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课件+ 教案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课件+ 教案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20:29:4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16《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语言运用: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审美创造:感受老麻雀勇敢无畏的精神,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展现清楚的,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以“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为主题编排,主要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全部内容都以习作能力的达成为目标,各部分联系紧密。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连续细致的观察可以准确感知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只有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使表达更加全面、准确、生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交待明白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3.激趣导入。
你见过麻雀吗 小小的麻雀见到猎狗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为什么如此勇敢 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4.了解作者。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成名作《猎人笔记》,他的作品扩大俄国文学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来,可以用示意图来呈现。
2.听读课文。
3.检查预习。
(1)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嗅到无奈拯救嘶哑庞大
重点提示:"奈”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是后鼻音。
(2)交流识字技巧。
理解字义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大+示=奈
嘶哑:声音沙哑。这两个字都有口字旁。
加一加:
口+臭=嗅广+龙=庞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嗅、躯、掩、护、搏、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齿”,上下结构,共有8笔。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止”首笔竖居中,下横宜长托上;下部“人”捺变点。“愣”,左右结构,共有12笔。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方”横宜长,在横中线上,托上盖下。“躯”左边第六笔横右边不要出头;“幼”不要写成“纟”。
4.整体感知。
(1)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他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 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明确:
①课文中共写了四个"人物”:"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②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 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遇到猎狗。
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
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4)你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三、解读方法,学以致用
1.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条理清晰,叙述明白。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就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事情的发生,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开始的状况如何等。
事情的发展,即后来怎样,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转折,怎样走向高潮等
事情的结果,即成功或失败,经验或教训,收到了什么启发或懂得了什么道理。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并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
(2)大蜻蜓亮晶晶的两只眼睛,像小玻璃球, 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动,非常漂亮。
(1)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
(3)我悄悄地一捏,把它捉住了。
(5)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马上把它放了。
事情的起因: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
事情的经过:我看到蜻蜓非常漂亮,把它捉住了。
事情的结果:在姐姐的劝说下,我放了蜻蜓。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词语我会读。
打猎猛烈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分明牙齿绝望 尖叫身躯掩护幼儿搏斗庞大安然强大力量
2.课文内容我会说。
本文叙述了_老麻雀_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 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讲了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事。那么老麻雀是怎么拯救小麻雀的呢 现在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一起去感受爱的伟大。
一、初遇麻雀,感受力量悬殊
1.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感受它们力量的悬殊。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3.交流要点:
(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写出了小麻雀见到猎狗后的无奈和惊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它感到茫然和无助。“嘴角嫩黄”长着绒毛”说明这是一只幼小、柔弱的麻雀。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
“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是作者想到的,根据小麻雀的外形和当时的环境特点进行的推测。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这些动作写出了猎狗进攻时凶残的样子
(3)猎狗的强大、凶猛和小麻雀的幼小、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力量悬殊,说明了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全力护子,尽显英勇无畏
1.自学提示:
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在小麻雀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老麻雀是如何保护小麻雀的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3.交流要点: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像一块石头似的“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老麻雀在发现小麻雀面临巨大的危险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落”这个动词说明老麻雀救子心切,写出了老麻雀的速度之快。
(2)它挖拳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挖筝”意思是张开羽毛,“绝望”意思是毫无希望。老麻雀明知斗不过猎狗,只想借助羽毛和尖叫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吓退猎狗。
这些动作表明老麻雀在面对凶猛的猎狗时奋不顾身、英勇无畏,体现出麻雀的爱子心切。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可知老麻雀也害怕猎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是作者想到的。对于老麻雀来说,猎狗是一个庞然大物,充满了危险,但是它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拯救孩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多么高尚的爱啊!
你知道“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吗
明确:是爱的力量,是老麻雀为了小麻雀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4.自学提示:
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老麻雀能战胜猎狗吗 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5.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6.交流要点:
(1)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这是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
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它为什么“后退” 对,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了。
(2)猎狗初遇老麻雀的进攻和猎狗此刻的后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老麻雀的伟大。
(3)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确:“我”被老麻雀舍身救护小麻雀的精神感动了,不舍得让我的猎狗伤害小麻雀,所以赶紧带着它离开了。
(4)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示例1:老麻雀你是伟大的,为了小麻雀的安全,你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地从树上下来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小麻雀的前面,这么勇敢的你,小麻雀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示例2:老麻雀,你义无反顾地从树上飞下来,准备和猎 狗展开殊死搏斗。你爱孩子胜过了爱自己,这份爱真是太无私,太伟大了!我很佩服你!
三、探究写法,勾连生活感受
1.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2.作者通过写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出了老麻雀的无畏。
看到的: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
听到的: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
想到的: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3.作者通过写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了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看到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想到的: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
4.写法探究: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5.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认为老麻雀跳到猎狗前面显得太冲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下。
自由交流。
示例:
我不同意那名同学的看法。老麻雀跳到猎狗前面并不是冲动,在幼鸟遭遇危险时,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危险,挺身而出,这正是爱的伟大。在生活中,许多父母在自己孩子遭遇危险时仍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这都是爱的力量。
四、学以致用,牛刀小试
1.观看视频,试着按顺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一只翠鸟在树枝上歌唱。
突然展翅,俯身飞入水中。
捉到一条鱼,饱餐一顿,甩甩水为下一次捕鱼做好准备 ……
2.请同学们围绕翠鸟飞入水中捕鱼到出水这部分展开描写,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借助本节课所学和出示的词语用3-5句话完成。
3.学生展示。
4.教师分享。
一只翠鸟在树枝上歌唱。
它突然展翅,俯身飞入水中。伴随着“哗啦啦”的水声,像一块石头掉进了水里,溅起的水花立刻将翠鸟吞没了。尖尖的嘴巴咬住一条小鱼,收缩翅膀退出水面,鱼儿仍在“噗噗”甩尾,它挖筝起全身的羽毛,猛烈地扇动翅膀,卷起一股股气流,甩出一圈圈水花,腾空而起。捉到鱼饱餐一顿,甩甩水又准备投入下一场战斗 ……
五、布置作业
完善并修改自己的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

第16课 麻雀
“~”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运用: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
审美创造:感受老麻雀勇敢无畏的精神,体会母爱的伟大。
4
文化自信: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麻雀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交待明白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1.本单元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2.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3.你见过麻雀吗?小小的麻雀见到猎狗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为什么如此勇敢?
4.了解作者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名作《猎人笔记》,他的作品扩大俄国文学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来,可以用示意图来呈现。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自学提示
2.听读课文
3.检查预习
(1)读词语,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重点提示:
xiù
嗅到 无奈 拯救 嘶哑 庞大
nài
zhěng
sī yǎ
páng
“奈”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是后鼻音。
(2)交流识字技巧。
理解 字义法:
加一加: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嘶哑:声音沙哑。这两个字都有口字旁。




广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齿


“嗅、躯、掩、护、搏、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齿”,上下结构,共有8笔。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止”首笔竖居中,下横宜长托上;下部“人”捺变点。
“愣”,左右结构,共有12笔。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罒”要扁,“方”横宜长,在横中线上,托上盖下。
“躯”左边第六笔横右边不要出头;
“幼”不要写成“纟”。
齿



4.整体感知
课文中共写了四个“人物”:“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遇到猎狗。
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
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3)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4)你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解读方法,学以致用
1.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条理清晰,叙述明白。
事情的发生,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开始的状况如何等。
事情的发展,即后来怎样,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转折,怎样走向高潮等。
事情的结果,即成功或失败,经验或教训,收到了什么启发或懂得了什么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就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并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4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
( 2 )大蜻蜓亮晶晶的两只眼睛,像小玻璃球,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动,非常漂亮。
( 1 )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
( 3 )我悄悄地一捏,把它捉住了。
( 5 )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马上把它放了。
事情的起因:我和姐姐发现一只大蜻蜓。
事情的经过:我看到蜻蜓非常漂亮,把它捉住了。
事情的结果:在姐姐的劝说下,我放了蜻蜓。
麻雀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词语我会读
打猎 猛烈 无可奈何 拍打 嘴角 分明 牙齿 绝望
尖叫 身躯 掩护 幼儿 搏斗 庞大 安然 强大 力量
2.课文内容我会说
本文叙述了___老麻雀__在庞大的猎狗面前,___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__,使小麻雀__免受伤害__的动人故事。
一、初遇麻雀,感受力量悬殊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感受它们力量的悬殊。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1.自学提示
3.(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是作者想到的,根据小麻雀的外形和当时的环境特点进行的推测。
写出了小麻雀见到猎狗后的无奈和惊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它感到茫然和无助。
说明这是一只幼小、柔弱的麻雀。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这些动作写出了猎狗进攻时凶残的样子。
(3)猎狗的强大、凶猛和小麻雀的幼小、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力量悬殊,说明了小麻雀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全力护子,尽显英勇无畏
1.自学提示
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
在小麻雀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老麻雀是如何保护小麻雀的?
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3.(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老麻雀在发现小麻雀面临巨大的危险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从树上飞了下来。
这个动词说明老麻雀救子心切,写出了老麻雀的速度之快。
(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挓挲”意思是张开羽毛,“绝望”意思是毫无希望。老麻雀明知斗不过猎狗,只想借助羽毛和尖叫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吓退猎狗。
这些动作表明老麻雀在面对凶猛的猎狗时奋不顾身、英勇无畏,体现出麻雀的爱子心切。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你知道“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吗?
是爱的力量,是老麻雀为了小麻雀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这是作者想到的。对于老麻雀来说,猎狗是一个庞然大物,充满了危险,但是它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拯救孩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多么高尚的爱啊!
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可知老麻雀也害怕猎狗。
4.自学提示
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
老麻雀能战胜猎狗吗?你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5.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6.(1)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它为什么“后退”?
(2)猎狗初遇老麻雀的进攻和猎狗此刻的后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老麻雀的伟大。
(3)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被老麻雀舍身救护小麻雀的精神感动了,不舍得让我的猎狗伤害小麻雀,所以赶紧带着它离开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4)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示例1:老麻雀你是伟大的,为了小麻雀的安全,你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地从树上下来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小麻雀的前面,这么勇敢的你,小麻雀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示例2:老麻雀,你义无反顾地从树上飞下来,准备和猎狗展开殊死搏斗。你爱孩子胜过了爱自己,这份爱真是太无私,太伟大了!我很佩服你!
1.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三、探究写法,勾连生活感受
2.作者通过写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出了老麻雀的无畏。
看到的: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
听到的: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
想到的:
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3.作者通过写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了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看到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想到的: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4.写法探究: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5.讨论交流:
有的同学认为老麻雀跳到猎狗前面显得太冲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下。
示例:
我不同意那名同学的看法。老麻雀跳到猎狗前面并不是冲动,在幼鸟遭遇危险时,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危险,挺身而出,这正是爱的伟大。在生活中,许多父母在自己孩子遭遇危险时仍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这都是爱的力量。
四、学以致用,牛刀小试
1.观看视频,试着按顺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一只翠鸟在树枝上歌唱。
突然展翅,俯身飞入水中。
捉到一条鱼,饱餐一顿,甩甩水为下一次捕鱼做好准备……
2.请同学们围绕翠鸟飞入水中捕鱼到出水这部分展开描写,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借助本节课所学和出示的词语用3-5句话完成。
3.展示环节
4.分享例子
一只翠鸟在树枝上歌唱。
它突然展翅,俯身飞入水中。伴随着“哗啦啦”的水声,像一块石头掉进了水里,溅起的水花立刻将翠鸟吞没了。尖尖的嘴巴咬住一条小鱼,收缩翅膀退出水面,鱼儿仍在“噗噗”甩尾,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猛烈地扇动翅膀,卷起一股股气流,甩出一圈圈水花,腾空而起。捉到鱼饱餐一顿,甩甩水又准备投入下一场战斗……
完善并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布置作业
我手写我心,
彩笔绘生活。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6.麻雀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16.麻雀 一、读明明的日记片段,完成练习。 1.根据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写生。途中,我看见风【 】地摇晃着大树,把一只小麻雀从cháo( )中摇落了下来。小麻雀dāi ( )立在地上,是那么无助。忽然,一只野猫跑过来,围着小麻雀嗅来嗅去。 为了拯救自己的①幼儿,老麻雀从树上冲了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野猫面前,用②身躯yǎn hù( )着小麻雀,并对着páng dà( )的对手发出嘶哑的jiān jiào( ),仿佛在宣告一场【 】的③搏斗即将开始。此时此刻,老麻雀救孩子的决心是如此的【 】,哪怕为此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野猫lèng( )住了,它后退了几步,最后④无可耐何地离开了。 2.给日记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嗅(chòu) B. 拯(zhěn) C. 嘶(sī) D. 哑(yà) 3.日记片段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日记片段的“【 】”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烈 强烈 猛烈 B. 猛烈 激烈 强烈 C. 强烈 猛烈 激烈 5. 下列对画“~~~”的部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之快,展现了老麻雀勇敢无畏、果断坚定的形象。 B.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老麻雀认为自己可以战胜野猫的自信。 C.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老麻雀果断、勇敢、坚定、奋不顾身的形象。 二、学习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要求完成练习。 1. 下列对句子“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打猎时 地点:林荫路上 人物:他 B. 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家里 人物:“我” C. 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 人物:“我” 2.看图,仿照例子把“小猫晒太阳”的画面写清楚。 例 小麻雀很无助。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少年的愧疚 我至今怀有对一只鸭子的深深愧疚。 那是一年夏天,我和堂哥到房前的沟渠里去钓鱼。印象中,那天,鱼不怎么吃钩。我和堂哥就带着钓竿往家走。据说,用麻油和面做鱼饵能钓到更多的鱼。麻油何其宝贵,但是,我一想到鱼比麻油的味道更鲜美,就瞬间说服了自己。 我们跑进厨房,倒了一小勺麻油,正要和面的时候,听见外面鸭子嘎嘎的叫声,跑出来才发现,那只贪嘴的黑鸭子吞了鱼钩,我恐慌极了,忙拽着鱼钩向外拉,鱼钩上挂着的蚯蚓还在,上面的倒刺勾住了鸭子的舌头,拔出来时,鸭子已经奄奄一息了。 我残害了一只偷嘴的馋鸭。 那天晚上,母亲烧水把那只鸭子拔了毛,炖了,鸭肉很肥,很香。我却一口也没吃。我觉得,它是因我而死的。 误杀那只鸭子的那个傍晚,我一个人坐在房前的沟渠前发呆很久。我想哭,但眼泪始终没有落下来。 1.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时间先后 B.事情的发展 C.方位变换 D.移步换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中的妈妈、堂哥是次要人物。 B.“发呆、想哭”反映了“我”误杀黑鸭子后的愧疚。 C.作者写钓鱼的事是为了给后文写鸭子不幸遇害作铺垫。 D.“我”不吃炖鸭肉是因为“我”喜欢那只黑鸭子。 3. 阅读全文,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4. 文中的画线部分写了“我”听到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心里 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了解少年愧疚的原因了吗?尝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下来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我”为自己粗心害死黑鸭子而愧疚、痛苦。 参考答案 一、1.巢 呆 掩护 庞大 尖叫 愣 2.C 3.D 4.B 5.A 二、1.C 2.示例:一只小猫静静地趴在地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三、1.B 2.D 3.恐慌 愧疚 4.鸭子的叫声 黑鸭子吞了鱼钩 恐慌极了 “我”的惊慌与不知所措 5.“我”和堂哥钓鱼时鱼不怎么吃钩,回家用麻油和面做鱼饵。 “我们”准备鱼饵时,黑鸭子吞了鱼钩,“我”拽鱼钩想救黑鸭子,导致黑鸭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