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练习:第二章 恒定电流 (2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6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练习:第二章 恒定电流 (2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21 20:37:13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评估(二)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个小题,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误、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可以认为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ρ可知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A正确;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B错误;由欧姆定律知R=,此式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正反比关系,故C、D错误.
答案:A
2.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           B.U
C.2U D.4U
解析:由电阻定律R=ρ,可知当导线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横截面积为原来的,则电阻为原来的4倍,由欧姆定律I=,可知D选项正确.
答案:D
3.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1 A 4 W”和“2 A 1 W”的字样,则它们均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阻值之比为(  )
A.2∶1 B.16∶1
C.4∶1 D.1∶16
解析:由P=I2 R知:R=,所以R1∶R2=∶=16∶1.
答案:B
4.如图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U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  )
A.等于4.0 Ω B.大于2.0 Ω
C.小于2.0 Ω D.等于2.0 Ω
解析:由图象知R=2 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5.为了保障行驶安全,一种新型双门电动公交车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关紧,汽车就不能启动.如果规定,车门关紧时为“1”,未关紧时为“0”;当输出信号为“1”时,汽车可以正常启动行驶,当输出信号为“0”时,汽车不能启动.能正确表示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门是(  )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解析:根据汽车双门都关紧汽车才能启动的情况可知,即两个条件都满足事件才能发生,故能正确表示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门应该是“与”门.
答案:A
6.如图所示,A灯与B灯电阻相同,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片向下滑动时,两灯的变化是(  )
A.A灯变亮,B灯变亮 B.A灯变暗,B灯变亮
C.A灯变暗,B灯变暗 D.A灯变亮,B灯变暗
解析:当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电路中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干路电流I增大,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U减小,A灯两端电压减小,亮度变暗;另一支路电流I′=I-IA增大,R1两端电压U1=I′ R1增大,故R与B灯的并联支路电压UB=U-U1减小,B灯变暗,C正确.
答案:C
7.如图所示,R4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就是一个火警报警器的电路,电流表是安放在值班室的显示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个报警器,当R4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和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解析:当R4处出现火情时,R4变小→R总变小→I总变大→U外变小→U并变小→I3R3变小→I变大,故A项正确.
答案:A
8.如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 V.则该电路可能为(  )
解析:根据U-I图象可知E=6 V,r=0.5 Ω,A图U为改外=4 V,B图中U外=4.8 V,C图中U外=5.7 V,D图中U外=5.4 V.
答案:B
9.如图所示,一个电源在外电阻不断变化时,内、外电阻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分别用抛物线C1、C2表示.由该图可知(  )
A.电源的电动势为8 V
B.电源的内电阻为2 Ω
C.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为16 W
D.电源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6 W
解析:图中交点表示内、外电路消耗功率相等,此时的功率和电流分别为4 W和2 A,由P内=I2r,代入数据得r=1 Ω,故B错误;由P外=I2R知R=1 Ω,内电阻等于外电阻,电动势为E=I(R+r)=4 V,A错误,外电阻和内电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为4 W,C错误.电源消耗的功率为P=EI,当R=0时电流最大为4 A,Pmax=16 W,故D正确.
答案:D
10.如图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电流表A的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V1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保持不变
C.电压表V2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变大
D.电压表V1、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解析:滑片P向右移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I减小,内电压U内=Ir减小,外电压U外=E-U内增大,R0的电压V2减小,R的电压V1增大,故选项A错误;R0为定值电阻,电压表V2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保持不变,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压表V1与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增大,故选项B错误,C错误;电压表V1、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为内阻与R0之和,选项D正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1.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一定越多
B.公式W=UIt适用于任何电路,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
C.热功率P热=I2R=适用于任何电路
D.焦耳定律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
解析:电功率P=UI越大,电流做功越快,但热量Q=I2Rt由I、R、t三者决定,选项A错误;电功W=UIt适用于任何电路,电热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而P热=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选项C错误,选项B、D正确.
答案:BD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使A灯变暗,B灯变亮,则故障可能是(  )
A.R1短路
B.R2断路
C.R3断路
D.R4短路
解析:由于A串联于干路中,且故障发生后,A灯变暗,故知电路中总电流变小,即电路总电阻变大,由此推知,故障应为某一电阻断路,排除选项A、D.若假设R2断路,则其断路后,电路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A灯变暗,同时R2断路必引起与之并联的灯B中电流的变化,使B灯变亮,推理结果与现象相符,故选项B对.若假设R3断路,则也引起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使A灯变暗,同时R3断路后也必引起与之并联的电路(即R1所在支路)中电流增大,灯B中分得电流也变大,B灯变亮,故选项C正确.
答案:BC
13.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2 V,内阻r=1 Ω,定值电阻R=2 Ω,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1 A,已知小灯泡的电阻为3 Ω,小型直流电动机的线圈电阻=1 Ω,则(  )
A.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1 V
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6 V
C.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6 W
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5 W
解析:电动机两端的电压UM=E-I(R+RL+r)=12 V-1×(2+3+1) V=6 V,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UMI=6×1 W=6 W,P出=P-I2r=6 W-1 W=5 W,故选项C、D正确.
答案:BCD
14.如图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A2、A3、A4的示数分别为I1、I2、I3、I4.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I1=I2 B.I1C.I2=2I1 D.I2解析:左图中,通过下面电阻的电流大于I1,所以I2>2I1,选项A、C错误;左图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右图电路的总电阻,所以左图的干路电流较小,即I2I2,因I2>2I1,故I1答案:BD
三、实验题(共21分)
15.[(1)每空1分,(2)每空2分,画图2分,共9分]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所给的器材有:
A.电压表V:0~3 V,0~15 V B.电流表A:0~0.6 A,0~3 A
C.滑动变阻器R1:(20 Ω,1 A) D.滑动变阻器R2:(1 000 Ω,0.1 A)
E.开关S和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__________(选填“0~3 V”或“0~15 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______(选填“0~0.6 A”或“0~3 A”);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6组数据已在U-I图象中标出,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数据点位置完成U-I图线,并由图线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
解析:(1)由图象的数据可知电压在1.5 V以内,电流在0.6 A以内,则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0~0.6 A;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连接,应选用R1.
(2)连线如图,由U-I图线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阻r=0.5 Ω.
答案:(1)0~3 V 0~0.6 A R1 (2)1.5 0.5
16.(每空3分,共12分)
(1)一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得到结果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示数______ mm,螺旋测微器示数________ mm.
(2)现用伏安法研究某电子器件R1(6 V,2.5 W)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直接测量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备有下列器材:
A.直流电(6 V,内阻不计);
B.电流表G(满偏电流Ig=3 mA,内阻Rg=10 Ω);
C.电流表A(0~0.6 A,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0~20 Ω,5 A);
E.滑动变阻器(0~200 Ω,1 A);
F.定值电阻R0(阻值1 990 Ω);
G.开关与导线若干.
①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请你在方框中设计出测量电子器件R1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原理图(R1可用“”表示).
②在实验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测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填写器材序号).
解析:(1)①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4 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0×0.05 mm=0.5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4 mm+0.50 mm=14.50 mm.
②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5.5 mm,可动刻度为16.3×0.01 mm=0.163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5 mm+0.163 mm=5.663 mm.
(2)①由题意要求可知,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要多测几组数据,故只能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灯泡的电阻约为R===14.4 Ω,灯泡的电阻值比较小,属于小电阻,所以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如答案图所示.
②因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变阻器用分压接法,应选小阻值的D.
答案:(1)14.50 5.663
(2)①如图所示:
②D
三、计算题(共33分)
17.(10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 V,内阻r=1 Ω.D为直流电动机,其电枢线圈电阻R=2 Ω,限流电阻R′=3 Ω.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电压表示数为0.3 V.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大小;
(2)电动机输入的电功率、转变为热量的功率和输出机械功率.
解析:(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与流过限流电阻R′的电流相同,由I=得:I= A=0.1 A.
(2)由E=Ir+U+UD可得电动机两端电压
UD=E-Ir-U=6 V-0.1×1 V-0.3 V=5.6 V.
所以电动机输入的电功率P入=UDI=0.56 W.
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热=I2R=0.02 W.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P入-P热=0.54 W.
18.(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0 V,内阻r=0.6 Ω,电阻R2=0.5 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 A,电压表的示数为3.0 V,试求:
(1)电阻R1和R3的阻值;
(2)当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以及R2上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1)R3== Ω=2.0 Ω.
由于E=I3(R1+R3+r),
代入数据有6.0=1.5 (R1+2.0+0.6),
解得:R1=1.4 Ω.
(2)S闭合后,
R总=R1+r+=2.4 Ω.
电压表的示数
U=×=×0.4 V=1.0 V.
R2上消耗的功率
P2== W=2.0 W.
19.(11分)如图所示,E=10 V,r=1 Ω,R1=R3=5 Ω,R2=4 Ω,C=100 μF,当S断开时,电容器中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求:
(1)S闭合后,带电粒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
解析:(1)S断开,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设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为d,有:
UC=R2=4 V,
q=mg.
S闭合后,有:U′C=R2=8 V.
设带电粒子加速度为a,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q-mg=ma.
解得:a=g,方向竖直向上.
(2)S闭合后,流过R3的总电荷量等于电容器上电荷的增加量,所以ΔQ=C(U′C-UC),
即ΔQ=4×10-4C.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多选)用图象法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需要描点,就是在U-I坐标系中描出与每组I、U值对应的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点应当准确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即U-I图线应通过每个点
B.这些点应当基本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偶然误差不能避免,所以U-I图线不可能通过每一个点
C.在画U-I图线时应当使它通过尽可能多的描出的点
D.不在U-I图线上的点应大致均匀地分布在图线的两侧
E.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应当舍去
答案:BCDE
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为2 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择:
A.电压表量程为15 V;
B.电压表量程为3 V;
C.滑动变阻器为(20 Ω,3 A);
D.滑动变阻器为(500 Ω,0.2 A).
(1)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_(选填“A”或“B”),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C”或“D”),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电学仪器的选择.电学仪器的选择最主要的有两条原则:
(1)安全,即不能超量程;
(2)方便,即便于读数和调节.由于电源电动势约为1.5 V,故选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读数既准确,又方便,D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太小,阻值大,调节不方便,故选C滑动变阻器.
答案:(1)B 读数既准确、又方便
(2)C 滑动变阻器D的额定电流太小,最大阻值太大,调节不方便
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
A.被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rA=0.3 Ω
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 Ω
D.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未知
E.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未知
F.滑动变阻器:0~10 Ω,2 A
G.滑动变阻器:0~100 Ω,1 A
H.开关、导线若干
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
  
(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则在修正了实验系统误差后,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
答案:(1)ABDFH (2)乙 (3)1.5 1.0
4.某同学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串联了一只2.5 Ω的保护电阻R0,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电路原理图将图乙实物连接起来;
(2)该同学按上述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合上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由A端向B端逐渐滑动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而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不变,直到当滑动触头P滑至邻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急剧变化,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帮他在图中画出U-I图象,并由图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I/A
0.10
0.17
0.23
0.30
U/V
1.20
1.00
0.80
0.60
解析:(1)如图所示
(2)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太大
(3)1.48 3.0(如图所示)
5.用图1的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连接了一个保护电阻R0.
  
图1       图2  
图3
(1)根据电路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2补充完整.
(2)图3是某同学利用图2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而绘出的蓄电池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U-I图线,则由图线可得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解析:(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根据图示图象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由图所示电源U-I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是1.99 V,电源电动势E=1.99 V,电源内阻:r== Ω=0.59 Ω.
答案:(1)电路图如解析图所示 (2)1.99 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