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初识电磁波课件(23页PPT)-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初识电磁波课件(23页PPT)-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16: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初识电磁波
第二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沪科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0.1 初识电磁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理解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清晰阐述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包括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熟练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c = \lambda f\) 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抽象的电磁波概念,提高知识迁移和类比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相关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电磁波的抽象概念以及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的过程。
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类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电磁波的场景图片,如手机通话、WiFi 上网、电视信号传输、微波炉加热食物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能够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他人通话、上网,电视可以播放精彩的节目,微波炉能快速加热食物,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都离不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那就是电磁波。大家想不想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 “20.1 初识电磁波”。
(二)新课讲授
1. 电磁波的产生(12 分钟)
实验演示:
教师将导线一端连接到感应圈的一个接线柱上,另一端靠近放电针,使感应圈产生高压。
学生观察到放电针产生火花,同时用收音机靠近实验装置,会听到收音机发出 “咔咔” 的声音。
原理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收音机发出声音的原因,讲解当感应圈产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传播到收音机处,被收音机接收,从而使收音机发出 “咔咔” 声,由此得出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进一步通过动画演示,详细展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的过程: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引起周围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这种变化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联系生活: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例如电脑、电视等电器设备在工作时,内部电路中的电流都是变化的,都会产生电磁波 。
2. 电磁波的传播(12 分钟)
真空传播实验:
教师演示真空罩中手机接收信号的实验。将一部手机放在真空罩中,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真空罩中的手机,学生观察到虽然真空罩中没有空气,但手机依然能够接收到信号,屏幕亮起并有铃声响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并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 \(c = 3??10^{8}m/s\) ,与光速相同。
介质中传播:
教师讲解电磁波不仅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等介质中传播。以手机信号在水中传播为例,介绍不同介质对电磁波传播速度和强度会产生影响。
展示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 波长、频率和波速(12 分钟)
概念讲解:
波长:教师通过水波的示意图类比,讲解电磁波的波长概念。在水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同理,在电磁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也叫做波长,用符号 \(\lambda\) 表示,单位是米(m)。
频率:以摆锤的摆动为例,摆锤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就是摆动的频率。类比到电磁波,电磁波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符号 \(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 \(1kHz = 1000Hz\) , \(1MHz = 1000000Hz\) 。
波速:讲解波速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波速 \(c = 3??10^{8}m/s\)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会有所不同。
关系推导: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含义,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波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而波长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所以波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即 \(c = \lambda f\) 。
通过具体的例题,如已知某电磁波的频率为 \(10^{6}Hz\) ,求它的波长,带领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加深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可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真空中传播速度 \(c = 3??10^{8}m/s\) 。
波长、频率和波速:明确概念及关系 \(c = \lambda f\)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四)课堂练习(6 分钟)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变化的电流不会产生电磁波
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D. 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某电磁波的波长为 \(3m\) ,其频率为多少?(已知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10^{8}m/s\) )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波长越______(填 “长” 或 “短”)。
(五)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写一篇 200 - 300 字的小短文。
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感应圈、放电针、导线、收音机、真空罩、手机。
多媒体课件:包含电磁波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演示、相关示意图、生活应用图片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磁波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对于公式的运用,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后续需要加强针对性练习。同时,可进一步拓展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此教案围绕电磁波核心知识构建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若你对教学环节时长、实验安排等方面有不同想法,欢迎随时交流。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从烽火传信到电脑网络通信的发展历程。
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如何和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呢?
航天员通过电磁波和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我们现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正在迈向信息高速公路,迎接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话的话筒与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整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话筒结构:
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话筒的工作原理:
对着话筒讲话时,话筒的膜片振动,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盒中炭粒的电阻时小时大,流过炭粒的电流也发生变化,这样话筒就将声音信号变成了电信号。
(二)听筒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片.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片有些弯向磁铁.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动.
听筒结构:
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片.
听筒的工作原理:
当变化的电流通过听筒的线圈时,听筒内的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力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这样听筒就将电信号变成了声信号.话筒和对方听筒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知识点1 电磁波及波谱
1. [2024·武汉改编]如图所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
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
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
池的正极快速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会听到收音机
中传出“喀喀”声。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够产生电磁波
B. 收音机可以接收到电磁波信号
C. 电路中存在电流,故产生了电磁波
D. 这个实验电池易发生短路
C
返回
2. [2024·盐城]将手机“背景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功能打
开,放到真空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空气。然后打电话
呼叫手机,看到背景灯光亮却听不到铃声。该现象说明
( )
A. 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和电磁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
【点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
返回
3. 电磁波的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
见光、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的生活密
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
B. 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号
C.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假
D. 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进行遥控
返回
知识点2 电磁波的特征
4. [2024·常州]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用特定波长的红光
持续照射人体背部15?min ,可明显刺激人体线粒体,增加葡
萄糖消耗,降低血糖水平,该技术有望用来帮助糖尿病患者
通过非药物方式降低血糖,该红光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
OA=AB=BC=CD=335?nm ,则该红光的波长为( )
?
A. 335?nm,合3.35×10?4?m
B. 335?nm,合3.35×10?7?m
C. 670?nm,合6.70×10?4?m
D. 670?nm,合6.70×10?7?m
?
D
【点拨】一个完整的波长包括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即从O
到B的距离。OA、AB、BC、CD都是335?nm 。一个完整的波
长为2个OA 的长度,即
2×335?nm=670?nm=6.70×10?7?m 。
?
返回
5. 我国于2018年和2024年先后发射了鹊
桥号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架起了地球与月球背面通信的“天
桥”。相比于鹊桥号,鹊桥二号距月球更近(如图),采用了
反射率更高的镀金钼丝天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和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鹊桥号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鹊桥二号相同
C. 镀金钼丝天线反射的信号传播速度为3×108?m/s
D. 信息从月球背面传到鹊桥二号比到鹊桥号用时更短
?
A
【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鹊桥号和鹊桥
二号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
同,A错误、B正确;镀金钼丝天线反射的信号靠电磁波传播,
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正确;由题意可知,
相比于鹊桥号,鹊桥二号距月球更近,所以信息从月球背面传
到鹊桥二号比到鹊桥号用时更短,D正确。故选A。
?
返回
6.WIFI 是一种可以将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互相连接的技术,
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如图所示的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实现的。
路由器是通过________向四周的终端设备传递信息的。正在
推广使用的5?G数据传输技术与传统的4?G 相比,______
(填“波速”“波长”或“频率”)更高。
?
电磁波
频率
返回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