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测试范围:第13-14章)(含答案+解析+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测试范围:第13-14章)(含答案+解析+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1 17:03:10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卷02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测试范围:第13章-14章 。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试卷难度:0.75
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25-26九年级·山东济南·月考)酒精燃料是一种由粮食制成的环保燃料,当酒精燃料用掉一半时(  )
A.其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B.比热容减半,热值不变
C.热值减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2.(24-25九年级·贵州遵义·月考)高铁技术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如图是东风11型内燃机车头牵引复兴号进行道路测试的场景,网友评论“带你熟悉一下路线,以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东风11型内燃机车头工作时,利用内能通过飞轮带动机车各部分机械运转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3.(24-25九年级·四川自贡·月考)下面几种现象中,只有能量的转移而不发生能量的转化的是(  )
A.压缩筒内空气使筒内乙醚达到着火点燃烧
B.国庆节放礼花弹,礼花腾空而起
C.冬天,人在暖气旁感到暖暖的
D.电灯发光
4.(24-25九年级·重庆·开学考试)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5.(25-26九年级·上海·月考)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比热容是描述同种物质吸放热的性质的物理量
6.(25-26九年级·陕西榆林·月考)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刷碗用的海绵,海绵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7.(25-26九年级·山东·月考)某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如图。在未来的汽车市场,零碳内燃机采用绿氢等零碳燃料,在全生命周期可实现零碳排放,未来可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零碳内燃机比普通内燃机更环保
B.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说明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会降低燃料的热值
C.冬天汽车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D.由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8%
8.(24-25九年级·安徽宣城·月考)如图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丁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汽油机吸气冲程汽缸吸进的物质是汽油
C.若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10次
D.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丙,甲、丁、乙
9.(24-25九年级·安徽亳州·月考)热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热机应用的是( )
A.汽车 B.自行车 C.燃油摩托车 D.挖掘机
10.(25-26九年级·山东济南·开学考试)学校科技节活动中,组织水火箭制作比赛。如图甲为自制的水火箭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使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不断打气示意图。当水面上方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水向下喷出,从而使水火箭升空。关于水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打气,水火箭中空气的内能减小
B.水火箭落回地面的过程中,若以水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C.水向下喷出会使水火箭升空,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打气筒将空气压入水火箭内时,能量转化的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1.(25-26九年级·山东·月考)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将盛有2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考虑向环境散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B.0~300s大烧杯内水的内能减小
C.热水的质量小于冷水的质量
D.热水放出的热量小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12.(25-26九年级·重庆·月考)重庆小面麻辣鲜香,香气四溢,是山城灵魂的味觉载体。下列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煮面的锅炉上方热气腾腾,热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面条放入汤锅后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C.小面中含有大量的热量,所以吃起来感觉烫嘴
D.能闻到小面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23-24九年级·四川南充·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B.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14.(24-25九年级·贵州铜仁·月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游玩美景过程中,下列现象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
A.仁怀茅台镇的酒香四溢 B.长顺的粉黛草随风起舞
C.梵净山山顶的薄雾缭绕 D.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
15.(24-25九年级·四川成都·月考)如图甲,在绝热的容器(容器内部不与容器外部发生热传递)中装有20°C的水A,其质量为mA;把一瓶90°C、质量为mB的水B放入绝热容器后,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得到图乙中的曲线。水B从90℃下降到80℃需要1min,放出的热量为Q1,从80℃下降到70℃需要3.8min,放出的热量为Q2。忽略瓶子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水B的内能传递给了水A使其温度上升
C.若最终水A和水B的温度都是70℃,则
D.从0到3min的时间内,水A吸收的热量为QA,水B放出的热量为QB,则
16.(25-26九年级·江苏南京·月考)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
C.天热时在地面上洒水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
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3分,共18分)
17.(25-26九年级·上海·月考)汽油机的顶部有 (火花塞/喷油嘴),除了做功冲程外,其它冲程是靠飞轮的 来完成的;如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 冲程。
18.(24-25九年级·江苏南通·月考)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以偏二甲肼做燃料是因为偏二甲肼的 大;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 能,能量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这就是 定律。
19.(25-26九年级·广东汕头·月考)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
20.(25-26九年级·山东·月考)为使舰载机在短时间内达到起飞速度,航母上安装了蒸汽弹射装置,如图所示为其简化原理图。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同时推动活塞,从而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弹射出去。从能量转化角度讲,蒸汽弹射装置原理与汽油机工作的 冲程相似。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其热值 ,比热容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25-26九年级·天津蓟州·月考)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吃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时会闻到粽子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剥开粽子叶,粽叶与米粒间出现“拉丝”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22.(25-26九年级·河南开封·月考)很多家庭采用“水地暖”取暖,在地板下埋置管道,让热水在管道内循环流动来加热整个地板进行供热。小华认为其中的道理是:在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水降低的温度较多,故“水地暖”要以水为媒介。你认为小华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 。
三、实验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23.(2025·江西上饶·一模)【探究名称】探究影响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的因素。
【问题】小明和同学们用可乐瓶制作了一个水火箭,水火箭的外观和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将水火箭置于地面,当瓶内气压足够大时,打开阀门,瓶内的水沿打气管向后喷出,水火箭迅速飞起。同学们猜想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加水的质量有关。于是做了如下探究:
【证据】小明使用同一支水火箭,改变加水的质量,每次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次数后,调整箭体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40°,实验时无风,测量出发射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
水的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水平距离/m 3.28 36.33 45.80 67.00 57.03 45.83
【解释】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当所加水的质量为 g时,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最远,故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交流】(1)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的同时水火箭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内燃机的 冲程相同;
(2)当水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时,若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发射的最大高度,这时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 来间接反映发射的高低情况;
(3)除上述猜想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水火箭飞行的水平距离: (写出一条即可)。
24.(25-26九年级·全国·单元测试)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观察 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中,通过 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合适装置加热相同一段时间后,液体a升温多,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a与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3)若图甲烧杯中为的水,燃料为酒精,酒精完全燃烧后水的温度升高了20℃。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酒精的热值是 。[,]
25.(25-26九年级·江西·月考)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现象的说法均不完整,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1)甲图:抽取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 现象,此现象表明分子在 ;
(2)乙图: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更快使水变色,说明液体扩散的快慢跟 有关;
(3)丙图:把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此现象表明 ;
(4)丁图:用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的过程中,瓶盖内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当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气”产生。这是由于瓶内的气体对外做功使其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而 (填物态变化)。
26.(25-26九年级·河南开封·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散开;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3)图c实验表明, 。
四、计算题(共3题,每题7分,共21分)
27.(24-25九年级·广东广州·月考)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冰的比热容为求:
(1)CD段水吸收的热量;
(2)在CE段,水吸收了的热量,水温升高了多少℃?
(3)AB段冰吸收的热量;
(4)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28.(25-26九年级·陕西榆林·月考)如图所示,某氢燃料大巴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300s,燃烧0.6kg氢燃料,求∶[,]
(1)0.6kg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的50%被质量为400kg、温度为15°C的水(1个标准大气压)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
(3)该段时间内,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效率为多少?
29.(24-25九年级·山西大同·月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质量为300g、初温为80℃的牛奶放入质量为500g、初温为20℃的水中进行冷却,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停表测量两者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忽略热量的损失以及盛牛奶和水的器皿吸放热的影响,。求:
(1)达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2)牛奶的比热容。
五、科普阅读题(5分)
30.(24-25九年级·广东汕头·月考)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地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部燃烧(图乙)。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汽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汽缸;②通过汽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汽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汽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燃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 部燃烧;内燃指燃料在汽缸 部燃烧;
(2)图丙所示是将 能转化为 能;
(3)根据材料知道热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请你判断图丁中表示的是 冲程;
(4)小锦同学阅读了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戊所示的图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内燃机输出的有用功为燃料释放热量的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卷02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测试范围:第13章-14章 。
4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试卷难度:0.75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B D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C A
1.A
比热容、热值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所以当酒精燃料用掉一半时,其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东风11型内燃机车头工作时,利用内能通过飞轮带动机车各部分机械运转,此过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做功冲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A.压缩筒内空气使筒内乙醚达到着火点燃烧,机械能转换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国庆节放礼花弹,礼花腾空而起,是内能转换为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人在暖气旁感到暖暖的,是热传递改变内能,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故C符合题意;
D.电灯发光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A.图甲中,过山车向下运动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图乙中,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图丙中,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消耗了自身化学能,而自行车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图丁中,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是通过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5.B
A.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A错误;
B.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B正确;
C.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描述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质的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B。
6.D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很大的斥力,故A错误;
B.尘土不是分子,尘土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错误;
C.海绵被捏而体积变小,不是分子空隙而是其物理结构疏松多孔决定的,故C错误;
D.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常普遍,故D正确。
故选D。
7.B
A.内燃机在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有未燃烧的燃料和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零碳内燃机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零碳内燃机比普通内燃机更环保,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本身决定,和燃料的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燃烧是否充分、温度高低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使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再利用,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机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由图可知,输出有用机械能所占比例为100%-36%-30%-6%=28%
即该汽油机的效率为28%,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A.图丁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属于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在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故B错误;
C.飞轮转速是1200r/min=20r/s,每秒内汽油机飞轮转动20转,对外做功10次,完成40个冲程,故C正确;
D.甲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乙图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丙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丁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该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正确的顺序是乙、甲、丁、丙,故D错误。
故选C。
9.B
ACD.汽车、燃油摩托车、挖掘机均是使用热机进行运作,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CD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是利用人力工作,没有使用热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A.利用打气筒向水火箭内打气,压缩筒内空气,通过做功使水火箭中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水火箭落回地面的过程中,若以水火箭为参照物,地面与火箭之间的距离变小,地面是向上运动的,故B错误;
C.水火箭向下喷水,给水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使水火箭升空,故C正确;
D.打气筒将空气压入水火箭内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两者能量转化方式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1.B
A.由图可知,350s内,热水温度由70℃下降到50℃,下降20℃;冷水温度由20℃上升到50℃,上升30℃,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慢,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300s大烧杯内水的温度不断下降,则内能减小,故B正确;
C.不考虑向环境散热,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即cm热Δt热=cm冷Δt冷,由图可知Δt热<Δt冷
所以m热>m冷,故C错误;
D.不考虑向环境散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
12.D
A.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看不到,锅炉上方的“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面条放入汤锅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其内能会增大,不是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吃小面感觉烫嘴是因为小面温度高,传递热量给口腔,故C错误;
D.能闻到小面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3.C
A.由可知,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与比热容、质量、降低的温度有关,与温度高低无关,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
B.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时,表现为斥力,故C正确;
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C。
14.A
A.仁怀茅台镇的酒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符合题意;
B.长顺的粉黛草随风起舞,草在风力下晃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薄雾是细小的水滴,梵净山山顶的薄雾缭绕,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瀑布的水从高处降落到低处,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A.水从90℃下降到80℃放出的热量
水从80℃下降到70℃放出的热量
所以,故A错误;
B.水B的温度高,放出热量,水A的温度低,吸收热量,水B的热量传递给了水A,水A吸收热量使得水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热水B和冷水A,经过热传递后,最终温度都为70℃,此时,即
化简的
故C正确;
D.绝热的容器,热传递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所以A吸收的热量等于B放出的热量,故,故D错误。
故选C。
16.A
A.内陆地区沙子多水少,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受热情况相同时,沙子的温度上升比水多,而晚上在同样的放热情况下,沙子的温度下降得也多,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与水的比热容有关,故A符合题意;
B.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因为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可知,体积变大,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天热时在地面上洒水是通过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室内温度,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是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加快了蒸发,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火花塞 惯性 压缩
[1]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有喷油嘴。
[2]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提供动力,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3]由图知,冲程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
18. 热值 机械 能量守恒
[1]等质量的偏二甲肼液体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其它燃烧要多,火箭选用此燃料是因为该燃料具有较大的热值。
[2][3]火箭升空时,消耗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得到机械能,即该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转化过程中总量是不变的。
19. 热传递 做功 等效的
[1]端碗时很烫手是因为温度较高的碗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3]无论是做功还是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20. 做功 不变 不变
[1]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此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原理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2]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一瓶汽油用去了一半后,其热值不变。
[3]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一瓶汽油用去了一半后,其比热容不变。
21. 扩散 引力
[1]煮粽子时会闻到粽子香气四溢,这是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使得香气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2]剥开粽子叶,粽叶与米粒间出现“拉丝”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粽叶和米粒之间有相互吸引的作用,从而出现“拉丝”。
22.
错误
水的比热容较大,放出的热量较多
[1][2]根据Q=cmΔt可知,当质量m和放出的热量Q相同时,比热容c越大,温度变化Δt越小,小华错误地认为此时Δt较大。实际上,水地暖的原理是:当质量m和降低的温度Δt相同时,比热容c越大,释放的热量Q越多。因此,水的比热容大使其能在降低相同温度时释放更多热量,这才是选择水的原因。
23. 相同 150 正确 相互 做功 时间 见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使用同一支水火箭,改变加水的质量,每次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相同的次数。
[2][3]由表中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水的质量是150g,水平距离是67.00m,飞行的水平距离最远,水的质量不同,飞行的水平距离不同,故猜想是正确的。
(1)[4][5]瓶内的水向下喷出,火箭对水施加力的同时,水火箭受到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瓶内的水向下喷出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与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2)[6]当水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时。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发射的最大高度,这时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时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发射的高低情况,时间越长,表示火箭发射的最大高度越高。
(3)[7]影响水火箭的飞行距离可能还有空气流速、水火箭自身重力、瓶塞塞入的深度等。
24.(1) 甲、乙 液体a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的长短
(2)小于
(3)
(1)[1][2]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实验时观察液体a升高的温度,比较吸热多少,进而比较热值大小,则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3]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中,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甲、丙两实验,加热相同一段时间,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液体a升温多,由可知,a的比热容小,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a与b,由于a的比热容小,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3)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为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
酒精的热值是
25.(1) 扩散 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
(3)分子间存在引力
(4) 增大 减小 液化
(1)[1][2]抽取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即部分空气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部分二氧化氮运动到上面的瓶子中,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此现象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更快使水变色,即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液体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把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此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1][2][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瓶子里装有一些酒精,用力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压缩瓶内的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出现白气。
26.(1) d 不可以
(2) e 引力
(3)分子间存在间隙
(1)[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因为由外力的作用,不能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1][2]图b和图e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变大,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铅块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分别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
27.(1)
(2)30℃
(3)
(4)
(1)由图可知,CD段水升高的温度为
根据公式可知,CD段水吸收的热量为
(2)根据公式 可知,在CE段,水温升高了
(3)由图可知,AB段冰升高的温度为
根据公式可知,AB段冰吸收的热量为
(4)由图可知,冰熔化段是BC段,过程持续了,和CD段的持续时间相同,所以BC段冰熔化吸收的热量和CD段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28.(1)
(2)
(3)50%
(1)根据,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根据可得
(3)大巴在300 s内匀速行驶的有用功为
0.6kg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故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效率为
29.(1)
(2)
(1)由图乙可知,水、牛奶达到的相同温度是40℃,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
(2)忽略热量的损失以及盛牛奶和水的器皿吸放热的影响,牛奶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
牛奶的质量
由得,牛奶的比热容
30.(1) 外 内
(2) 机械 内
(3)做功
(4)30
(1)[1]由材料一可知,如图乙所示,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部燃烧。
[2]由材料二可知,内燃指燃料在汽缸内部燃烧。
(2)[1][2]图丙所示是压缩气体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即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气体内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图丁中,进气门、排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
(4)燃料释放热量中废气带走33%、水吸收了30%、摩擦与辐射消耗7%,输出的有用功占(共6张PPT)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
(第13-14章)试卷分析
一、试题难度
三、知识点分布
一、单选题 1 0.95 热值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 0.85 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3 0.85 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4 0.75 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种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能量的转化
5 0.75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区别与联系;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6 0.85 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7 0.60 热值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热机效率的定义;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8 0.60 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9 0.65 热机的种类
10 0.65 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力作用的相互性;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
11 0.55 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2 0.55 液化的概念和现象;扩散现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13 0.65 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分子的热运动
14 0.55 分子的热运动;机械运动的概念
15 0.65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冷热混合时的温度变化和热交换;热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16 0.45 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致冷的应用
三、知识点分布
二、填空题 17 0.85 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18 0.85 热值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能量的转化
19 0.75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20 0.65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热值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1 0.55 扩散现象;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
22 0.65 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
三、知识点分布
三、实验题 23 0.75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力作用的相互性;汽油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24 0.65 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大小;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
25 0.60 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扩散现象
26 0.45 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扩散现象
四、计算题 27 0.85 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
28 0.65 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值的公式及相关计算;热机效率的计算
29 0.45 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热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五、科普阅读题 30 0.65 热机的种类
同课章节目录