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5.4 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新材料及其应用
1. 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1)我国古代利用磁石的 性发明了“指南针”——司南,
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就是个 。磁性材料的应
用:指南针、门吸、磁卡等。
(2)物理学中,把 的物体叫导体,把极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等;常见的绝缘体
有玻璃、塑料、陶瓷等。
(3)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 ;不容易导
热的物体叫做 。
指向
大磁体
容易导电
绝缘体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2.新材料及其应用
(1)纳米材料:指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
生显著变化,我们把这些材料叫做 。纳米是 单
位,1 nm= m。
(2)半导体材料:有些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 和绝缘体
之间,这类材料称为半导体, 、 、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
材料。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 的特性。
(3)超导材料:当温度降至足够低时,有些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接近
于 ,这种材料叫做 ,材料的这种特性被称为
。
纳米材料
长度
10-9
导体
锗
硅
单向导电
零
超导材料
超
导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磁性、导电性、导热性)
例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磁性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被
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设备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D )
D
例2 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可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
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利用了铁具有的哪种
性质( C )
A. 导热性 B. 延展性 C. 导电性 D. 可锻性
例3 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
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
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A )
A. 导热性好 B. 熔点高 C. 导电性好 D. 弹性好
C
A
新材料及其应用(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例4 关于纳米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纳米材料就是尺寸很小的材料
B. 纳米陶瓷更易破碎
C. 某些隐形技术用到了纳米材料
D. 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C
例5 芯片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电
路模块。它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制
作芯片主要用到下面哪种材料( D )
D
A. 导电材料
B. 磁性材料
C. 纳米材料
D. 半导体材料
跨学科实践:调查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青年科学家曹原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两片石墨烯以略有偏移的
“魔角”彼此堆叠时,能使电流无阻碍地通过,此时电阻变为零的石墨
烯属于( B )
A. 绝缘体 B. 超导体
C. 导体 D. 半导体
B
1. 如图所示,高铁车顶上的受电弓与高压线合称“弓网系统”,
用来为高铁动力提供电能。以下材料中适合用于制作受电弓与高压线接
触面的是( C )
A. 木头 B. 玻璃
C. 石墨 D. 塑料
C
2.纳米陶瓷作为高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具有坚硬、耐磨、耐腐
蚀、耐高温、完全无磁性等特点,它不能应用于( B )
A. 切割硬物的刀具 B. 银行卡
C. 装浓硫酸的容器 D. “天和”核心舱外表涂层
B
3.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D )
A. 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 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
C. 绝缘体不能导电
D. 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D
4.电热水壶的手柄通常是用塑料制成的,主要是因为塑料的
较好;水壶内底部的表面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主要利用了不锈
钢的 较好。(均填物理属性)
5. 跨学科成语“百折不挠”一般是指物质的 ;成语“坚
如磐石”一般指材料的 ;将铁钉放在某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
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矿石具有 。(均选填“黏滞
性”“韧性”“磁性”“弹性”或“硬度”)
隔
热性
导热性
韧性
硬度
磁性
跨学科实践:探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如图所示,用导线把电池、开关、灯泡和某种材料制成的元件甲连
接起来,灯泡发光。现将元件甲取下,左右对调后再接回原位置,灯泡
不发光,那么制作元件甲的材料最有可能是( A )
A
A. 半导体
B. 超导体
C. 绝缘体
D. 纳米材料
6. 如图所示,将形状相同的钢勺、木勺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一
段时间后,用手触摸勺子的上端,发现钢勺很烫、木勺却不烫手,主要
是因为木材料具有( A )
A. 良好的隔热性
B. 较小的硬度
C. 良好的绝缘性
D. 较小的密度
A
7.新情境如图所示,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碳纳
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也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巨大的压力压扁
后,撤去压力,碳纳米管能立即恢复原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碳纳米
管可以制作( C )
A. 电线的外皮
B. 潜艇外壳
C. 高铁的减震装置
D. 消防外套
C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石墨烯密度仅为3 mg/cm3(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是目前世上最
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
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
全透明的。
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
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
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
甚至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
实的电导体,从而使其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
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
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根据石墨烯的性质,你认为石墨烯不适合用来制成 。
A. 高压输电线 B. 冲击钻的钻头
C. 保温隔热材料 D. 电饭锅的锅胆
(2)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
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是利
用石墨烯的 。
A. 透光性好 B. 导热性好
C. 导电性强 D. 硬度大
C
B
(3)科学家造出的“石墨烯”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选填
“大”或“小”)。
(4)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这是因为
。
大
传输速
度快(共29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5.1 物体的质量
1. 质量 单位及其换算;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 密度 概念、单位、属性;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 物质的物理属性 磁性、导电性、导热性。
4. 新材料 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1. 质量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 叫做物体的质
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属性:一个物体的质量 (选填“会”或“不会”)随它的
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符
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 ,它
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t= kg= g= mg。
物质的多少
不会
千克
kg
吨(t)
克(g)
毫克(mg)
103
106
109
知识拓展 “物体”与“物质”:物体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
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而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没有固定的体
积和形状。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
物体。
2.质量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 (如图所示)来测量质
量,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范围以及标尺的分度值。
(2)放:把天平放在 上。
托盘天平
水平工作台面
(3)移: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上。
(4)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或在其左右两侧等幅摆动。
(5)称:称量时,左盘放置 ,右盘放置 ,
通过 或 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0”刻度线
平衡螺母
中
央刻度线
被称量物体
砝码
增减砝码
移动游码
(6)读:被称量物体的质量= +
。
(7)收:测量结束后,用 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将游码拨回
标尺最左端。
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
游码指
示的质量值
镊子
对质量的理解
例1 以下操作中可以改变铁块质量的是( B )
A. 将铁块从北极带到赤道 B. 用电钻钻出一个小孔
C. 将铁块从15 ℃加热到50 ℃ D. 将铁块熔化成液态铁
B
拓展训练
1.1 kg的铁块与1 kg的棉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铁块所含的物质较少 B. 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C. 棉花所含的物质较少 D. 物质不同,无法比较
B
2.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奋斗者”号载人
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坐底深度10 909米。到达海底后,它
携带的一颗备用螺丝钉的质量 ;若把这颗螺丝钉压成铁片,它
的质量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变
不变
质量的单位换算及估测
例2 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 500 mg= g= kg; (2)2.3 t= kg
= g。
例3 在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扛上锄头去菜地挖地种菜,请你估
测一把锄头的质量最接近( B )
A. 1 500 mg B. 1 500 g
C. 1 500 kg D. 1 500 t
2.5
2.5×10-3
2 300
2.3×106
B
知识点拨 如图所示,相邻两个单位,大单位变成小单位时:
×103;小单位变成大单位时:×10-3。
拓展训练
3. 请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150 ;一头大象约6 。
(填单位符号)
4. “解放牌”载重汽车的质量是3.8 t,合 kg
= g。
mg
g
t
3.8×103
3.8×106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课标必做)
例4 小旭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旭先估测金属块的质量,然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际
测量,目的是避免金属块的质量超过天平的 。
称量范围
(2)调节天平平衡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请你指出小旭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调节天平水平平衡,他
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分度盘的指针指到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未将游码调
至零刻度线处
右
(3)天平水平平衡后,小旭将金属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砝码的取放应按先 后 (前两空选填“大”或“小”)的顺
序。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这时小旭应该
。
(4)天平再次水平平衡后,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所处位置如图乙所
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
大
小
取下最小的
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47.4
拓展训练
5.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天平调节平衡后,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来
称量物体的质量,操作的错误是:
① ;
② 。
用手直接拿砝码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1. 下列质量中,最小的是( C )
A. 1.39×10-7 t B. 125 mg
C. 0.000 12 kg D. 0.13 g
C
2.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计量发展历史悠久。“掬手为升”
是我国古代的计量方法之一,“掬”即双手捧。如图,人双手捧起的米
质量约为( B )
A. 3 g
B. 300 g
C. 30 kg
D. 300 kg
B
3.(2024·广东)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从月球到地球,
样品的质量( B )
A. 变为原来的一半 B. 保持不变
C. 变为原来的2倍 D. 变为原来的4倍
4. 质量为2 500 mg的物体,它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B )
B
B
5.生活物理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
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
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B )
A. 9 t B. 9 kg C. 9 g D. 9 mg
6.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一摞邮票的质量为
0.03 kg,合 g,若这些邮票总共500张,则一张邮票的质量
为 g。
B
kg
30
0.06
7.学完天平的使用后,小明发现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导致测量值与
实际值之间有偏差,下列操作会导致测量值偏小的是 。(填
序号)
①调平前,游码未移到零刻度线处; ②使用有磨损的砝码;
③使用生锈的砝码; ④使用左侧托盘有缺口的天平;
⑤测量时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⑥读数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
左侧;
⑦按游码右侧所对的刻度读数。
③⑤⑥
8.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浮着一块30 g的冰,把烧杯放在天平
上称,天平平衡(如图所示)。若冰块全部融化,天平称得烧杯和水的总
质量为( C )
A. 90 g B. 150 g
C. 120 g D. 无法判断
C
9.小华在做“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 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
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
(2)接着他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操作
是 。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得空烧杯质量
为 g。
水平
零刻度
线
右
中央
刻度线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8
(3)烧杯中加入液体,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杯中
液体的质量为 g。
(4)测量结束后,小华发现使用了沾有污渍的10 g砝码(操作方法无
误),则所测烧杯质量 ,所测液体的质量 。(均选填
“偏大”“不变”或“偏小”)
54.4
偏小
不变
10.小军要为奶奶称量手镯的质量。
(1)他应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
处。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直到指针指在 ,表示天平平衡。若是在称量过程中指针
也出现该情况,应在右盘 (选填“加”或“减”)砝码或把游码向
标尺的 端移动。
水平
右
分度盘中央
加
右
(2)小军用调好的天平称量该手镯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请
你改正错误:
①
;
② 。
称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
平平衡
应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
示,则测得手镯的质量为 g。
32.2(共25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5.2 物质的密度
1. 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是 的;不
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是 的。因此,这个
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定
不同
2.密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 表示。
(2)公式: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符号
是 ;有时也用 作为密度的单位,符号
是 。换算关系:1 g/cm3= kg/m3。
质量
体
积
ρ
ρ=
千克/米3
kg/m3
克/厘米3
g/cm3
1×103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例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
究。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体积与质量。
实验组别 实验次序 V/cm3 m/g
水 1 10 10
2 20 20
3 30 30
酒精 4 10 8
5 20 16
6 30 24
(1)若某次测量水的质量如图甲,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为 g。
91.6
(2)实验中,小刚收集的部分测量数据如上表。
①如图乙所示,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m-V图
像,请你在图上画出水的m-V 图像。
②分析图像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同种物
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不同
相同
密度的理解
例2 关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 对于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C. 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
例3 新情境2024年巴黎奥运会首个比赛日,在射击10米气步枪混
合团体比赛中,中国选手黄雨婷与盛李豪获得金牌,这枚金牌是巴黎奥
运会的首金,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若
该金牌的质量为529 g,体积约为52 cm3,这枚金牌的密度
是 (保留一位小数)g/cm3,该数值的物理意义是
。
10.2
每立方厘米的
奖牌质量为10.2克
知识点拨 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叫
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种定义方法为比值定义法。一般用这种方法定义
的物理量只是数值上等于另两个物理量之比,而本身与这两个物理量无
关。例如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等
有关。
拓展训练
1. 一块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 ,体积 ,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学校内的一块质地均匀的大理石景观的体积约为2 m3,总质量
约为4.34×103 kg,则这块大理石的密度约为 kg/m3;若加
工时切去了约三分之一,则加工后大理石景观的密度会 (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不变
变小
变大
2.17×103
不变
密度相关单位的换算
例4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5 m3= L= mL;(2)汞的密度13.6×103
kg/m3= g/cm3;
(3)酒精的密度0.8 g/cm3= kg/m3;(4)空气的密度1.29
kg/m3= g/cm3。
5×102
5×105
13.6
0.8×103
1.29×10-3
知识点拨 与密度相关的单位换算,巧记:
1. 科技前沿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
通海绵轻得多,这里的“轻”说明“碳海绵”的( A )
A. 密度小 B. 体积小
C. 硬度小 D. 弹性小
A
2.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密度不变
B. 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密度变大
C. 一块铁压成铁片后,它的密度变小
D. 一碗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
3.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关于酒精密度的物理意义,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 1 kg酒精的体积是0.8×103 kg/m3
B. 1 m3酒精的质量是0.8×103 kg
C. 1 kg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
D. 0.8 m3酒精的质量是1×103 kg
B
4.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对甲、乙、
丙三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 关系。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 物质的密度最大,乙物质的密
度为 kg/m3。
正比
不同
甲
1.0×103
5.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
复了原状。对于球内气体而言,质量 ,密度 。(均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 在给液化气瓶充气的过程中,液化气瓶中液化气的体积
,密度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不变
变小
不
变
变大
7.(1)容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1 L= mL;10 L
= dm3= m3;8 mL= c ) =
m3。
(2)密度的单位换算:水的密度是1 g/cm3,合 kg/m3;煤
油的密度是 0.8×103 kg/m3,合 g/cm3;铜的密度是 8.9 g/cm3,
合 kg/m3。
1×103
10
1×10-2
8
8×10-
6
1×103
0.8
8.9×103
8. 生活物理学校请消防队的叔叔给全校师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时,消防队的叔叔特别提醒大家:如遇火灾,当烟气层分散到头部或腰
部时,要以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如图所示,这样能够有效避
免吸入有害气体。关于这些有害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C.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D.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
9.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质量相等
的甲、乙、丙三种液体。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液体密度
最大, 液体密度最小。(均选填“甲”“乙”或“丙”)
乙
甲
10.如图所示,某品牌自行车的车架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其体积为
1 000 cm3,质量只有1.6 kg,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解: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
ρ===1.6 g/cm3=1.6×(1 kg/ ) 。
答: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1.6×103 kg/m3。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铝为什么被誉为“会飞的金属”?
人们常把飞机比成银燕,其实,飞机是用铝和铝合金做的。纯铝很
软,人们在纯铝中加入4%铜与少量的镁、锰、硅、铁等,制出了硬
铝。由于硬铝既保持了密度小的特性,又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因此硬
铝很快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合金。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
硬铝做的铆钉,另外,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等许多
部件也是用硬铝做的。
在金属家庭中,由于铝的密度小,使它得天独厚地能随飞机一起腾
云驾雾,遨游高空,因此被誉为“会飞的金属”。以前,这个“会飞的
金属”,还只能飞翔在地球附近的高空,从1957年起,随着人造卫星与
宇宙火箭一个个接连上天,铝就成了“飞天”的原材料,苏联第一颗人
造卫星的密封外壳与第二颗人造卫星的动物舱,以及球形容器都是铝合
金做的。
本来,铝已经够轻的了,1959年又研制出了更轻的铝——泡沫铝,
在泡沫铝的“肚子里”尽是氢气泡,放在水里,它会像木头一样浮起
来,1 m3的泡沫铝,只有178 kg,而1 m3的水有1 000 kg,另外泡沫铝还
有保温、隔音、不易锈蚀的优点。目前用泡沫铝来做飞机与火箭是最理
想的材料。
(1)铝被誉为“会飞的金属”,是因为铝的 小。
(2)纯铝中加入4%的铜与少量的镁、锰、硅、铁等制成了硬铝,硬
铝有哪些优点: 。
(3)泡沫铝的密度为 kg/m3= g/cm3。
(4)1 m3的泡沫铝比1 m3的水的质量少 kg。
(5)泡沫铝有哪些优点: 。
密度
密度小、硬度大
178
0.178
822
保温、隔音、不易锈蚀(共16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小专题七 特殊方法测密度
测量特殊物质的密度(原理:体积相等)
1. 埋沙法妈妈制作糕点时经常使用到冰糖,小阳想利用家中的物
品测量冰糖的密度。
(1)小阳找来电子秤、喝糖浆用的量杯、大米等物品进行实验。
①把 放在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m;
②向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大米, ,读出体积
为V1;
③取出冰糖,读出量杯中大米的体积为V2;
④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冰糖的体积V= ,密度ρ
= 。(均用m、V1、V2表示)
冰糖
把冰糖完全放入米中
V1-V2
(2)与同学交流时,小华的测量方法和小阳相同,只是小阳用大米,
小华用芝麻。你认为 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小,理由是
。
小华
测量冰糖
的体积更准确
2.吊坠法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
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想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发现静止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
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
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填字母)。
A. 向右调平衡螺母 B.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向右移动游码
(3)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
测物块的质量为 g。
C
16.4
(4)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
照如图丙所示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是 cm3,则这种材料的
密度是 kg/m3。
(5)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
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
0.82×103
偏小
有天平、无量筒(原理:体积相等)
3. 溢水法小奕同学想测量爸爸从海南出差给他带回的一个小
贝壳的密度,他准备了托盘天平(有砝码)、大烧杯、小烧杯、细线
和水等器材。
(1)图甲是他在测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操作,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
出现的问题:
。
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处
(2)纠正错误后,再测贝壳的质量。测量时按规定在 盘加入
15 g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贝壳的质量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15 g,再加入5 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
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图乙是天平最后平衡时标尺的情景,则贝壳的质量m= g。
右
大于
取下5 g的砝码,拨动游码
18.2
(3)当他想测量小贝壳的体积时发现没有量筒,于是他决定采用“溢
水法”测量小贝壳的体积。他先将装有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按图丙
所示放置(水至溢水口),然后用细线悬挂贝壳,缓缓将贝壳浸没于大烧
杯中,有部分水溢出并进入小烧杯。
(4)直到无水溢出后,他用天平测出盛有溢出水的小烧杯的总质量
m1,再把小烧杯中的水倒出,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2。由上述实验得
到溢出水的体积V水= ,贝壳的密度ρ= ρ水 。(均用
物理量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ρ水
4.标记法小军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的冰墩墩模型来测香
醋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
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
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2所示,其质量为 g。(已知陶瓷材料的密
度为2.7×103 kg/m3)
81
(3)如图3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香醋后,用天平
测出烧杯乙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 g;如图丙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
系住后放入甲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
(4)将冰墩墩取出,
,测出烧杯乙及剩余香醋的总质量 m2=102.8 g。
(5)求得香醋的密度ρ= g/cm3。与真实值相比,用此方案测
出的香醋密度 (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
处
1.08
偏大
5.满杯法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
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读八年级的
儿子。聪明的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
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ρ水已知)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在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3)将石英粉倒出, ,测出其总质量m2。
(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符号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
= 。
玻璃杯中装满水
ρ水
天平无砝码、有量筒(原理:质量相等)
6. 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一架已调好的天平(无砝
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个标有刻度的注射器,要求用上述器材
来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如下操作:
(1)用注射器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20 mL盐水和 mL水。
20
(2)将上述装有盐水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不
平衡。
(3)用注射器向装水的烧杯中缓慢注水,当注入的水为2 mL时,天
平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则平衡时右盘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g,盐
水的密度为 g/cm3。(水的密度为1 g/cm3)
22
1.1(共50张PPT)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密度的简单计算和应用
1. 计算质量:若已知物体的体积( V )和材料密度(ρ),则可用
公式 求出物体的质量。
2. 计算体积:若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材料密度(ρ),则可用公
式 求出物体的体积。
3. 鉴别物质:若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 V ),则可用公
式 求出材料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能鉴别物质。
V
m=ρV
V=
V
ρ=
密度的简单计算
例1 如图是一件实心金兔吊坠,其质量为28.8 g,体积为1.6 cm3,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它是否由纯金制成?(ρ金=19.3×103 kg/m3)
解:由ρ=可得,这件金兔吊坠的密度
ρ===18 g/cm3=18×(1 kg/ )
因为18×103 kg/m3<19.3×103 kg/m3,所以它不是由纯金制成的。
答:这件金兔吊坠不是由纯金制成的
解:V=250 mL=250 cm3
由ρ=可得,盒内牛奶的质量
m=ρ牛奶V=1.02 g/cm3×250 cm3=255 g。
答:盒内牛奶的质量为255 g。
例2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如图所示,其包装上有“250 mL”的字
样,他想知道盒内牛奶的质量,于是上网查询了该牛奶的密度ρ牛奶=
1.02 g/cm3,试求盒内牛奶的质量。
例3 某块冰的质量为9 kg、密度为0.9×103 kg/m3。求:(ρ水=
1×103 kg/m3)
(1)冰块的体积;
解:由ρ=可得,冰块的体积V冰===0.01 m3
答:(1)冰块的体积为0.01 m3;
(2)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
解:由ρ=可得,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V水===
0.009 m3。
答: (2)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为(0.009 ) 。
知识点拨 (1)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时,注意物理量的单位
要统一。
(2)善于寻找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常见的隐藏条件:①密度不变,如
取样品;②质量不变,如冰熔化成水;③体积不变,如相同的瓶子装满
不同的液体。
(3)空心问题的三种解题思路:①求出物体密度,与材料密度比较;
②求出同质量实心物体体积,与物体实际体积比较;③求出同体积实心
物体质量,与物体实际质量比较。
拓展训练
1. 小明购买了一个铝质球形艺术品,测得此球的质量是594 g,体
积为300 cm3。则该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ρ铝=2.7×103 kg/m3,尝试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说明)
解:由题知,ρ铝=2.7×103 kg/m3=2.7 g/cm3
【方法1】由ρ=可得,同质量实心铝球的体积V实===
220 cm3
因为V球>V实,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方法2】由ρ=可得,同体积实心铝球的质量m实=ρ铝V球=2.7 g/
cm3×300 cm3=810 g
因为m实>m球,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方法3】由ρ=可得,该铝球的密度为
ρ球===1.98 g/cm3
因为ρ铝>ρ球,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答:该铝球是空心的。
密度的应用
例4 生活物理在古墓中有文物酒杯一件,表面模糊不清,称出其
质量是42 g,测得其体积为(4 c ) ,这酒杯的密度
是 kg/m3,对比以下的密度表,可判知它可能是由
制成的。
物质 金 银 铁 铝
密度/(kg·m-3) 19.3×103 10.5×103 7.9×103 2.7×103
10.5×103
银
拓展训练
2. 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成功载客飞行,飞机在结构设计、材料选
择、环保理念等方面均有自主知识产权,选用先进的合金材料减小了飞
机的质量,这是因为材料本身的 较小。
密度
A. 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
B. 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C. 用金属铁作为烹饪使用的炒菜锅材料
D. 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制作便携式导弹发射器
3. 下面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D )
D
1. 传统文化西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比,力能举鼎。“鼎”的质量大
约为212 kg,如果在影视剧中重现“霸王举鼎”的情景,为了能够让演
员很轻松地举起大鼎,最适合制作剧中大鼎道具的材料是(ρ钢>ρ铁>ρ石
>ρ泡沫塑料)( D )
A. 铜 B. 铁
C. 石头 D. 泡沫塑料
D
2.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
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已知ρ硫酸>ρ水>ρ酒精)( D )
A. A中装的是水
B. A中装的是硫酸
C. B中装的是酒精
D. C中装的是硫酸
D
3.有四个容量均为200 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
和酒精,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A )
A. 酱油 B. 纯水
C. 植物油 D. 酒精
4. 小明在河边捡到一颗漂亮的鹅卵石,称得它的质量是106.4 g,
若它的体积是40 cm3,则这颗鹅卵石的密度是 g/cm3,
合 kg/m3。
A
2.66
2.66×103
5.一间教室的长为10 m、宽为8 m、高为4 m。求:(ρ空气=1.29
kg/m3)
(1)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解:空气的体积等于教室的容积为
V1=10 m×8 m×4 m=320 m3
所以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m=ρ空气V1=1.29 kg/m3×320 m3=412.8
kg
(2)若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容积为0.8 m3的钢瓶中,瓶中空气的
密度为多少?
解: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V2=0.8 m3的钢瓶中,质量不变,则
瓶中空气的密度为ρ===516 kg/m3。
答:(1)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412.8 kg;
(2)若将教室中的空气都压缩在0.8 m3的钢瓶中,瓶中空气的密度为
516 kg/m3。
6. 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已知水的密度
为1.0×103 kg/m3,现配制了(0.5 d ) 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6 kg,
为使配制的盐水符合选种要求,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C )
A. 再加盐0.2 kg B. 再加水50 g
C. 再加水500 mL D. 既不加盐,也不加水
C
7.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180 g和210 g,体积分别为(20 c ) 和30 cm3。这两个正方体中,如果
有一个是实心的,则( B )
A. 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 g/cm3
B. 甲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 g/cm3
C. 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7 g/cm3
D. 乙是实心的,金属材料的密度是9 g/cm3
B
8.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
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C )
A. 3∶4 B. 4∶3 C. 2∶1 D. 1∶2
C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有些图书
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 g。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
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
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做物质
的“面密度”。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
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尺寸是841 mm×594 mm,A2纸张尺寸是594
mm×420 mm。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
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 g,其“面密度”记作 。
A. 60 g B. 60 g·m2
C. 60 g/m2 D. 60 g/m3
(2)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A2的“面密度”。
C
等于
(4)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 g,如要计算其密度,还需要知道的物
理量是 。
(5)有一捆横截面积为4 mm2的铜丝,质量为89 kg,则该铜丝的“线
密度”为 g/m。(ρ铜=8.9×103 kg/m3)
每张纸的厚度
35.6
(3)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横截面积为2.5 mm2和4 mm2的铜导线,下面
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 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C. 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D. 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C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2课时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因此实验时要测量的物
理量有 和 ,再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密度
是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得到的。
2. 在实验室中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用 测量
液体或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ρ=
质量
体积
间接
托盘天平
量筒
测量固体的密度(课标必做)
例1 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金矿勘查出金金属储量200 t,成为国内
最大单体金矿床。为研究西岭金矿矿石,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
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
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右
(2)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加入最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
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使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矿石的质量为 g。
向右移动游码
48.8
(4)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
中的水面如图丁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 cm3。
(5)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 g/cm3。
20
2.44
(6)如果先测矿石的体积,再测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得的矿石的密度
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如果在测矿石的体积时,调换图丙、丁
所示步骤的顺序,则测得的矿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
“偏小”);如果矿石具有吸水性,则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偏大
测完体积后的矿石沾
有水,导致所测质量偏大
偏小
偏
大
小矿石吸水,测出的小矿石
体积偏小
知识点拨 (1)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用刻度尺测长度,然后利用体
积公式算出其体积。
(2)对于较大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利用溢水法(如图)测体积: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把固体慢慢浸没在水中,同时用量杯测出溢出的水
的体积V,即该固体的体积。
拓展训练
1. 某次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表,则利用密度公式可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 。(用表中的字母表示)
石块的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2/cm3 石块的密度
ρ/(kg·m-3)
甲 乙
测量液体的密度(课标必做)
例2 科学思维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小明、小刚和小强
组成实验小组,小组进行了分工:小明负责天平的操作,小刚负责量筒
的测量,小强负责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他们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
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准备阶段,小明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归零
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达到平衡;
②测出烧杯的质量为30 g;
③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测得盐水的密度为 g/cm3。
1.11
(2)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
“偏小”),原因是 。
(3)组内的小强提出只需将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优化为
(填写实验步骤前面的序号)就可以减小误差。
(4)若在使用小强提供的优化方案测量时,向量筒中倒入盐水时不小
心溅出,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偏大
烧杯中有盐水的残留,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
①③④
②
偏大
拓展训练
2. 在测量老陈醋的密度时,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下列选项中顺序最合理的是( B )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老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陈醋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老陈醋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老陈醋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老陈醋的总质量
⑤将烧杯中的老陈醋全部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老陈醋的体积
⑥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老陈醋的密度
B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②⑥
1. 下列不规则固体不能使用“排水法”测体积的是( B )
A. 小铁块 B. 冰糖
C. 橡皮 D. 玉石吊坠
B
2. 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 读数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真实的体积大
B. 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更大的量筒
C. 量筒上标度的单位是mL,1 mL=1 cm3
D.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20 cm3
B
3.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
的是( A )
A. 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 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A
4.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
水,“适量”的含义是指( C )
A. 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B. 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C. 水的体积能使小石块完全浸入并且水面不超过最大刻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C
5.小明用天平测某块玉石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
所示,则玉石的质量是 g。再用量筒测出玉石的体积如图乙所
示,则玉石的密度是 kg/m3。小明从量筒中取出玉石时带
出了部分水,则测得的玉石密度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
“偏小”)。
24
2.4×103
不变
6.科学探究小黄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且体积较大的
矿石的密度。
甲 乙
(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调节天平水
平平衡。
(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水平
175.6
(3)由于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为此他利用了一个能放得下矿石
的烧杯、量筒、油性笔、足量的水,按图乙所示步骤测量矿石的体积,
测得矿石的体积是 cm3,密度是 (kg/ ) 。(保留1
位小数)
(4)通过上述方法测得的矿石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
。
70
2.5×103
偏小
取出矿石时沾有水,使测得矿石
的体积偏大
7.某实验小组在测某种液体密度时,测了四组液体的体积及容器
和液体的总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3,空
烧杯的质量为 g。
液体的体积V/cm3 50 70 90 11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100 120 140 160
1.0
50
8.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了粗测湖水密度,某兴趣小组
取体积为200 cm3的湖水,测得其质量为206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密度与体积有关
B. 密度与质量有关
C. 湖水密度为1.03×103 kg/m3
D. 湖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
9. 气凝胶是一种在航天领域广泛使用的新材料,如图所示是某种
气凝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则其密度为 kg/m3;假设建造一座
宇宙空间站需使用气凝胶400 m3,则这些气凝胶的质量是
kg。
4
1
600
10.汽油的国家定价是以吨为单位的,而加油站以升为单位付油
费。受热胀冷缩影响,季节不同,每升零售价有所变化,但国家制定的
每吨的零售价始终没有变化。
(1)无论每升价格上涨或下跌,国家制定的每吨的零售价始终没有变
化,这是因为物体的质量不随 的改变而改变。
(2)气温升高,汽油的平均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温度
变小
(3)由于季节变化,冬季时气温明显降低,为了维护消费者、经营者
的共同利益,每升汽油的价格应 (选填“升高”“不变”或
“降低”)。
升高
③
。
请用测量值和已知量ρ水推导出汽油密度的表达式ρ汽油= 。
用另一个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汽油,用电子秤测出汽油和矿泉
水瓶的总质量m3
ρ水
(4)小明的爸爸怀疑最近加的一箱汽油被加油站加了水,想让小明帮
他测出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电子秤,小明利用电子秤、两个相同的空
矿泉水瓶和水,就测出了汽油的密度。请你完成小明的操作步骤: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1;
②用一个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水和矿泉水瓶的总质量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