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1 15:5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范文澜说:“这一伟大行动,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作者旨在说明(  )
A.林则徐反对封建统治的坚定决心
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官吏腐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D.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2.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
B.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C.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3.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 两江总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危害深远的割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材料中当时人的认识说明(  )
A.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不利于经济发展
B.当时国人的主权意识淡薄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5.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6.由美国人华尔组织的,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动势力是 ( )
A.英法联军 B.洋枪队
C.八国联军 D.湘军
7.“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8.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10.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厦门 B.福州
C.上海 D.广州
11.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 )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14.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5.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16.回顾近代中国历史,每翻开一页都是血泪斑斑的屈辱,战败、割地、赔款……。然而,位于伶仃洋上的广东省珠海市一个小海岛上的人民却在鸦片战争前的1836年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了入侵的英国殖民侵略者,迫使其投降并赔偿白银三千两。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铺建了一条2公里长的花岗岩“白石街”,目前都完好的保存在岛上。”你知道这条“白石街”(下图)现在何处( )
A. 桂山岛 B. 横琴岛
C. 淇澳岛 D. 担杆岛
17.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18.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自然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19.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 北平 B. 南京
C. 武汉 D. 台湾
20.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可耻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非选择题
21.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老师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
活动一 【史料辨别】
(1)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你判断下列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类,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6分)
①《鸦片贸易史》 ②虎门销烟旧址 ③圆明园遗址 ④《资政新篇》⑤《北华捷报》对洋枪队首领华尔的访谈
文献史料:________ 实物史料:________ 口述史料:________
活动二 【对比归纳】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①________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 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________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__________ 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④________ 增开天津为商埠
(3)上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活动三 【感悟精神】
(4)观察下列图片,写出其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它们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的精神?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3.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如下图

【探索风潮】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哪场战争后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掀起“‘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这场思想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期,宣传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由一个独立完整、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帝反封建,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令“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材料三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它遭遇了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都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3)材料三所述的起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 《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答案
1-5BAABC 6-10BADAC 11-15ABBDB 16-20CADBD
21.(1)文献史料:①④ 实物史料:②③ 口述史料:⑤
(2)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④《北京条约》
(3)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等。
(4)图一:虎门销烟;图二:金田起义。精神:不畏强敌、勇于反抗、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等。
22.(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3.(1)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3)事件:新文化运动;变化: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历程: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4.(1)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没有实现。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
(4)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 进步性: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