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1 15: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这两个为可粘贴水印,不用需删除
课前小测
1、维新变法的序幕、主要人物
2、维新活动的主要方式及主要刊物
3、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及失败原因
河北威县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19世纪末,侵入山东冠县的外国教会势力,强行在梨园屯公共土地上建教堂,引起当地村民强烈不满。村民请来威县的梅花拳拳师支援,共同反抗教会压迫。在斗争中,他们打出“义和拳”的名号,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义和团是个怎样的组织?它的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七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史事;能够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兴起的原因,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和局限性;
通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知道八国联军的暴行;能够结合地图,讲述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经过,感受中国人民勇于抗争的不屈精神;阅读材料,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 义和团运动
阅读课文P38-39,思考下列问题:
义和团基本情况;
义和团兴起背景;
义和团性质;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及义和团发展
义和团斗争方式;
义和团口号及评价;
义和团基本情况:
义和团兴起背景;
义和团性质;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及义和团发展
义和团斗争方式;
义和团口号及评价;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主要成员是农民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方式
“扶清灭洋”“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
一 义和团运动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你能从揭帖中获取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提示: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斗争对象是洋人及与洋人有关的各种事物。斗争的方式包括拆毁铁路,拔除电线杆。毁坏轮船等。义和团的最终目标是消灭洋人。扶保清政府
一 义和团运动
二 抗击八国联军
(一)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P39课文,思考:
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及侵略者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时间:1900年(庚子年)
侵略者: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二)抗击过程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敌人,联军撤回到天津
6月
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
6月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6月
7月
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激战,炮轰紫竹林租界。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8.14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廊坊阻击战
在北京的战斗
天津保卫战
二 抗击八国联军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失败原因
2、历史意义
八国联军枪杀义和团战士
客观原因: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二 抗击八国联军
材料研读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提示:瓦德西认为中国人民中蕴含着极大的反抗力量。这表明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 抗击八国联军
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抢劫的白银
侵略者坐在龙椅上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报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二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举行阅兵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侵略军进入紫禁城
“天朝保持了五百年不可冒犯的神圣之地,在两秒钟里就被洋鬼子亵渎了。”
——[英]阿诺德·H.S.兰道《中国与协约国》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军队攻入首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两次侵入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 抗击八国联军
相关史事
1900年7月中旬,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调集约15万军队,兵分七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到10月底,东北地区全部沦陷。其间,俄军先后制造了血洗海兰泡、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等惨案。在海兰泡,俄军把居住在当地的中国居民5000多人赶往黑龙江边,强迫他们渡江。当时江水湍急、狂风呼啸,跳进江水的人很快溺亡。对不敢下水的,俄军就刀砍斧劈,开枪射击。最后侥幸过江的不足百人。在江东六十四屯,俄军放火烧毁各屯房屋残酷屠杀当地中国居民2000多人。
二 抗击八国联军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西、荷、比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类别 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 5 年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就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以及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方便列强干预中国政治,便于帝国主义控制中国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相关史事
1900年底,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随后,她在上谕中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性质:
清政府成为列强手中的提线木偶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影响:
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抗击
八国联军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辛丑条约》
直接: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危机加剧
主权丧失最严重
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原因:
①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腐朽 ③综合国力的衰弱
知识拓展
思考: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有什么启示?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近代前期,中国屡次在反侵略斗争中失败,学习西方阻力重重,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腐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社会制度很难战胜先进的社会制度。改革不触动旧的封建制度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中学生要勿忘国耻,努力学好本领,为国家进步、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课后任务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节课练习题
2、背诵:
①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口号及口号评价、义和团的意义;
②《辛丑条约》的时间、内容;
③《辛丑条约》的性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