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16:41:5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神奇的物理学
  1. 开篇 有趣有用的物理;物理学的召唤。
  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单位及其换算;概念:误差;方法:减小误
差的方法;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3. 科学探究的环节。
  1. 认识物理学:物理学是研
究 、 、 、 、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物理学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 、
推动了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进程。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17~18世纪的 时代→19世纪的
时代→20世纪以来智能化、信息化的 新时代。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字印刷术
蒸汽


高科技
  3.物理学的召唤
  (1)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是 、
、 。
  (2)如何学习物理: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
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物理观念”“      ”
“ ”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构成了物理课程
的核心素养。
伽利略


爱因斯坦
观察
实验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例1 生活物理我们生活在自然之中,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声、
光、热、力、电等有关的现象,物理学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探究其中
的奥秘,从而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请你分析下面所示的各种生活情
境, 按要求进行分类。属于力现象的是 ;属于声现象的
是 ;属于光现象的是 ;属于热现象的是 ;属于
电现象的是 。(均填序号)
E
D
C、F
A
B
   物理学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例2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请将下列四大发明对欧
洲的社会影响补充完整。(均填序号)
  ①造纸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活字印刷术
  (1) 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
文化的发展;
  (2) 使冷兵器的骑士阶层衰落,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
业的发展;


  (3) 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
时代;
  (4)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
放和社会的进步。


   物理学的召唤
  例3 科学家的可贵之处,并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往往在于能够
比别人更加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历史上首位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
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并由此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 C )
C
  1. 生活物理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声、光、
热、力、电等有关的现象。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光现象的
是( C )
A. 下雨时,天上雷声阵阵
B. 在地热喷泉处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C. 山东蓬莱海面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D. 更换灯泡前,需要切断电源开关
C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高科技新时代产
品的是( B )
A. 笔记本电脑 B. 金字塔
C. 互联网 D. 手机
  3. 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
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比如,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属于 现
象,树下闪动的斑斑点点属于 现象。
B


  4.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 ,
经历 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并会运
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来源
物理规律


  5. 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均填字母)
  (1)属于力现象的是 ;(2)属于热现象的是 ;(3)属于电现
象的是 ;
  (4)属于光现象的是 ;(5)属于声现象的是 。
b
d
c
a
e
  6.补充下列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巨人,在研究问题
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1)伽利略——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2)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 和
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3)爱因斯坦——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与实验,也离不开

观察
实验
归纳
数学分

理性
思考(共29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 和 的测量。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为 。比
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
、毫米(mm)、微米(μm)、 。
  (2)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常见测量长度的工
具有直尺、 、 和 等;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长度
时间

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
(cm)
纳米(nm)
刻度尺
三角板
皮尺
卷尺
  2.测量误差: 和 之间总存在差异,物理学
上把这种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 的方法,可使
误差减小。
  3. 时间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比
秒大的单位有 、 ,比秒小的单位有毫秒(ms)、微
秒(μs)、纳秒(ns)。
  (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有摆钟、机械表、电子钟、

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s
时(h)
分(min)
电子秒

   长度的单位和估测
  例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105 nm= cm= m=
km。
  (2)5.23×105 km= dm= μm
= nm。
0.025
2.5×10-4
2.5×10-
7
5.23×109
5.23×1014
5.23×1017
  (3)课桌的高度约8 ; (4)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
dm
m
  例2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1)教室高约3 ; (2)一名初中生身高约165 ;
m
cm
  知识点拨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
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即可。长度单位的换算巧记如右
图。例如:12 μm=12×10-6 m=1.2×10-5 m。
   拓展训练
  1.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字。
  (1)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 。
  (2)成人口罩的长度约为18 。
  (3)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3 km= cm。
  (4)某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 m= nm= mm
= cm。
dm
cm
6.4×108
90
9×10-5
9×10-6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课标必做)
  例3 (1)用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测量
范围为 ,分度值为 ,其中正确的测量方法
是 。
0~10 cm
1 mm

  (2)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此时铅笔的长度记
作 cm。
B
6.97
  知识点拨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
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
线; (3)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
位,如图所示。
  注意: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被测物体
的长度为末端示数与起始端示数之差。
   拓展训练
  2. 如图所示,用两个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长度为 cm。
  (2)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长度为 cm。
  (3)比较甲、乙刻度尺, 刻度尺测出的长度更精确。
1
2.4
0.1
2.40

   测量误差
  例4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 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 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消除误差
B
   拓展训练
  3. 测量过程中,误差是 避免的,错误是 (前两
空选填“不可”或“可以”)避免的。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
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 cm、5.76 cm、5.78 cm、5.59 cm,其
中错误的数据是 。
  知识点拨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不可
可以
5.59 cm
   时间的测量(课标必做)
  例5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或数值。
  (1)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0.75 ;(2)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
5 ;
  (3)正常人的脉搏1 约跳动75次;(4)1 h 15 min
= min;15 min 20 s= s。
h
min
min
75
920
  例6 (1)如图甲所示,时钟的最小测量值是 ,指针位置显示
的时间是 。
  (2)秒表是实验室和运动场上测量 的工具。如图乙所示,
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秒表的示数是 s。
1 s
10 0 mi8 s
时间
0.5 min
200
  知识点拨 秒表的读数:大盘的指针是秒针(长针),转一圈是30
s,分度值是0.1 s(不同机械秒表分度值有所不同);小盘的指针是分针
(短针),转一圈是15 min,分度值是0.5 min。
  注意:小盘的指针在前半格是前半分钟,大盘按0~30 s读数,在后
半格是后半分钟,大盘按 30~60 s读数。
   拓展训练
  4. 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欲采取以下做
法:①利用秒表直接测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②利用秒表测出
1 min内脉搏跳动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③利用秒表
测出脉搏跳动10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其
中合理的是( D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D
  1. 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的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
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 )
A. 0.7 m=0.7×100 cm=70 cm
B. 5.3 m=5.3×100=530 cm
C. 30 min=30 min×60=1 800 s
D. 2 h=2×60=120 min
A
  2.广东特色正月十六行通济是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会举
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如图是通济桥生菜池雕像,
生菜雕像高约为( C )
A. 2 cm B. 2 dm C. 2 m D. 2 mm
C
  3.如图所示,采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 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
量方法是错误的
C.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mm
D. 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 cm
D
  4.在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是
( A )
A. 3 min7.5 s B. 4 min7.5 s
C. 3 min37.5 s D. 4 min37.5 s
A
  5.(1)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46 ;
  (2)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为15 ;
  (3)从一楼步行至二楼所用时间约为20 ;
  (4)1 h 30 min= h= min= s。
s
s
s
1.5
90
5 400
  6. 五名同学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五次精确
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14.72 cm、14.74 cm、14.82 cm、14.73 cm、
14.73 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其中有一次记
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其他几次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
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误”),多次测量的目的
是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
1
14.82 cm
误差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4.73 cm
A. 比真实值偏大 B. 比真实值偏小
C. 和真实值一样 D. 无法判断
  7. 跨学科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
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B )
B
  8.关于长度的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
是 。
A. 0.001 58千米 B. 5.0米
C. 7.26分米 D. 32毫米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本书厚度为8.90 cm,这本书共有178页。
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cm,合 m。
A
0.10
1.0×10-3
  (3)如图所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合 nm。
2.50
2.50×107
  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
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1 cm。
  (1)各个同学的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误差,
这个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同学,这个是 (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不可以

可以
  (3)如果其他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同
学的测量结果也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
  (4)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此钢笔的长度应该
是 cm。

没有估计值
12.82(共20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 长度的特殊测量
  测量的长度很小时,可采用 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采
用 法或滚轮法。
累积
以直代曲
  2.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1) 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量筒的刻度
线 ,量杯的刻度线 (后两空选填“均匀”或“不均
匀”)。
  (2)使用量筒或量杯前,首先看清 和 。
  (3)读数时,量筒或量杯要放在 上,视线要与凹液面
底部保持 。
量筒
均匀
不均匀
测量范围
分度值
水平桌面
相平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例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
后,物理兴趣小组想利用身边的器材(A. 细棉线;B. 软尺;C. 分度
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出以下物理量。请你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实
验器材完成下列测量。
  (1)为了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应选择 (选填字母)。先
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 8.1 mm,共有162页,则一张纸的厚度
为 mm。
C
0.1
  (2)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应选择 (选填字
母)。他们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然后让轮子沿着操场滚动一周,记
下轮子滚动的圈数为n,则操场的周长l= 。
B
nC
  (3)为了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距离,应选择 (选填
字母)。仔细地将棉线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重合,用笔在棉线
上的北京处标个记号A、上海处标个记号B,把线拉直,用
量出白线上 间的距离L。若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m,则北京至
上海的实际距离为 。
AC
刻度尺
AB
mL
   拓展训练
  如图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C )
A. 直接测量硬币的直径
B. 测量出n圈细铜丝的总宽度L,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
C. 直接测量小木块的长度
D. 测量出全部书页的总厚度,除以张数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C
   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例2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
  (1)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
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
V2,最后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
V2-V1
  (2)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
水浸没石块,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
后水的体积V4,最后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
V3-V4
  (3)若你做此实验,你会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
的做法。
  ①如果甲同学的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个石块的体积
是 cm3。
  ②如果甲同学在读数时,V1是俯视读数所得,
V2是仰视读数所得,则甲同学测得的这个石块的
体积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石块的真实体积。

40
小于
   你身上的“尺”和“表”
  例3 了解自己身上某些部位的尺寸,会给我们估测长度带来方
便,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单位。
  (1)“一拃”约为18 ; (2)“一步”约为50 ;
  (3)食指的宽度约为 cm; (4)心脏跳动1次用时约为1 ;
  (5)平静时呼吸20次用时约为 min。
cm
cm
1
s
1
  1. 跨历史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万物,用
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
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如图所示,约17 cm),下
列物体的尺度约为该骨尺长度的是( A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的高度 D. 粉笔的长度
A
  2.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A、B、C三位同学的读数情况
如图所示,其中 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C同学的读数会使结果
偏 (选填“大”或“小”)。
B

  3.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用铅笔和刻度尺测出钢丝的直
径,如下图所示。
  (1)实验测得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 cm,再数出钢丝缠绕在
铅笔上的 ,通过计算可得钢丝的直径。
  (2)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
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00
圈数
偏小
  4.在进行长度的测量小实验时,小杰尝试测量纸带的厚度。
  (1)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它的 和 以及零刻
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范围
分度值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
所示,若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用D1、D2和n的
表达式表示)。
  5. 如图所示,测量一块蜡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1)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读出水的体积V1
= mL。
24
  (2)用细线拴住一枚铁钉,将铁钉慢慢地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乙
所示,此时量筒的示数V2= mL,则铁钉的体积为 cm3。
26
2
  (3)用细线将铁钉和蜡块拴在一起。将铁钉和蜡块慢慢地浸没在量筒
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量筒的示数为V3= mL,则蜡块的体积
为 c ) 。分析上述步骤,其中测量蜡块体积不必要读数的步骤
是 (选填“甲”“乙”或“丙”),蜡块的体积V=
(用V1、V2、V3中的物理量表示)。
47
21

V3-V2
  6.教材改编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
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用刻
度尺测脚印的长度,则脚印的长度应记为 cm,通过计算可知
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m。
25.10
1.757(共20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有 、
、 、 、
、 。
提出问题

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获取与处理信息

析与论证
评估与反思
   探究摆的奥秘
  例1 小明到张丽家玩,看见墙上挂的摆钟来回摆动,对此他们产
生了极大的兴趣,对摆钟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各自提出了自己的
猜想。
  小明:摆长越短,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
  张丽:摆锤质量越小,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
  (1)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明和张丽找来了长短不同的几根无弹性
细线,质量不同的金属小球。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
秒表
  (2)小明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时做了几组探究实
验,实验记录如下:
20 s时间内小球摆动次数记录表
实验次序 摆绳长度 10 cm 20 cm 30 cm
第1次 24 16 8
第2次 24 16 8
第3次 24 16 8
  ①上述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 ,不同的条件有 。
A. 摆绳长度 B. 摆锤质量
C. 摆动幅度 D. 摆动时间
  ②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摆绳长度对摆的摆动快慢 (选填
“有”或“没有”)影响。摆绳短,摆动 (选填“快”或“慢”),
摆绳长,摆动 (选填“快”或“慢”)。
BCD
A



实验次序 摆绳长度 10 cm 20 cm 30 cm
第1次 24 16 8
第2次 24 16 8
第3次 24 16 8
  (3)张丽在探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时,做了几组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s时间内不同小球摆动次数记录表
实验次序 摆锤质量 10 g 20 g 40 g
第1次 10 10 10
第2次 10 10 10
第3次 10 10 10
C
A. 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锤质量越大,摆动得越快
B. 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锤质量越小,摆动得越慢
C. 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锤的质量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
   科学探究的过程
  例2 科学探究基本包含七个环节: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
假设、C.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D.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 分
析与论证、F. 评估与反思。分析下列生活实例,并将对应的实验环
节序号补全。
  ①小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后不冒“白气”,小明问自己
为什么?②小明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③小明倒了一碗水尝尝发现
“烫”。④小明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
外,看到了很多“白气”。
  以上对应的实验环节是① ;② ;③ ;
④ 。
A
B
D
BD
  1.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
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
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分析与论证
C
  2. 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利用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是
( C )
A. 机械表 B. 沙漏
C. 摆钟 D. 秒表
C
  3.若某钟摆摆长一定时,用一个50 g的小球做摆球,摆动一次需用
时3 s,则将摆球的质量改为150 g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C )
A. 1 s B. 2 s C. 3 s D. 4 s
  4.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 ,就不会有伟大
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是以自己的
和 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C
大胆的猜测
经验
知识
  5.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在“探究单摆
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每次让一个因素 ,而让其他因素 。(后两
空选填“改变”或“不变”)
控制
变量
改变
不变
  6.关于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不必自己动手去实验,只要看别人如何做,记住结果就行了
B. 实验得到的数据跟老师的不相符时,可参照老师的进行修改
C. 有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D. 有时保持某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另一个物理量的数值,进行多次实
验是为了寻找物理量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C
  7. 对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反思”这一环节,你的看法是
( D )
A. 应该回避,资料保密
B. 有困难时才要交流
C. 可有可无,不影响探求
D. 应该提倡,易得出结论与启发
D
  8. 小明和小雨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
的好”。小雨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
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D )
A.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B. 把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D. 让两球于离地等高处静止释放,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
  9.生活物理小豫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孩在荡秋千,她发现无论小
孩的秋千摆荡得高还是低,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并没有不同;当小
孩离开后,秋千继续摆动的快慢似乎和有人时也相同,那么秋千来回摆
动的时间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她作出了以下猜想:
A. 可能与秋千摆动的幅度有关;
B. 可能与秋千和人的质量有关;
C. 可能与秋千吊绳的长度有关。
  于是她决定用单摆来模拟秋千,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
么因素有关。她准备了质量分别为0.03 kg和0.04 kg的小铁球、细线、刻
度尺以及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秒表
  (2)本实验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小豫完成实验
并将数据记入表格中。
  (3)分析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选填序号);要验证
猜想C应该选用 两组实验数据。
控制变量
B
3、4
实验次序 摆幅/m 小球质量/kg 摆长/m 时间/s
1 0.1 0.03 0.8 1.8
2 0.1 0.04 0.8 1.8
3 0.2 0.04 0.8 1.8
4 0.2 0.04 1.0 2.0
  (4)分析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 有关,
与 无关。
  (5)如图乙所示,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个铁钉P,将摆球
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
如此往复。若摆长为0.8 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
时间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 s。
摆长
摆幅和小球质量
小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