第5、6段:写母亲临终前对“我”和妹妹的牵挂,要读得沉重、痛心,强调“我”与母亲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责。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第一个“艰难”指呼吸困难
第二个“艰难”指生活很不容易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表现了母爱的无私。
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两个短句,句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看到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看到三轮车远去,也没有想到那是永远的诀别。
去掉“绝”“竟”两个字可以吗?
永远的诀别,矛盾吗?
补充1: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 我与地坛
补充2:
一个男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要让母亲骄傲,获奖之后敢面对母亲了,可母亲已经离世两年了。——史铁生
文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爱的象征,也是母亲想要达成的愿望。
文中几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
文中三次提到看菊花。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母亲想让“我”去看菊花。母亲希望儿子能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能像菊花那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灿烂。
第三次是“我”和妹妹去看菊花。表明“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意,用菊花来象征热烈、深沉的母爱,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
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
“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悲观、绝望
坚强、重生
①“不,我不去!”
②“什么时候?”
③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菊花淡雅高洁,傲岸不屈,泼泼洒洒,母亲用这样一个饱含良苦用心的隐喻来劝导我,人应该像花一样活出生命力,活出色彩。
为什么母亲总是央求我去看菊花?而不是莲花、牡丹呢?
母亲是一个活的教材,是他的榜样,是他生命的自我镜像,他终于懂得了好好活着,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幸运。
重塑生命,珍惜生命,活出尊严,绽放光彩,在人间绽放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回读课题:题目能否改成《怀念母亲》呢?
秋天里有......
秋天里有母亲对“我”深切的爱。
秋天里有“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悔恨、怀念和愧疚。
秋天里有母亲的坚强、伟大和乐观。
秋天里有“我”从“不想活”到想“好好活”的人生态度转变。
主旨探究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人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前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板书设计
1、笔尖生情。撷取生活中的温情瞬间,用细节动人,真实感人,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亲情片段。
2、课外拓读《我与地坛》、《奶奶的星星》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