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从目的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下列条款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割香港岛给英国
2.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洋纱等日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3.清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意在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近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4.美国学者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
A.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没有影响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否认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肯定了正当的中英贸易
5.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这一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省份 1851年 1874年
安徽 约3760万 不足1460万
江苏 约4430万 不足2000万
浙江 约3000万 不足1100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6.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龚教授的依据是( )
A.英国割占香港岛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D.太平天国分割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8.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9.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0.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11.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王——杨秀清 B.翼王——石达开
C.干王——洪仁玕 D.西王——陈玉成
12.1861 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
A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13.“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了( )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4.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此人是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陈化成
1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自称天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16.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17.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D.获得大量赔款
18.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9.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A.《望厦条约》 B.《虎门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20.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颁布《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21.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评述最全面的是( )
A. 是一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B. 是一部反抗侵略争取光明的前途的历史
C. 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D. 是一部科学技术文明高度发展的历史
22.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 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 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 洋务运动破产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3.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4.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俄国
25.2017年是改革开放三十九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如图一、图二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场景使人悲愤,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中英双方签订了一个《土地章程》,章程规定上海划出一块土地,在城外,租给英国人,一亩地一年收1500个铜钱……这就叫作租界。
上海现代城市的来源,一个是租界,一个是租界里的人,就是移民。租界这个因素以前只看到侵略,中国人受屈辱这一面,这一点否定不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它客观上起的作用主要还是积极的。
——葛剑雄《上海是怎么来的?》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上海现代城市的来源是哪两个?概括作者对“上海租界”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受南方农民大起义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义。在此情况下,恭亲王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接近破产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南方农民大起义”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 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 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 10 万人,水师约 1 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 2 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 0.6~0.7 万人,出动战舰 20 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9.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简介人物]
( 1 )简介介绍的人物是谁?此人初步建立政权是在何时?
[漫画历史]
( 2 )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相关?该文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 )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示意原因]
( 4 )导致示意图中石达开出库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衰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史料影响]
( 5 )根据史料,概括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
1-5CBACA 6-10ADDBB 11-15DCDDC 16-20ACCBA 21-25CBADA
26.(1)影响: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丧权辱国。《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圆明园建筑精美,内藏无数中华民族艺术瑰宝,英法联军对其大肆抢劫后放火烧毁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
(3)来源:租界、移民。评价:有被侵略、受屈辱的一面;客观上起的作用主要还是积极的。
(4)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自觉或不自觉地起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27、(1)清政府的腐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增加了政府财政困难;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太平天国运动。
(3)内外交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国内人民的反抗)。
28.(1)英国
(2)《南京条约》,它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近代史开端。
(3)封建统治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自已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不被欺负。
29.( 1 )洪秀全。1852年,太平军攻占永安。
( 2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 3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4 )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化。
( 5 )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严重挫伤大清的实力,特别是八旗军的实力。为汉新兵的“抢班夺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